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蒋琬的故里在哪里?

 探秘桂北 2020-08-18

原创作者:蒋咸喜

  蒋琬是诸葛亮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他“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癸酉岁,卒于后汉帝延熙九年(公元246年)丙寅岁。”少以才闻名于郡县,初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长。刘备称汉中王时为尚书郎。后主时,诸葛亮辟蒋琬为东曹椽,举茂才,迁参军,又迁长史,加抚军将军。蒋琬为诸葛亮所器重,诸葛亮称“蒋琬为政以安民为本,乃社稷之器。”诸葛亮对外连年用兵,但蒋琬都能够足食足兵,保障供给。诸葛亮每称:“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他执掌国政后,坚持“以安民为本”,做到“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定,堪称蜀汉一代贤相。至今蒋琬千秋功业为世人所公认,并无多少异议。但蒋琬究竟出生何地却颇多争议。

     据明朝工部右侍郎蒋曙《竹塘遗稿》记载:“蜀汉丞相公琰本湘乡人,而湘乡实零陵郡属,吾家之南今呼为改州者(今称上改州),其故地也,周遭城池一目了然。载在皇明一统志,亦既明备。”而后居“今地名曰梅潭者是也,蒋遂为湘源著姓。”蒋曙考证西汉零陵郡治故城所在的全州梅潭后山的改州是蒋琬的故地,而后再由改州迁徙到全州梅潭定居。

梅潭古渡

如图:零陵郡治梅潭故城的遗址上散布着大量的汉代绳纹,筒瓦、板瓦,篮纹、席纹、方格纹以及由方格纹和米字纹组合的陶陶罐、瓮残片等历史沉积。

     而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却说:“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任命)广都长。”由于史书记载比较简单,蒋琬作为历史名人,其籍贯、故里之争,日趋激烈,众说纷纭。为此,笔者远去四川成都、绵阳及湘南、桂北等地进行了考究。

(一)

    陈寿笔下的“零陵”在哪里?

     据陈寿著《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陈寿(233年—297年)是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入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他是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他的《三国志》向来都视为信史。他笔下的“零陵湘乡”是对蒋琬祖籍地(或故里)的明确记载。这里的“零陵”应该是指郡治,“湘乡”应该是指县治,全句其意为蒋琬是零陵郡湘乡县人。当时的这个“零陵”到底是指哪里呢?

    零陵是一个古地名,它与舜帝有关。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太史公司马迁明确地把舜帝葬所称为零陵。零陵作为古县,建置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治所在今全州县西南部。零陵作为古郡,建置于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零陵郡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当时的零陵郡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其辖境甚广,相当于今湖南邵阳地区以南的资水上游,衡阳、道县之间的潇水、湘江流域,以及广西桂林、永福以东、阳朔以北的地区。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东汉时,复名零陵郡,郡治由全州迁于泉陵(今永州市零陵城区内)。此时便出现了两个零陵,郡制的零陵治所在今永州芝山,县制的零陵治所仍在全州西南部,后人称为“小零陵”。三国后零陵郡的辖境渐小。隋开皇九年,取缔郡制改设州制,当时废零陵郡。

(二)

   陈寿笔下的“湘乡”,是不是今天的湖南湘乡呢?今天湖南的湘乡在长沙附近,其县建置于东汉,在今湖南省中部偏东的湘江支流涟水流域,去零陵郡辖区千里之外。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说:“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虽然湘乡在东汉时属于零陵郡的一个县,但在东吴时已属衡阳郡,此时陈寿尚没出世。写《三国志》时,湘乡冠以零陵的可能性不大。蒋琬的外弟刘敏是泉陵人,泉陵县即今永州城北的零陵区,永州距全州八十来公里。鉴于当时的交通,表兄弟不可能相距千里,几十公里才符合情理。宋.端平元年礼部尚书蒋满撰《石龙潭碑志》载:“汉有讳琬者,事蜀,因置产于零陵之湘源(湘源是全州旧称)。魏明帝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因徙居于北乡二十五里石龙潭而居焉。时八大房子孙……易龙潭为梅潭。”蒋琬夫人毛氏是因蒋琬在零陵郡的湘源(全州古称)的梅潭置有产业(房产、田产等),才带着小儿子蒋䝺迁徙到梅潭定居的。蒋琬若是今湖南湘乡人,他当时也不可能在相距千里之外的梅潭置产。同理,蒋琬若是湘乡人,其后裔居所应有较大村落,而现实是无。蒋琬后裔族谱中有蒋琬父亲“昕公卒葬零陵石燕山”、母亲“同葬零陵南”的记载,而零陵湘源的梅潭之南即今全州龙水镇桥渡村玉屏山旁有龙隐岩,岩室虚敞,地名因“地产石燕,逢雨则飞”故名石燕冈,也叫石燕山。

