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我的“蒋姓”起源这么牛,蒋家人转起来!

 阳光e2wsoj2zp9 2019-09-21

先秦时期,蒋姓主要在他的发源地河南固始县西北70里的期思蒋国故城(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发展繁衍,固始县境内留下了诸如蒋家集、蒋营、蒋桥、蒋庄、蒋围、蒋湾口、蒋粉坊等许多以蒋显名的集镇、村庄。以后随之战乱蒋氏族人出现两次大劫难和四次大迁徙,逐渐流向中原各地,现今已遍至世界五大洲。

第一次大迁徙于西周19世姬蟾公为国君时,大批蒋氏族人由期思蒋国迁徙到弋阳。

第一次大劫难和第二次大迁徙是楚主灭蒋国(公元前369-340年),蒋氏族人除部分仍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迁。其中,有一支首先于汉时已迁居陕西省境内,又一支于东汉时迁往山东东莱郡。另一支于南宋朝时迁往义阳羡县(今属江苏)。

迁往山东鲁国蒋姓族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望族。迨30世蒋庚詹受封乐安郡公,封地青州乐安(今山东广饶县),蒋氏子孙以“乐安堂”为郡望,称乐安支。

第三次大迁徙于秦末连年战乱,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为强京辅抽调四方豪杰充实人口大量减少的关中地区。37世蒋一清兄弟8人与田景之族因此同迁于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南)。

西汉哀帝时,44世蒋诩被封为兖州刺史,一生忠义可风,“亷直”之名成为蒋氏家风,流传千古。蒋诩之子蒋助,助生晃,晃生横。王莽篡政时蒋诩拒仕而归里。其子孙东汉初渡江散居江南各地,其中一支徙居阳羡(今江苏宜兴),一支徙居毗陵(今江苏常州)之滆湖,一支迁至今浙江奉化之三岭。

第二次大劫难和第四次大迁徙于东汉建武年间。47世蒋横随东汉光武帝讨赤眉,擢为大将军、九江太尉,封逡遒侯。蒋氏宗亲点击加入蒋氏总群建武二年(25年),蒋横遭司隶校尉羌路之谗被诛,其九子同受诛连四处避难。其中一子奔楚,其他八子渡江居金陵蒋山(今南京钟山),后分散江南各地。十四年后全案大白平反昭雪,帝下诏就地封侯:长子蒋颖金华侯(浙江),次子蒋郑会稽侯(浙江),三子蒋川临江侯(江苏镇江)、四子蒋辉镇湖侯(浙江)、五子蒋渐临苏侯(江苏)、六子蒋巡蒲亭侯(浙江)、七子蒋稔居楚先封平阿侯后袭父爵徙迁江西九江封九江侯、八子蒋默云阳侯、九子蒋澄𠙶亭侯(江苏)。48世蒋氏九侯,声震东汉。

自蒋横以后,其子孙便多散居我国江南的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

唐代,有四世六翰林,三世修国史,父子同判院,兄弟3相、5牧,盛誉盖世。

宋代,有状元、榜眼、探花,蒋堂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蒋之奇龙图阁直学士、拜翰林学士、拜同知枢密院正职;状元蒋重珍,文星璀灿。

唐宋年间,蒋氏仕官泛居苏、皖、豫、浙、赣、湘、鄂、闽、川、黔、桂等地,世谓江南蒋氏多出江浙,史书称为“江南无二蒋,尽是九侯裔”。

元、明时期,浙江、福建、广东的蒋氏已发展成为大族。

蒋氏入台最早者是明末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队中任副总的蒋毅庵,伺后福建泉州等地的蒋氏始祖蒋雍(莆田仙游人)的后裔又有一些人陆续徙居台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