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运动论小儿不能用姜之思考——说说姜的妙用

 中医药方便 2019-09-21

          经常会有人讨论不能给孩子用姜,当然,有出处的,观点来自彭子益的圆运动那本书。

       “治小儿病不用生姜,任何病证都能治好。一用生姜,无论何病,无不变生后患者。治小儿病以全不用生姜为妥。惟寒吐可用生姜汁少许,以降胃胆肺极佳。

       “曾见医家,用生姜治小儿咳病,益治益坏,太多太多。因小儿脏器脆薄,受不住生姜辛散之故。

        上面几句话,说的挺吓人的,但从现代论文角度分析,上述论点没有论理论据论证支持,什么病,用多少生姜,什么用法,治什么样的咳嗽,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最起码要举几个例子说明才可以的。

      “ 治小儿病不用生姜,任何病证都能治好。”这话就不是一个医生说的。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就用过姜,南方煲汤的,没有不放一大块生姜的,难道给孩子喝姜汤的,就会让我们的脆薄的脏器受不了生姜辛散,破裂么?我的天,南方活下来的人,都很幸运啊!

        但这段话是近期中医的名人,彭子益说的,虽然作古了,但不否认,那本书确实写的不错,很平和,很好懂,大多数观点很好,但是否就完全正确呢?彭老现在是名人了,难道名人说的话就让我们背弃了中医几千年用量最大的姜了呢?姜是否就成为了孩子的用药忌讳呢?名人效应啊!

         彭子益真的不错,但上述的论断确实不够严谨,违背了中医基本原则。中医治病,首先讲究的是理、法、方、药,先明理,再施法,再组方,最后用药。天底下的万药,都要先合医理。比如砒霜、比如水银(汞)、比如黄土、比如小儿尿。砒霜正确的使用,可以治大病,用的不合适,也可以杀死武大郎;水银剧毒,但宋朝的中医儿科祖师钱乙用水银配成了阴液丸给孩子治病。所以,只有不合适之理,没有不合适之药。

       我们就来说说生姜,生姜传说是我们的祖先炎帝发现的。我们说我们是炎黄之孙,炎帝,就是神农氏,尝百草的神农,中医中药的始祖;黄帝,有了本以黄帝为第一人称的《黄帝内经》,所以我们炎黄之孙,中医是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背弃中医,就是背弃祖宗。 

相传有一次,神农氏在山上采药时,误尝了一种有毒的蘑菇,毒性发作后,肚子痛得像刀割一样难受,他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止不了痛,最后,因疼痛过度,竟然晕倒在一棵大枣树下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等他苏醒过来后,突然眼前一亮,发现自己竟然晕倒在枣树旁边一丛酷似毛竹样的尖叶子的青草边,倒下时头部将草根部的虚土砸了一个西瓜大的窝,鼻、嘴刚好对着草根部。头脑清醒后,他重新躺在晕倒下的那个位置,一股浓浓的青香气息,顿使他脑醒目明,头晕、胸闷、肚痛的感觉全部消失了。他这才意识到,完全是这丛青草的气味使自己去痛苏醒,起死回生的。

于是,神农氏立即蹲下身子,顺手拔了一兜,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咀嚼,又香又辣又清凉的味道刺激得他通身大汗,过了一回儿,神农氏的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个不停,立马有泻的感觉,腹泻后,全身轻爽,完全没有一丝困乏的感觉。

他想,这种草能够让人起死回生,还能根除病疾,我要将它取个好名字。因为神农氏姓姜,他的命就是它救的,所以他就把这尖叶青草取名为“生姜”。有两层意思:一是它使自己起死回生,作用神奇。二是它救了他,以示告慰天下。

   生姜还有一个别名,还魂草。据民间传说,白娘子误饮雄黄酒,变回原形,许仙惊吓致死,白娘子为救许仙赴昆仑山盗仙草,这盗来的仙草其实不是什么灵芝草,原来就是生姜芽,所以生姜也叫“还魂草”,姜汤又叫“还魂汤”。

   先不说生姜的好处,先说说我遇到错误用姜的案例。

   下面的例子经常遇到,几乎隔几天就有电话来说类似的情况。

   有妈妈说,我家孩子感冒了,现在咳嗽严重了,鼻涕黄脓了,还有点发烧,问我怎么办

   我问,你做什么处理了?

   回答,什么都没做,没给吃药,就给喝碗姜汤(有的说是喝葱豉汤), 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严重了。

   我问,你什么时候给喝的?

   回答,早上

   我接着问,喝完姜汤葱汤之后干嘛了呢?

