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陷入绝境的英法联军,为何没有被德军立刻消灭,其中的秘密是什么

 昵称散步收藏 2019-09-21

法国战役中,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组成的联军被德军杀得大败,几十万英法联军被困在敦刻尔克,面前是德军装甲部队,背后就是汪洋大海。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足以描述英法联军的困境。

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德军突然放弃了进攻。要知道,此时德军只要加一把劲,就能把英法部队消灭在滩头上。那为什么,德军偏偏在这个时候放弃了进攻呢?

一、英法尚有反击余力

事实上,这个时候德军也颇为紧张,因为他们取得的战果实在是太大了一点。这个战果远远超过了法国战役前,德军中最乐观的将领所做出的最乐观的估计。

如果要比喻的话,就是你买了一张彩票,原本只打算中个五千块,结果突然发现自己中了五百万是一样的。你突然中了大奖,你肯定是开心,但也会紧张。德军也是一样的,战果突然很大,但是也很让人紧张。

德国陆军司令勃劳希契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就是这样,开始担忧起德军现在的处境了。他们担心德军会遭到来自法军自侧翼发起反击,从而导致整个德军战线崩溃。那样的话,战场形式就会顷刻间逆转,到时候被包围的可能就是德军。而一旦发生这个情况,对于德国就意味着灭顶之灾。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虽然我们在后世的角度看,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在当时,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德军在早期虽然击败了的英法部队,但是综合情报来看,英法即将发动反击。虽然还不知道英法联军会在何时何地发动反击,但是这种危险是不容忽视的。

当然,他们让古德里安等人停下,也是不现实的。毕竟身处前线的他们没有看到任何英法可能的反击迹象,俘虏倒是抓了不少。

但在古德里安他们逼近敦刻尔克时,希特勒却突然下达了暂停进军的命令。事实上希特勒下达这个命令也是无可奈何,甚至于是一个必要的决定。他对于一战马恩河战役中的德军遭到英法联军两翼夹击的事情记忆犹新,这位参加过一战的罪恶元首可能在担心,现在德国的装甲部队也会陷入同样的灭顶之灾当中。

而且有很多情报表明,英法正在加紧调兵遣将。电台监听到了一个新的无线电信号,似乎是新的联军司令部的信号。而且对电文的分析来看,对方拥有较为强大的兵力。同时联军在南方似乎也有所动作。

一切都表明,联军可能要展开一轮新的攻势,目标很可能就是德军的攻击矛头,古德里安和霍特的装甲部队。

二、进攻的压力

事实上,进攻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难度本身就不小。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在兵员,装备和弹药上都十分充足,且背靠大海,要合围他们并不容易。即便德军可以逼近,英法海军的舰炮可不是摆着看的,很容易就会遭到来自英法联军的炮击。

装甲部队再强大,也不可能赢得了那些海里的战列舰,巡洋舰,就算是和驱逐舰对轰,都不一定是稳赢的。强行进攻这里,必然是损失惨重。

另一方面,法国北部的法军固然是一败涂地,但是法国南部的法军仍旧拥有较多的兵力。他们不仅部队完好无整,且法军即将得到一批新产的坦克和飞机,在技术兵器上和德军并没有多少差距。而德军如果将部队在北部合围英法联军,如果法军自南部发动袭击,那么德军的处境就会十分危险,随时都有被法军切断,反向合围的可能。

而法军在敦刻尔克的部队,一样是不缺物资,部队也很充足,唯一匮乏的就是战斗意志。可如果法军从南部发起反击,切断德军侧翼。那么德军很难保证,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不会受到鼓舞,进而发动攻击。以期和南部法军里应外合,冲出包围圈,进而击败德军。这个可能性实在是太高,实在没有人能去赌,法军不会这样做。

总参谋长哈尔德在1940年5月23日晚的最高统帅部军事会议上,就指出英法联军很有可能会从德军战线的侧翼发动攻击,从而达到击败德军的效果。希特勒当即表示认同。

他指出德军的威胁未必来自法国北部的联军,因为他们已经如同惊弓之鸟。真正的威胁,很可能来自法国南部。在法国南部,法军尚有很强的力量可供使用。因此,他命令部队停止进军。

而另一方面,德军装甲部队虽然战果巨大,但是磨损也是不小。许多装甲部队此时已经有超过半数的车辆和坦克需要维修,部队已经开始使用缴获的英法卡车和坦克维持作战。这种态势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安,因为如果继续攻击的话,不仅可能造成德国装甲部队的损失剧烈,更容易出现因为部队损失过大,而无法抵御英法联军的侧翼反击。这样一来,德军就有着失败的危险。

故此,希特勒也必须让德军停下脚步。

三、希特勒有意放过英军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希特勒是有意为之。希特勒不是一个笨蛋,他不应该不知道一旦停下进攻,英国会利用自己的海军撤走部队。即便他让戈林发动攻击,也不过是在沙滩上多炸出几个坑来。不太可能靠那些轰炸机,就把英国军舰都炸沉了。那么他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就是他有意放走英军。

事实上这并不是没有可能,过去希特勒一直强调,他对英国并无恶意,德国和英国属于天然盟友,不应该相互敌对。他曾对自己的幕僚们表示:他不愿意将战争强加给英国人,也无意羞辱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他愿意在任何英国希望停止战争的时候,与英国握手言和。

如果考虑这一条,那么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就比较合理。

作为佐证的是,1941年5月10日德国副元首,鲁道夫·赫斯乘坐飞机,抵达了英国。虽然是飞机迫降至英国,但是他此行的目的,是与英国媾和。

当天晚上,他被英国士兵逮捕,次日与英国皇家空军上校汉密尔顿公爵见面,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表示自己被派来和英国谈判,希特勒也不想征服英国,而是希望能与英国停战。

而赫斯出发前,曾经给副官留下了一封信,表示如果他不能从英国返回德国,那就把信转交给希特勒。

信中是这样写的:“我的元首,如果我的计划失败——我得承认成功的机会极少,如果命运决定与我作对,那么此行也不会给你或德国带来不幸的后果。你可以选择任何时机与我断绝关系,就说我疯了。

而赫斯给英国人带去的和谈条件,比如德国承认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不对英国的殖民地提出任何诉求。在解除法国武装后,退出法国国土。波兰、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塞尔维亚建立卫星国,在实现和平2年后将从挪威、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撤出等等条件来看。这不是一个副元首所能决定的事情,这份和谈条件,绝对是出自于希特勒之手。

结语

那么综合这些来看,放弃对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的歼灭,本质上就是一道在军事和政治上做出双重考虑,并且对英国示好的举动。

只不过希特勒低估了英国人的抗争决心,也高估了他的信誉度。就他的所作所为而言,他的话没有任何可以让人信服的可能,英国自然不可能向他投降认输。这场对纳粹德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才刚刚开始而已。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二战风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