分享

谭嗣同被砍头,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有求情,仅给儿子写了副挽联

 江山携手 2019-09-21
t01b3fd3532cfa65577.jpg?size=637x494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太后砍了头。长久以来,人们对“六君子”中的谭嗣同被杀大感惋惜,尤其是他临死前的悲愤之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更是让人对这位青年改革家,报以深深的同情。

对于谭嗣同被杀,有一个小细节一直被人所忽视,就是他的父亲谭继洵为何不出手相救?有人说,这哪里敢救,慈禧太后这就是要以谭嗣同之血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不错,慈禧太后确实是这样想的,任何人求情可能也不行。

t01e58c82761eaad84c.jpg?size=750x523

可是谭嗣同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的父亲谭继洵可不简单,他是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清朝时地方官制的最高两级是这样的,总督为最高之衔,辖一省或数省之军民要政,全国总督常为八人,官从一品;巡抚略低于总督,总揽一省民政,官正二品;布政史略低于巡抚,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管财赋、田土、户口、地方官员考绩等,官从二品。

按理,谭继洵应该为儿子奔走,结果坐视不理。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谭嗣同和父亲之间关系因变法出现了裂痕。1895年甲午战争清廷惨败后,国内维新变法思潮此起彼伏,谭嗣同极力倡导变法,准备在刘阳推广新学,积极为变法做准备。

t01ebbc8577b1805131.jpg?size=1080x725

谭继洵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意思是说,作为大清的子民需要做的是守护祖宗之法,而不是改革敢为天下先。用历史教科书中的评价语言来说,谭继洵是一名彻底的顽固守旧派。

戊戌变法期间,山东道监察监使杨深秀参劾谭继洵,称他为官不称职,办事谨慎小心,连湖广总督擅权专断时,他丝毫不敢提建议。在奏折中,杨深秀进一步指出谭继洵身上的缺点,“湖北巡抚谭继洵守旧迂拘,虽人尚无他,要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既不逢裁缺,亦当分别罢斥,或优之听其告休。”

t0133653c15fd1ee853.jpg?size=1000x1095

在当时一妻多妾的时代,尤其封疆大吏们,子女众多,那时的父子感情远远没有如今来的深刻。谭嗣同被抓捕后,谭继洵深知儿子必死无疑,也就没有为其求情,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职。

不过,谭嗣同被杀后,谭继洵也未能幸免,被革职回原籍。仅仅过了两年,谭继洵就忧惧而死。值得一提的是,谭继洵在儿子被杀后,为其撰写了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戊戌六君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