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全碑》的这些典型笔画,在楷书中是病笔,书写时需要准确把握

 老阿更 2019-09-22

汉隶在中国书法文化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书体,由汉隶衍生出了后来的楷书和草书,从这个意义上说,楷书和草书是汉隶一母双生的兄弟,汉隶是楷书和草书的母体。因此,早期的楷书和草书都明显带有隶书的笔法和意味,这从魏碑和章草中就能大致领略。

《曹全碑》是汉隶书法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块名碑,它成碑于魏晋时期,那时正是楷书脱胎于隶书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曹全碑》里边的很多笔画带有明显的楷书意味。如有些字的捺画出锋,不再象其他一些汉隶碑帖那样尾部上扬,而是平铺直出,带有很明显的楷书笔法。

《曹全碑》是汉隶最具代表性的名碑之一,以其字迹清秀、飘逸动感、华美庄重而著称,是学习汉隶书法者必学的碑帖之一。

但是,《曹全碑》的很多典型笔法,或者说《曹全碑》的很多代表性写法,在楷书中却被认为是“病笔”,在学习和书写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否则也可能写出楷书的笔病来。

--01

——《曹全碑》是汉隶书法清丽派的代表——

《曹全碑》是汉隶书法的典型代表性字碑。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记述的是汉代郃阳县令曹全率部抗击张角起义武装的事迹,由晋朝王敞、王敏等人立碑,相传碑文由王敞撰写,但碑上的书法是否由王敞所书,则无从考证,这也是汉隶碑帖一般没有书法家名字的通例,确实很遗憾。曹全是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用现代的观点看,曹全镇压农民起义是不正义的,但在当时却是朝廷褒奖的功臣。

明万历初年,《曹全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碑下部的裂纹据说是出土时损坏的痕迹。该碑出土后被移到郃阳县孔庙中保存,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物部门将其移至西安碑林安放,遗憾的是,在这次移动过程中又使下部一个字损坏。但好在及时被国家文物部门保护起来,否则在“文革”那样的浩劫中,这记述镇压农民起义“反动事迹”的碑,肯定会被革命小将打烂的。

《曹会碑》因硬质似玉,刻工精细。字体清秀华丽、飘逸飞扬,是历代喜爱汉隶书法的书家必须临习的重要碑帖。《曹全碑》字体内敛含蓄,比较适合用来写一些装饰性强的中堂、书房联等,也可以用来书写小字隶书作品。我常常用这个字体抄写经书,很有禅意神感觉。

2017年专程到西安碑林看曹全碑拍摄

--02

——楷书的一些笔病成为《曹全碑》的典型笔法——

(一)柴担横

在楷书中,“柴担”是一种横画的病笔。说的是写出的横画,尤其是长横,两头下沉,而中间上凸,状如挑了柴草的担杖。这在楷书中因为讲究横平竖直的原故,一下子写出一个柴担弧来,的确是不好看。但《曹全碑》的向背特征是向式取势,笔画多见这种柔美的弧线,写出来就很漂亮。

1、短横

这个“竟”字,从上到下一共有五个短横,全部采用上弧式。

基本笔法:圆笔藏锋起笔,调整到中锋,按适当角度向右上行笔,至中间位置再向右下慢慢收笔,收尾一般出尖。有时也可回锋收笔,不出尖。

象这样连续多个小横并列的字,《曹全碑》一般写成等距、平行和笔画,没有太大变化。

2、不出波的长横

《曹全碑》中的长横有两种写法,一是不出波的长横,形状同小短横的写法;二是一波三折的长横。下图这个'君”字有三个长横,都是不出波的,也全部写成上弧形。

基本笔法:圆起,藏锋,调整中锋行笔。笔法同短横。只是这样的长横一般尾部不出尖,而是回锋眉笔,整个笔画基本等粗细,看起来就比较浑厚圆润。

3、一波三折的长横

《曹全碑》中长横的一波三折是最具代表性的笔画,写得都是左右开张,十分张扬,灵动飘逸,也是这个碑中最优美的笔画之一。如下图中的“止”字下横、“右”字上横,均是一波三折的写法,但横画取势上仍然是中间上凸的“柴担弧”,看起来多么优美。

基本笔法:向左下方藏锋起笔,回锋中锋向右上行笔,至中间偏左位置达到弧线高峰,转而向右下行笔,并保持中锋铺毫,至结尾处侧锋右上收笔,顺势写出雁尾。

《曹全碑》的波折写得相对含蓄内敛,线条平顺,蚕头雁尾都不厚重突兀,美观而清秀。

(二) 鼠尾尖

“鼠尾”这种病笔,在楷书中主要体现在撇画上,是说撇画一笔甩出,写出的笔画就像老鼠尾巴一样尖而长。但《曹全碑》中很多横画和竖画却往往尾部出尖,看起来就是一只放平了“鼠尾”。比如下图中的四个字,红圈中的笔画,全部是这种造型,但看起来很漂亮。

基本笔法:藏锋起笔,调整笔锋,保持中锋行笔,并逐渐提笔,慢慢写到尾部顺势收笔出锋。

(三) 耸肩、脱肩折

在楷书中耸肩和脱肩都是是说横折这个笔画存在的两种“病笔”。耸肩就是转折处不是顿笔,也是圆转,而是向上耸起,使横竖之间出现明显的错位;脱肩则是在转折处出现断笔,就像人的肩膀脱节一样。但这些笔法却明显出现在《曹全碑》中,成为典型的代表性笔法。如下图中的“也”字是耸肩的写法,而“胄”字则明显脱肩了。

基本笔法:在横竖转折处,重新起笔,或者搭接,或者断开,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四) 蜂腰横

无论在楷书中作为病笔,还是《曹全碑》作为特征,这个笔画都是体现在长横上,在《曹全碑》中主要体现在一波三折横中居多。具体说,就是将长横的中间部位写得很细,同两头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些笔画甚至夸张到近乎断开。如下图这几个字例:

基本笔法:在一波三折横的写法中已经介绍,不再重复。

(五) 排牙点

在楷书中,把“四点火”写得一个形状,样子象排列的牙齿,这种笔病叫做“排牙”。但《曹全碑》中类似的点,却全部是“排牙”写法,而且大小、形态几乎没有多少变化。如下图中的几个例字:

基本笔法:藏锋起笔,迅速回锋,向下出锋,写出一个小尖点。

--03

——要正确把握《曹全碑》这些典型笔画——

中国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千变万化,但很多事情都是在变化中发展,在变化中融合的。不周书体笔画的“病”与“美”也存在辩证的关系,在某个方面是不好的东西,用在特定的地方就会成为美的笔画。楷书中的笔病本身也是夸张变形造成的,在病与美之间本来就是一步之差,写好了就是特征,写废了就是笔病,应当注意“度”的的把握,写好每一个笔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