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风饕虐雪 2019-09-21

文学作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红线,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有一条清晰、明朗的教学主线。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听课心得表明: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主线,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由文路设计教学主线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强调在阅读文章时,要想真正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真切认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真正意图,首先必须理清作者写作的思想路径,即思路。因此,我们构思教学思路、设计课堂教学主线时,可以抓住文章的思路(文脉)来设计。

例如,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山中避雨》,文脉非常清晰。文章有一条叙事的线索:遇雨、避雨→借琴→拉琴和唱→惜别;两条情感线索:“我”的情感线索:遇雨的扫兴→趣味更好→尝到从未有过的滋味→惜别依依→乐以教和的欣喜(慰);两个女孩的情感线索:怨天尤人→欢喜→兴奋;“三家村”气氛的变化:苦雨荒山→青年齐唱,闹得十分温暖。抓住这几条线索,课堂的教学思路便可以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读课文,补全以下情节:遇雨、避雨→( )→拉琴和唱→( )。

二读课文,理出以下情感线索:(1)“我”:遇雨的扫兴→趣味更好→( )→( )→乐以教和的欣喜(慰);(2)两个女孩:怨天尤人→( )→( )。

三读课文,找出三家村气氛的变化:苦雨荒山→( )。

四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五读课文,理解钢琴与胡琴对比的目的。

通过“五读”,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水到渠成地领会了文章的主旨: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的相处更和谐,即乐以教和;理解钢琴与胡琴对比的目的是强调音乐应走向大众化。

总之,根据文路来设计教学主线,可以使文路、教路、学路和谐统一。这样“三路”和谐统一,教师、学生、作者如同共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揽胜。

二、由课题设计教学主线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构思、情感的抒发等都会在题目中隐现出来。善于审读题目,对课堂教学的切入无疑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课文《背影》题目就是文眼,既提示文章的内容、主旨,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课堂教学主线,可以紧紧抓住题目《背影》进行问题设计: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几次写到背影?详写哪一次?作者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作者一看到或想到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下眼泪,是什么打动了作者?文章每一次描写背影的作用一样吗?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组织一次学生的品读活动,五个提问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线索、内容、主旨、篇章结构、写法。抓住题目,“问”出教学思路,也便于学生学习。

三、由主题设计教学主线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统帅。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都是围绕主题来选择、安排与表达的。主题之于文章,犹如舵之于船只,把握了主题,方能高屋建瓴处理教材,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文章主题鲜明,课堂教学主线可以根据主题来设计。

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小巷深处》的主题是母爱、亲情。写了盲母亲对养女(弃婴)的执着、无私、伟大的爱,养女对母亲由小时候的满足、自豪(爱),到长大后虚荣心作祟,开始对母亲的冷漠、厌恶、离开、淡忘,到后来被母亲的执着、无私、伟大的爱所感动、悔悟、回归。在领会《标准》“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增强对亲情的理解。教学主线的设计,以主题为抓手设计为:读课文,感知亲情→联系生活,感悟亲情→行动上,培养亲情。每个教学环节由主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环节,主问题是:盲母亲对女儿的爱体现在哪些事情上?每件事用一句话概括。最感动的是哪件事?文中的母亲是这样爱“我”,“我”对母亲的情感如何呢?找出文中体现“我”情感变化的词句,“我”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真正被文中的盲母亲那深沉、无私的母爱所感动;为文中“我”的无知而慨叹,为“我”的悔悟,回到母亲身边而欢欣、流泪。掩卷之余,我们也会联想到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长辈,这十三、四年来对我们的抚育和关爱。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试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母爱亲情。

第三个环节,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不知为你做了多少事,操了多少心。作为儿女,你为他们做过一件开心的事吗?如果做了,谈一谈自己付出爱心获得父母欢欣后的喜悦和幸福。

这一教学目标的定位,这一教学主线的设计,可谓是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学习空间的一大创举。

四、由文章的关节点设计教学主线

何谓关节点?关节点就是那些起关键性作用的环节。作者构思文章的时候往往立片言以居要。因此,在教学课文时,我们就要力求找到那些居要之言。这些居要之言能够集中揭示中心,关涉作者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文章的神经中枢,具有发散和贯通文章的作用。关节点的句子大多体现在文章的起始句、主旨句、过渡句、总结句上,找出这样的句子,用它来设计教学主线,可以使教学思路清晰明了,教学设计紧密集中。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文章的起始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起笔峻拔有力,片言居要,集中揭示文章的中心,又关涉作者情感。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句话做文章,设计教学主线: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地方?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作者只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文章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由文章的起始句设计的三个问题,涉及文章的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思路清晰,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五、由课后习题设计教学主线

课后习题的设计,大致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2)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3)设计些语言题。通过这些练习,理解文章语言特点,从而增强语感,提升鉴赏力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习题考虑课文的课堂教学主线。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风筝》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一:阅读全文,用简炼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相距二十多年,期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学中抓住这三个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叙事性记叙文的要领,理清文章的脉络。课堂教学主线设计可以直接使用。

总之,教师要认真学习《标准》,领会《标准》精神,反复研读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主线,课堂教学思路自然就清楚、明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