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园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 苹果白粉病

 深海之星ccpsl0 2019-09-21

苹果白粉病在我国苹果产区发生普遍,该病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梨、沙果、海棠、槟子和山定子等,对山定子实生苗、小苹果类的槟沙果、海棠和苹果中的倭锦、祝、红玉、国光等品种危害较重。 

田间症状

白粉病主要为害苹果树嫩梢和叶片,也可为害花、幼果和芽,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表面产生一层白粉状物。

苹果幼苗受害状

新梢受害,由病芽萌发而成,嫩叶和枝梢表面覆盖一层白粉,病梢节间短、细弱;严重时,一个枝条上可有多个病芽萌发形成的病梢;梢上病叶狭长,叶缘上卷,扭曲畸形,质硬而脆;后期新梢停止生长,叶片逐渐变褐枯死,甚至脱落,形成干橛。适宜条件下,秋季病斑表面可产生许多黑色毛刺状物。嫩梢也可受害,表面产生白粉状物或黑色毛刺状物。展叶后受害的叶片,发病初期产生近圆形白色粉斑,病叶常皱缩扭曲,严重时全叶逐渐布满白色粉层,后期病叶表面也可产生黑色毛刺状物;病叶易干枯脱落。花器受害,花萼及花柄扭曲,花瓣细长瘦弱,病部表面产生白粉,病花很少坐果。幼果受害,多在萼洼处产生病斑,病斑表面布满白粉,后期病斑处表皮变褐。

白粉病发生后期叶片严重受害

病芽萌发形成的病梢

病原菌

苹果白粉病的病原为白叉丝单囊壳,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无性阶段属半知菌类真菌。

发病规律

白粉病是一种高等真菌性病害,病害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芽内越冬。第2年病芽萌发形成病梢,产生大量病菌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病菌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从气孔侵染幼叶、幼果、嫩芽、嫩梢进行为害。该病有多次再侵染。病菌主要侵害幼嫩叶片,1年有2个发生危害高峰,与新梢生长期相吻合,但以春梢生长期危害较重。

白粉病病菌喜湿怕水,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连续下雨会抑制白粉病的发生。一般在干旱季节的潮湿环境中发病较重。果园偏施氮肥或钾肥不足,种植过密,土壤黏重,积水过多等发病较重。

药剂防治适期

一般在苹果树萌芽后开花前和落花后各喷药1次,发病严重果园需在落花后10~15d再喷药1次。

防治措施

(1)加强果园管理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及时修剪,控制灌水,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往年发病较重的果园,开花前后及时巡回检查并剪除病梢,集中深埋或销毁,减少果园内发病中心及菌量。

(2)药剂防治

在药剂防治适期,依据园内病害发生程度和环境条件及时施药防治。常用的有效药剂有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000~8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2000~25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800~1000倍液、4%四氟醚唑水乳剂600~8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0g/L悬浮剂800~1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等。发病特别严重的苹果园,秋梢期再喷施上述药剂1~2次,即可完全控制白粉病的危害。

苹果白粉病防治技术图谱

声  明:摘编自《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9年第9期“苹果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闫文涛,岳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王雅偲),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和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中国果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