如图:全州石燕山

石燕山的龙洞清溪

   明朝大学士、内阁首辅蒋冕祭祖时还曾作有“年年拜先垄,路出石燕岗”的诗句。就地域范围来看,今湖南的湘乡并不是史学家陈寿笔下的零陵郡的湘乡。正如广西日报原理论部主任吕朝晖先生所论证的那样“此湘乡非彼湘乡”。由此可以推断蒋琬不应是今湖南湘乡市人。

蒋琬夫人毛氏墓

   那么,汉代至三国时,零陵郡所辖之“湘乡”又在何处呢?”吕朝晖先生认为:当时的零陵郡所辖之“湘乡”就在灵渠以北的湘江上游,都庞岭越城岭之间走廊地带,亦即今全州县辖地的全部和兴安县城以北地区,古零陵县、洮阳县的全部和始安县东北部。自隋以后有近800年时间,这一地区的名称被冠以“湘”字,如湘乡、湘源、清湘、湘川。

    笔者查阅相关史料也记载了零陵郡所辖之“湘乡”是在湘江上游的全州。明代大学士、内阁首辅蒋冕所作“蒋氏宗谱序”云:“考《后汉郡国志》,湘源零陵,汉永建三年更名湘乡。”民国初年,零陵知县赵开勋为《蒋氏族谱》作赠序写道:“《后汉郡国志·湘源》,零陵自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更名湘乡”。今存全州永岁镇石冈村的蒋氏宗祠“燕窝楼”,尚有清·康熙丁卯科举人、直隶大名府魏县知县蒋芾所撰的一幅对联。其下联内容有:“零陵湘乡本全郡,殊名同地”。其中的“全郡”是指全州,它告诉我们:零陵郡的湘乡就是全州,只是不同时期的称谓。由此可知,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说到的蒋琬“零陵湘乡人也”,是说蒋琬是全州人。

(三)

    蒋琬是全州人,有相关史料佐证。

    据全州恭侯祠所立的《西粤全邑恭侯祠世叙碑》记载:“恭侯岀生于斯,又季子兴家发祥之地,故立宗庙于斯”。文中的“西粤”是广西旧称,“全邑”是指全州,“恭侯”是蒋琬的谥号,“恭侯祠”是指琬公祠。旧时,在全州县城(今城关完小内)建有恭侯祠,后毁。清·嘉庆二十四年已卯(1819年),全州蒋姓在原址购地新建安阳侯祠堂。历时五年,于清·道光三年癸未(1823年)竣工。上述的恭侯祠世叙碑文明确地告诉我们:蒋琬生于全州。

    蒋琬为何生于全州?我们只有从其家族的迁徙来进行了解。

     据蒋澄公(OU )亭侯世系简表(摘自(OU )亭大宗世表)记载:蒋琬是东汉大将军、九江太尉、逡遒侯蒋横的第十一代孙,蒋横的第九子(OU) 亭侯蒋澄的第十世孙,居阳羡即今江苏宜兴(注:黄山等蒋谱记载蒋琬是蒋横的第八子云阳侯蒋默的第十世孙,居阳羡)。蒋琬的祖父是蒋镦,有文武才,后帝建兴初,持节冀、兖、青、幽四郡诸军事,以总统功,拜为太尉。蒋琬的父亲是蒋昕,其世谱记载为“57世:昕公,字彦光,镦公长子。素以才学名,历任颖、益、湘、桐四州刺史,清廉正直,西晋武帝泰始时公年七十有二。帝慕其贤,屡征不起,命建乐安府于湘州零陵。公遂居焉。生于东汉灵帝熹平五年丙辰(公元176年)七月十三日巳时,耄寿九十有四,殁于西晋武帝泰始五年巳丑(公元269年)正月十三日申时,葬零陵石燕山。配贺氏邦宁公女至珑,生于东汉灵帝元年戊申(公元168年)三月十二日未时,享寿六十九,殁于蜀汉后主建兴十四年丙辰(公元236年)九月九日午时,同葬零陵南,凤形,壬山丙向,生子二:琬(守零陵)、瑜(迁宜兴)。” 蒋琬“弱冠随刘备入蜀”。

