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亡国之君的下场几乎都很悲惨,秦王子婴主动出城向沛公刘邦投降,不久即被入关的项羽杀死;唐哀帝李柷被朱温废掉之后杀死;明朝崇祯皇帝在城破前夕跑到煤山上吊而亡,死时身边仅有一个太监;像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那样退位后,享受到“皇室优待”政策,能够保全性命的可谓凤毛麟角! 但在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位“另类”呃亡国之君,亡国后,非常潇洒地留下“脱烦也”三个大字,就跑到深山里修仙去了,他,就是春秋时期茅国的国君。 ![]() 茅国是西周的封国,首任国君为名臣周公的儿子伯禽,当年,武王伐纣,周公立下大功,武王将周公封到曲阜,但西周建立不久,武王病逝,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无法前往封地,他的几个儿子也被封为诸侯,前往各自的封地。 茅国就是周公其中一个儿子子茅叔的封地,位置大概在今天山东金乡县和巨野县之间。茅国面积狭小,国力不强,在分封初期,茅国国君和周边的鲁国国君都是周公后人,血缘关系很近,关系很好。 但是,后来茅国却因为鲁国而灭亡,这是怎么回事呢?还要从邹国说起。 ![]() 邹国,也叫做邾国,是茅国的另一个邻国,邹国实力较强,和当时的鲁国在伯仲之间,两国在领土扩张方面冲突不断,连年爆发战争,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两百多年。 鲁哀公即位后,发兵攻打邹国,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掉邹国。鲁哀公哪来的信心能灭掉邹国呢?原来这两个世纪里,鲁国不断扩张,实力已经远远超过邹国,已经具备了攻灭邹国的实力。 邹国此时的国君为邹隐公,他在战场上打不过鲁国,就主动割让漷、沂两地向鲁国求和,以保住国家。鲁哀公得到二地后,同意退兵。 ![]() 邹隐公被鲁国吊打,被迫割地求和,心里憋着一股火无处发泄,于是把手里的刀伸向了弱小的茅国。 邹隐公为何要打茅国呢?除了茅国实力弱好欺负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茅国和鲁国同源,国君都是周公后人,而且两国关系密切,消灭茅国,除了能弥补一些割地的损失外,还能找到一种报仇的快感。 茅国不是邹国对手,很快就灭亡了。茅国国君非常洒脱,亡国后洒脱的写下“脱烦也”三个大字,然后带着家人跑到深山里修仙去了。据说,后来还骑龙升天,真的成仙了,成为道教神仙中的“茅君”。 ![]() 茅国被灭后,鲁国并没有为其报仇,继续攻打邹国,很多年后,楚国向北扩张,灭掉邹国,算是为茅国报仇雪耻了! 从建立到灭亡,茅国大约存在了四百多年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