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唐朝到元朝,中亚色目人来到中原为何都再也不愿回去

 斯郎曲培卓拥 2019-09-21

从汉朝丝绸之路首次贯通,到唐朝西域商人涌入长安,再到元朝的蒙古统治者签发大量中亚军人进入中原,但凡进入中国的色目人鲜有愿意离开的,正如宋末元初词人周密所说:“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宜乎不复回首故国也”。

元代以前来到中国的色目人多为商人,无论从哪条丝绸之路东来,路上都要穿越大漠、荒原、雪山和沼泽。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时对丝绸之路的艰辛有颇多描述: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惟望骨聚、马粪等渐进”;“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渧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复能进”。
从唐朝到元朝,中亚色目人来到中原为何都再也不愿回去

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外,西起罗马,东至长安,万里之遥的商路上必须经过形形色色的大小邦国和部落,每过一处都要缴纳一笔沉重的赋税。更严重的是公元三世纪后,世界陷入混乱,丝绸之路上盗匪横行,即便是到了蒙元时期,马可波罗一路上也遇到不少强盗匪帮,所以丝绸在欧洲和黄金同价就不足为奇啦。

丝绸之路不太平,海上丝绸之路也同样处处充满风险。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地中海的三大航线其实并不是贯通的。苏伊士运河修建前,商队仍然要冒险穿越沙漠。由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对抗,这条运河不断被摧毁,又不断被重建,直到19世纪末,法国人接管后才变得太平。

从唐朝到元朝,中亚色目人来到中原为何都再也不愿回去

因为航海技术落后,从广东出发在海上漂泊八个月,多次转陆路才能到达马六角海峡,期间经历的凶险可想而知。到了宋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和水密舱大规模应用后,海上丝绸之路才逐渐繁盛起来,但从广州到波斯往返一趟仍需两年时间。

元朝时来中国的多为蒙古人签发来的军人和工匠。他们最初地位低下,但凭借军功不断被重用,最终成为蒙古人统治中原的代理人。南宋时得益于长江的庇护,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涂炭,随即成为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心。江南在元朝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觑,大量色目官员、将领和军队因此被派到南方。

从唐朝到元朝,中亚色目人来到中原为何都再也不愿回去

江浙地区本就又很多色目商人,在蒙元统治者的刻意引导性,江南地区集中了大量色目人尤其是杭州、南京地区都形成了色目人聚集区,因此又吸引了很多色目人主动南下。

习惯了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享受了富庶的物质生活,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明。比如元末江浙行省丞相伯颜不花驰援信州时遭陈友谅围困就道出了“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吾计之熟矣”之语,与母亲道别时也自诩不孝子。

从唐朝到元朝,中亚色目人来到中原为何都再也不愿回去

手握大权的色目官员不仅接受了儒家文化倡导的忠孝思想,还成为书院、私学和义学的重要推动者。江南很多书院的山长(校长)都是色目人,而且还涌现出了萨都刺这样的诗人。除此之外,江南的色目人还积极参与科举考试:

“延祐初,诏举进士三百人,会试春官五十人,或朔方、于阗、大食、康居诸土之士,咸橐书橐笔,联裳造庭而待于有司,于是可谓盛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