    全州的《梅潭蒋氏世谱》和《全州蒋氏源流》也作了同样的简略记载。

    江苏省《东安蒋巷蒋氏族谱》、《锡山蒋氏族谱》也记载:琬,昕公长子,因父三刺湘州,建乐安府于湘州之零陵,遂守业居零陵;弟瑜守义兴(宜兴)。南京敦叙堂蒋氏宗谱大宗分图实录载:湘州零陵始祖讳琬,字公琰,西晋泰始时,父彦光公三剌湘州,武帝名其谥曰:英武。为建乐安府湘洲之零陵,公琰(蒋琬)守于此,封湘乡侯;公莹(注:即瑜公)守义兴(宜兴)(OU)亭。

    上述记载看出:蒋琬的祖籍是江苏宜兴,蒋琬的父亲是蒋昕,在蒋昕72岁时,西晋武帝慕其贤,在湘州的零陵郡给他建了乐安府第,蒋昕就住于此。蒋昕去世后葬零陵石燕山。蒋昕有二个儿子:长子蒋琬、次子蒋瑜。因其父蒋昕在零陵建乐安府,蒋琬在入蜀之前在零陵守业。蒋瑜则守祖业于江苏宜兴。(注:因蒋琬的父母居零陵乐安府,且年时已高,蒋琬又事蜀,需蒋瑜陪护。后又蒋琬病故于四川涪县,蜀难后蒋琬夫人毛氏偕年幼的季子蒋䝺回到家乡零陵,依其叔蒋瑜抚育成人,再徙居全州梅潭。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蒋瑜是在侄儿蒋䝺成年后,再回江苏宜兴守业的。)

(四)

   那么蒋琬所守零陵之业在何处呢?

    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82岁的全州人蒋励常主持编修的《梅潭蒋氏世谱》中修录了一幅《梅潭旧宅图》。《旧宅图》的右上方非常清楚地标明了洮阳古县治在今梅潭后山的下改州,零陵古郡治在今梅潭后山的上改州。

 如图:三国蜀相蒋琬的夫人毛氏在蜀亡后偕子䝺徙居梅潭。图为《梅潭旧宅图》,图中有洮阳县故城遗址、零陵郡故城遗址、古寺、书院、龙潭、钓鱼台、寒江垂钓等大量全州历史文化胜迹的信息。

    梅潭是西汉古郡治所在,亦称零陵郡故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全州梅潭村后山的上改州置立了零陵郡。有关史料记载了零陵郡治在梅潭这件事。

    清代全州知州温之诚于嘉庆年间(1799年版本)所修《全州志》(卷之一,一十八页)记载了西汉零陵郡故址在梅潭。《志》载:“梅潭在城北三十里,湘流渊渟莫测深浅,世传潭底有梅树,秋水霜澄,瘦影可掬,冬英散馥,随波远扬。汀人言:‘时拾花瓣。’上流一石若鱼沂滩,俗名鳜石。潭旁一小石如僧帽,潭阳即汉零陵郡故址。”

    《读史方舆纪要》载:“零陵旧城在今全州北三十里”。《广西通志.胜迹略》载:“零陵故城在州(全州)北三十里,曰梅潭,有旧城址,濠堑尚存,俗称改州。”这里所说的在全州北部梅潭改州的“零陵旧城(故城)”就是西汉零陵郡郡治所在的梅潭故城。

    明末清初学者、史学家汪楫(字次舟,号悔斋),其所著《龙潭记》载:“龙潭即梅潭也。自海阳发源抵全城会灌罗二水,绕城东下,纡流二十五里,距古洮阳之南一里许,古永零陵城之傍,汇为深囦,号曰龙潭。”这则史料告诉我们:梅潭原来叫龙潭,洮阳县治往南一里左右就是梅潭(龙潭),梅潭的傍旁是零陵郡郡治所在的“零陵城”。