   回答之后上幼儿园了,上学去了。

   好了,说到如此,情况就清晰了。

   为什么喝姜汤葱汤,不知道,听说这个能治感冒,就喝了。为什么喝了反而严重,不知道。这就是不懂医理造成的乱用方子。下面来分析一下姜汤的用法。

   我们先说感冒,感冒是因为风邪袭表,风邪通过皮毛进入了我们的身体,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再通过发汗的方式,将风邪从皮毛赶出去。方法是发汗,目的是驱邪,姜汤只是发汗的工具。当然不止姜汤,只要能发汗就都行,比如手捂头顶,比如运动,比如麻辣烫。只要能祛除表邪,明白道理就行,不拘泥于方法。

    但我们喝完姜汤后,孩子接着去幼儿园,如果外边有点冷,毛孔关闭,汗没有出来,姜汤的辛温就转为了内热,孩子本身内热重,姜汤就加重了情况。如果喝完姜汤身体出汗了,又出去玩,外边又有点风,毛孔开张的时候,见了风,风邪又进入了身体,内邪未清,外邪又侵,当然就严重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喝完姜汤后,大被一捂,发汗,汗出来后,就不能再喝了,感冒也就好了。

   姜是家庭最常备的调料,也是自古中医用量排名第一的药,伤寒论中几乎近半数的方子,都有姜用。

   说说我这两天推荐用姜与自己用姜治病的案例吧,仅仅说这两天的。

   一妈妈说自己的孩子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一年多了,中药用过三个月,西药用过三个月,目前白痰有泡,大便稀,我说你把所有的药都停了吧,给孩子喝碗红糖姜水,问我红糖姜水能治病?我说你试试看。问我多久有效果,我说几个小时吧,有效就是有效,无效就是无效。快晚上了,妈妈给我留言说,真的神奇,是不是我精神作用,孩子的咳嗽确实见轻了,今天早上又来信息,说神了,今天早上孩子居然没咳嗽,这是很久没有过的事情了,难道这就好了?我说你再给孩子喝三天,每天早上一次,就好了。本身就是一个小风寒感冒,误治导致咳嗽频繁的。

   这几天几乎推荐过五六个家长用姜的,不同病因的,不一一描述,但各个灵验。

   说说我昨晚亲自治病用姜的案例吧。

   一朋友打电话来,说腰疼,让我帮忙治。这个老哥是职业探险家,铁人,我们称为非人类,自述骨折筋腱断裂肌肉拉伤都不影响爬山,几乎不会感觉痛。今天腰背疼,从来没有过的疼,我治疗三个小时,针灸拔罐放血的,轻轻行针,疼的他都青筋暴露,自述血管都像爆裂一般。治疗完毕之后,表面疼痛减轻了,但腹内部还是不舒服,我说喝碗姜汤吧,喝了一碗后,肚子开始叫,咕嘟咕嘟的肠鸣音,又喝了一碗,肚子连续叫了近二十多分钟,然后自述神清气爽,感觉好了八九分了。

  大约说说姜的妙用吧。

  我所说的肯定不能表述姜的功效的万分之一。

  一、生姜性辛温,煮的时间短,可以发汗解表,治感冒;煮的时间长可以温中暖胃,治疗脾胃虚寒。

      感冒不出汗的,咳嗽的,我喜欢用姜;表现在鼻,鼻塞浓鼻涕的,我喜欢用葱,取葱=通的含义。

  二、姜止呕第一,孩子呕吐的,粥里放点姜立见功效。同时开胃健脾去腥,所以广东煲汤没有不放姜的。

  三、姜,与降同音。中国字就是这么奇怪,这个降,就能表现姜大半的功效,所以对于肺气上逆的咳嗽有效,对于肠胃胀气有效,对于大便不通有效。真的,治疗气不降引起的便秘效果非常好。

  四、腹泻,姜片烤热贴肚脐,或者切姜末贴肚脐,效果比丁桂儿脐贴好用多了,也是立竿见影。

      姜片贴涌泉,引火下行,治疗高血压牙疼头疼等等虚火上炎。

      姜片贴内关,治疗晕车晕船。

      姜皮可以消下肢水肿,等等

  每个医家都会自己用姜的方法,我也问过我认识的几乎所有的中医,确实没有一个中医说小儿不能用姜的,也没有一个出现过用姜导致疾病的先例。

    最后总结,不管谁说的什么话,一定要经过科学分析,冷静仔细思考,与自然界道理去合拍。盲目相信,即使是正确的,也叫迷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