    清·康熙丁卯科举人、直隶大名府魏县知县蒋芾在全州“燕窝楼”撰写了一幅对联。其下联是:“零陵湘乡本全郡,殊名同地,即旧宅龙潭江浦,从此十房方析,虔坤公起石冈宗”。其中的“零陵”是指零陵郡;其中的“湘乡”已有明朝大学士、内阁首辅蒋冕的《蒋氏受姓之地并吾宗所自出考》一文考证:全州“湘源零陵,汉永建三年更名湘乡”;其中的“旧宅”是指全州蒋氏文明的发祥地梅潭,“龙潭江浦”是指梅潭(原名龙潭)的江边。“零陵湘乡本全郡,殊名同地,即旧宅龙潭江浦”一句,告诉我们:置于全州的零陵郡郡治就在龙潭即梅潭的江边。

   前人蒋继善曾游历梅潭时作《蜈蚣晴岭》诗,诗中的“零郡尾蟠工”是说零陵郡郡治旁的蜈蚣岭似一条蜿蜒绵长的蟠龙,零陵郡的郡治就在蟠龙摆尾的梅潭。

    西汉零陵郡故城遗址尚存,它就在今梅潭后山的上改州,当地人俗称为“城墙上”。故城城址分为内外两层城垣,依山夯土筑城,南墙及底建在山边,东、西、北三面座在山上。东面有一缺口,正对改州滩,疑为城门。城址东、南、西三面临湘江,西南有一条小河,古称洮水,向东流入湘江。城址距湘江正常水面高约20米,依山势自然形态用泥土夯筑而成。平面磬折作多角形,正中有六边形台面,东西两翼略低,类似郭城。东西两面都开城门。城墙转角处比周围墙体高,似原为军事防御性的角楼所在。城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城墙板筑,残高2~3米,厚5~10米。城内陆面散布大量汉代绳纹,筒瓦、板瓦,篮纹、席纹、方格纹以及由方格纹和米字纹组合的陶陶罐、瓮残片等。城东北的山岭上分布有汉代墓葬群。故城遗址的规模显示,其曾是一座巍峨方城。

    明朝工部右侍郎蒋曙《竹塘遗稿》记载:“蜀汉丞相公琰本湘乡人,而湘乡实零陵郡属,吾家之南今呼为改州者,其故地也,周遭城池一目了然。载在皇明一统志,亦既明备。”而后居“今地名曰梅潭者是也,蒋遂为湘源著姓。”蒋曙考证零陵郡治故城所在的上改州是蒋琬的故地,而后再由改州迁徙到梅潭。

    从以上史料记载梅潭上改州是零陵郡治故城所在,结合前述蒋琬之父蒋昕建乐安府于零陵、蒋琬守业于零陵的记载及蒋曙考证,可以推断出蒋琬在“弱冠(20岁左右)随刘备入蜀”之前,就守父业(即乐安府)于零陵郡郡治所在的今全州梅潭后山的上改州,而后再由改州迁徙到梅潭。。

(五)

    为探梅潭究竟,笔者到现场进行了察看走访。

    梅潭地处广西全州县北部永岁镇梅潭村,这里历史沉积极其厚重。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就在这里置立了广西最古老的边关城邑洮阳县。西汉时期,汉武帝又在这里置立了零陵郡。梅潭又是三国蜀相蒋琬后裔全州蒋氏的文化发祥地。相关史料记载了蒋琬夫人毛氏偕子蒋䝺徙居到全州梅潭的这段历史往事。

    宋.蒋满《石龙潭碑志》记载:“汉有讳琬者,事蜀,因置产于零陵之湘源(全州古称湘源县)。魏明帝太和元年丁未(227年),因徙居于北乡二十五里石龙潭而居焉。”志中“事蜀”的蒋琬,在“魏明帝太和元年丁未(227年)”的前后,其事业正为上升时期,此时,诸葛亮任命蒋琬为东曹掾橼,主管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任免升迁,后又提升为丞相参军。这则碑志告诉我们:蒋琬事蜀后,在其任丞相诸葛亮的参军期间,曾短期回到家乡零陵之湘源即今全州梅潭(石龙潭)置产。因这里距其父居住的零陵乐安府(梅潭后山上改州)不到一公里,且又是湘流名胜,于是蒋琬在这里置了房产,并于魏明帝太和元年丁未(227年)将其父母及家仆从乐安府搬迁到了石龙潭即梅潭而居。此时,因蒋琬事蜀,而其父母年时已高,需蒋琬的弟弟蒋瑜陪护,此期间蒋瑜应守业于距梅潭不远的乐安府。后来蒋琬于蜀汉后帝延西九年丙寅(公元246年)病故,因战事兵荒马乱,其原籍零陵之湘源即今全州又成为了东吴的地盘,无法魂归故里,只好安葬在四川涪县(今四川绵阳市)。再后来又发生了蜀难,蒋琬的二个儿子蒋斌和蒋显同死蜀难。这样便有了蒋琬夫人毛氏偕年幼的季子蒋䝺回到家乡全州,依其叔蒋瑜抚育成人后,再徙居全州梅潭的下文。

    据《梅潭蒋氏世谱》记载:“斌公,字其昌,琬公长子,仕蜀汉为绥武将军,汉城护军……与弟显同时遇难。配费公女,生子一:名珩。显公,琬公次子,蜀汉时为太子仆射,与兄斌同死蜀难。䝺公,字执玉,琬公三子,自幼依叔成立。”

    《安阳侯一品夫人毛氏墓志》又载:“夫人姓毛氏,蜀人也,为我始祖汉尚书安阳候蒋公讳琬之配。生子名斌、名显、名䝺。享年九十有二。东汉献帝建安三年戊寅正月日生,晋武帝太康十年乙酉十月日卒,于惠帝永熙元年八月日卜葬湘源县北。安阳候先夫人四十四年卒。子斌、显皆仕蜀,同死蜀难。蒋氏世居零陵。夫人偕子䝺还零陵之湘乡。晋武帝咸宁元年,徒居零陵洮阳县(今全州属地)北二十五里之石龙潭。上有老梅,偶被风拔植潭中,历久不坏,每盛冬花开水面,殊清新可玩,因易石龙潭名梅潭。梅潭蒋氏旧分十大房,子孙繁衍至三四百人。族中有充卫吏目者,失陷官钱,官差人追取,犬多,啮追者至死。狱成,株连甚众,家业悉破荡,遂离居各处。今六山、歌陂、大路下、石淡罔、南里村(等)百余村者是也。”(注:《安阳候夫人毛氏墓记》原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裔孙枢密院学士蒋麒所立,宋.端平元年礼部尚书蒋满又重立并重述部分原文。)

如图:《安阳侯一品夫人毛氏墓志》——礼部尚书蒋满于宋.端平元年岁次甲午三月清明日所立。

    《全州蒋氏源流》还记载:“䝺与斌子珩,随母毛氏夫人还居零陵湘乡,依其叔阳羡侯瑜公抚育成人。晋武帝咸宁元年(公元275年),毛氏夫人携子䝺,徙居零陵洮阳县城北二十五里之石龙潭,即今全州之梅潭。而珩公及其子恭仍居零陵。”

史料记载说明,毛氏夫人在两个儿子蒋斌和蒋显同死蜀难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为保住琬公的这枝血脉,临危不惧,毅然决然偕季子䝺与斌子珩,历经艰难险阻,千辛万苦还居零陵湘乡即全州梅潭上改州的乐安府,依其叔阳羡侯瑜公抚育成人。由于蒋琬事蜀时曾在零陵湘源即今全州梅潭(石龙潭)置有产业,于是毛氏夫人在季子䝺成年后而携䝺从乐安府徙居全州梅潭。毛氏夫人携子䝺徙居梅潭的时间是晋武帝咸宁元年(公元275年),而蒋琬的父母病故的时间分别是西晋武帝泰始五年巳丑(公元269年)和蜀汉后主建兴十四年丙辰(公元236年),从其徙居的时间来看,毛氏夫人是为昕公守孝期满之后,才携子䝺迁居到梅潭的。

(六)

     既然说蒋琬故里在全州梅潭,那为何又在蒋琬后裔中流传着蒋琬故里在石角一说?

据古艺文志《石角古甆记》:零陵石角山(村)为汉恭琰侯蒋琬故宅。《古辰府志》记载:“汉永建元年更零陵湘源为湘乡、属地石角、全州在内通称湘乡,系蜀国辖地。至先主刘备崩,东吴夺取零陵、后更湘乡为零陵。”(并见当今零陵水口山蒋汉升主编的蒋氏通谱三六O页记载此文)。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屏湘镇忠雅堂十一支派蒋氏族谱在源流总志第六卷中记载:“昕公生琬,居零陵西乡(河西梅潭称之)六甲之石角。”清末湖南永州府张为知事在民国二年为零陵屏湘编修蒋氏家谱作序称:“‘蜀志称,琬零陵湘乡人。’湘水出粤之海阳山,又名零陵山,零陵乃湘源也,汉武元鼎六年置零陵郡,今全(州)县地。《后汉郡国志》:湘源零陵,自永建三年更名湘乡,故陈寿称湘乡,然则琬之出生于零陵石角、必在全(州)零陵地界。” 清.光绪乙未岁《零陵屏湘镇蒋氏家谱》第九卷记载:古艺文志第三篇考汉史蒋琬公安阳侯出生零陵石角人,昕公卒葬零陵石燕山。零陵西头财进公后裔蒋时翰于清.康熙癸未岁仲月在家谱序中写到“蒋琬楚人也,生于古零陵县石角”。其入川后人蒋昌明等人还按蒋时翰所作老谱序,前往考查,写有琬公故地“石角考”及“西头、石角”总论两文。《石角考》文说:“琬公故地夫石角”。从而他们得出结论:“旧地石角属全州,全州属清湘县(永建三年清湘县曾更名湘乡),汉属零陵管辖,琬公出生石角,故称蒋琬为零陵湘乡人也。”(《石角.西头》总论)。

如图:全州蒋氏宗祠忠雅堂原图。全州蒋姓在全州县城西门建有琬公祠,又称全州蒋氏宗祠。琬公宗祠正中神龛的牌位上供奉着三国蜀相安阳侯蒋琬公和成国夫人毛氏。

       此“旧地石角属全州”,那此石角会在全州哪里呢?

      笔者曾去梅潭考究时,听梅潭村的蒋连生先生说过:“梅潭原来就叫石角,他们的梅潭旧宅曾以这个石角来取名的,原来就称石角村。”他们梅潭村蒋姓一族是三国蜀相蒋琬的后裔。蒋琬在家乡全州梅潭置有产业,在蜀汉灭亡后,蒋琬的夫人毛氏携第三个儿子蒋䝺定居于梅潭。他们村是守祖上旧宅的,定居梅潭至今。

    他还谈起了梅潭村的由来。梅潭是一个很大的深潭,最先叫石龙潭,简称为龙潭,后来称为梅潭。石龙潭地名因梅潭旧宅旁有石角山,石角山因山有石角而名。西来的湘水与洮水汇流后,在流经石角山拐了一个弯,形成一个深潭。潭旁山上的这个石角(又叫石角头)延伸到了深潭里,据说这个深潭有龙兴之气,这样就取名为石龙潭。潭旁的石角山上曾建有古寺,寺以潭名,称龙兴寺。相传柳宗元落难的时候曾在这座寺里住过,并在潭旁的石角垂钓,还在这里写了“独钓寒江雪”的诗,当地人为了怀念柳宗元就将石角命名为“钓鱼台”,将这个景致称为“寒江垂钓”。《梅潭蒋氏世谱》修录的《梅潭旧宅图》右下方清楚地标明了“古寺”“钓鱼台”“寒江垂钓”胜景的位置所在。这样钓鱼台成了湘流名胜,比石角还有名气;后来有一梅树倒入潭中仍经久长盛,梅花漂在水面,龙潭就改名为梅潭。因梅潭二字文雅,村名也就称梅潭了。再后来有风水先生看到这个石角像个青狮,就把石角命名为“青狮下梅潭”了。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石角又叫成了“青狮下梅潭”,但他们当地人仍叫此地为石角。

如图:《梅潭旧宅图》的右下方清楚地标明了石角即“钓鱼台”、“寒江垂钓”胜景的位置所在。

       笔者也查阅到了梅潭地名变迁中有关石角、石龙潭、龙潭、梅潭及青狮下梅潭,古寺的相关记载。《安阳候夫人毛氏墓记》有“蒋氏世居零陵。夫人偕子䝺还零陵之湘乡,晋武帝咸宁元年,徙居零陵洮阳县北二十五里之石龙潭,上有老梅,偶被风拔植潭中,历久不坏,每盛冬花开水面,殊清新可玩,因易石龙潭名梅潭。”明末清初史学家汪楫的《龙潭记》有:“龙潭即梅潭也。……古永零陵城之傍,汇为深,号曰龙潭,盖湘流名胜之区,而衡湘洞庭之所滥觞也。”潭间“波澜湍聚,浩瀚渟汯,凮水晦明,时殊气象”。潭上“古木烟云映带澄潭,历历如画。”“夫龙,巨族也,灵类也,升沉变化,必沐鳞浴爪于其湖海之渊。而斯潭何以为名龙?说者谓:扶舆清淑气萃荟于斯,龙气蟠结,有吉地穴于潭底,因谓之。龙潭之得名缘此之故。”其中也告诉我们梅潭原来名叫石龙潭即龙潭,是个龙兴之地。这里的龙兴古寺其景状也有前人蒋清奇(字月亭)吟《山寺闻钟》描述。诗云:“四境沉然寂,钟声古寺传;邻松醒鹤梦,近渚迫鱼潜;清响山岩应,黄粱觉悟缘;徘徊灰万念,余韵绕云颠。”古寺静谧幽景,鹤隐于林,鱼潜水深,世间生灵超凡脱俗。清朝时曾有蒋宏定(字小谓)在梅潭石角吟有“石角青狮伏”的诗句,他描绘这个伏卧于梅潭江面的石角犹如威严的青狮。《全州志》(清.嘉庆1799年版本,卷之一,一十八页)也记载了梅潭的这个石角,其形状是“潭上有青狮石俯临潭心,若狻猊横卧。”

如图:梅潭石角的“钓鱼台”和“寒江垂钓”胜景。所观景状:潭中“波澜湍聚,浩瀚渟泓,凮水晦明,时殊气象。”潭上“古木烟云映带澄潭,历历如画。”

      “旧地石角属全州”,如此看来,蒋琬后裔中流传着的蒋琬故里的石角就是今天全州梅潭的石角。

如图:蒋琬故里的梅潭石角,又称青狮下梅潭。

      纵观全文,已梳理出蒋琬家族的发展脉络,即蒋琬的父亲是蒋昕,祖籍是江苏宜兴,任数州刺史,西晋武帝赞其贤能,遂命建乐安府于零陵郡治所在的今全州梅潭的上改州,蒋昕的两个儿子蒋琬和蒋瑜也生于此,他们夫妇俩去世后葬在了全州的石燕山。蒋琬在入蜀之前守父业即乐安府于梅潭的上改州。蒋琬入蜀事业有成时,曾短时回家乡在距其父居住的零陵乐安府(今梅潭后山上改州)不到一公里的梅潭(石龙潭)置产。因蒋琬事蜀,而其父母年时已高,蒋琬的弟弟蒋瑜陪护父母守业于乐安府。后来蒋琬病故,安葬在四川涪县(今四川绵阳市)。再后来又发生了蜀难,蒋琬的二个儿子蒋斌和蒋显同死蜀难。蒋琬夫人毛氏便偕年幼的季子蒋䝺和长子蒋斌之子蒋珩回到家乡,依其守父业于乐安府的叔叔蒋瑜抚育成人。蒋斌之子蒋珩仍世居乐安府,而毛氏夫人携子蒋䝺再徙居全州梅潭,遂以繁衍。今蒋琬后裔散居湘桂川渝等地,尤以全州为盛。

      以上有关蒋琬出生于零陵湘源(即今之广西全州),他的故里在全州梅潭的记载,均有蒋琬后裔提供的家谱记载支撑,并有相关史料交相印证。因此,说蒋琬出生于全州,其故里在全州梅潭是无疑而可信的。

原创作者:蒋咸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