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帅:我们六年的小学教育有用吗?---没用

 wyt老灰兔 2019-09-22

   若直接抛出一个只考虑对立答案的问题,回答起来会有诸多的逻辑不合理,又因辩证的双方站得角度不一样,争论很大也难说对错。而问题:在现实中,我们小学长达六年的教育有用吗?我不作任何掩饰的回答——没用。

   四个人把六十个箱子一个个的抬上五十米高的山上,而一辆车一趟就可以送到山上,我却说那几个人做的工作是无用的,确实有一点点不妥。不过,我必须要摆正鲜明的观点,用于思考的方向和批判性见解的引导。

   现实小学的教育是把语文和数学作为重之重,孩子们在长达六年的时间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学习、听讲、背诵、不停地写。为了完成目的,真的必须如此吗?

   儿童学习语文有一个主要完成目标,就是阅读与理解的增长 。我笼统的说一下孩子语言的学习顺序,一是听周围人说话习得语言再自己说话,二是靠读物或周边字与句识字和会读,儿童生活经验之内的字与句较容易掌握。三是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约三四年级),需要增加阅读量,并适量的书写或练字。四是逐渐进行书面表达,写作文这件事没有必要作为硬性要求,热爱文字的孩子,自然会喜欢表达,我现在写一些教育文章是因为我对教育的兴趣,若让其他老师也来写,他们一定会厌烦的,可怕的是,我们学生的习作正经历着教育者认为就该这么写已令学生厌烦的阶段了。

儿童语文学习原则之一是,他们能够轻松应对。比如拼音的学习低年级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枯燥练习,完全可以把其放在三四年级去学,儿童掌握起来便容易多了,而教育现状是,孩子上一年级之前就已大时量训练“拼音”了。拼音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会了它就行,打字还得拼音输入呢。给儿童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每天一两个小时即可),教师只做一定的教授和引导(辅助者),尽量少有考试要求和目标设定,在不知不觉的六年中,已经轻而易举的完成了语文所需要的“所谓的知识”(背诵的不算)。人的学习思维依靠构建,一些生字词缺少识记信息源时,儿童一遍又一遍的抄写与记忆(成人们以为就该如此学习生字词),还是默写不理想。但大量阅读之后的儿童,对字词的掌握便轻松的多,见得字越多书写记忆起来陌生感就越低。

儿童语文学习的原则之二是,对语言与文字的兴趣。拼音的枯燥学习开启了每个人的语文生涯,重复的练习与抄写,逐渐消磨孩子的耐心,单调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关闭掉学习的心智,我们却费尽周折提出“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在此条件下,所谓有兴趣的孩子已经脱离了儿童更像是半个机械人。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极大的学习兴趣,他什么都想去尝试,他早晚都会学会很多东西,我们只要像对待婴儿的态度那样对待儿童,让他自己成长,让他心灵自在,由着他去学习,他一定是热爱语文的。

儿童语文学习的原则之三是,书面表达。当儿童阅读习惯非常达标,又在轻松学习与兴趣充足的背景下,不可能不去写点文章,来表达自己。即使他20岁之前很少写东西,后来产生了很多想法,要用文字去表达,也会信手拈来,很快便能越写越好。我们按部就班的教孩子习作,老师费心劳累,孩子觉得吃力,一些思维优异些的孩子,能写出像样的“模仿文”,但大多数别说是小学生,大学生都未必书面表达有个多好的水准。

我们在一个貌似合理的语文学习逻辑下,打着所谓的基础,费劲了千辛万苦,若用上述我说的学习方式,最终能取得“真语文”的学习,即使是应对考试,在中学时也将会优秀一些(小学要记忆的太多),那么何必去折腾这宝贵的六年时间呢?(我说的方法没有自己的实践支撑,看起来很单薄,但我欢迎任何人的抨击,可是不要抨击我没有实践就空谈理论,因为你也不会有证据证明我是不对的,大家都靠一张嘴和“我认为”,彼此彼此了)。

对于小学数学我只谈两点:

一是重复计算练习是毫无意义的,小学数学整体上还是偏重于计算的内容多,消耗的学习时间非常多,我建议配个计算器,能用计算器算出结果,说明这个孩子懂得了算理,这便就是会了。

二是数学的抽象思维天生的因素很大,怎么后天提升儿童数学思维,我并不知道,无法去说,而通过强化的练习形成的数学分数,并非数学思维真正提升了,到了初中高中,逐渐的就暴露出来。如果要想真提高数学,可以研究下如何提升数学思维。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提升的,一位初中中途就辍学的数学很差的学生,二三十岁后,有老师的教导下,数学完全可以应对小学初中的学习,那些天天说自己笨的人,无非是学校教育当初打击了他的信心,其次成人后又不愿意再次学习罢了。

要让我说一个数学学习的方式,那还是自由与轻松的学习,数学思维天生区别很大,不吃力的学生按照进度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停停再学,反正它和中学的数学内容关联度并不高,费力未必能讨好,至少我的方法没有打击孩子的学习信心,他可以尽力而为的学好数学!慢一点并非是学不会(普通程度的数学),只是他会错过关键的考试。

折腾了孩子和老师六年,当然并非无用,好歹人人都是这么学习过来的,也都会了很多“知识”,是有用,当然这个“有用”我在文章的开始就解释了。那么,我再说一些小学六年对儿童的负面作用,中和一下,1-1=0,还是没用。

要说“负面”作用,那可是一肚子要说的,只简单扼要提一些要点吧。

一是,儿童身心健康问题。长时间窝憋在狭小座位上,教学方式拙劣的进行着,心理(精神)和身体都一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肉眼看不见,便不会引起重视。这一二百年来,中国都有无数大家,提出运动是人之根本,可现实教育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少的可怜,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大大多数一定不达标。

二是,情商与合作能力被弱化。学校和老师可以表示很无辜,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等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把一只最厉害的狮子关在笼子里三年,放回大自然后发现此头狮子战斗实力排着倒数了,笼子表示很无辜。情商基于任何人的一生一直无比重要,那么情商的积极养成与进步定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教育有义务促进对每个孩子而言如此重要的能力的进步和提升。合作能力先免提吧。

三是,实践、尝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的性格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好动,好奇心强,更愿意亲自尝试实际的事物。我们现实的教育,有且仅有课本知识,现实的小学教育更可怜,没有历史没有地理,干巴巴的语文课文展现出一点世界,供孩子探索,好歹去树林山涧观察一下嘛。最终,弱化了人的动手能力,行动能力,不会甚至不愿意去解决问题。优秀的科技人才,必须具备这些素养,这是发现与创造的一个基础,别最后只能“拿来主义”了,别人发明什么我就有什么,顶着科技人员的帽子。

 四是,“严格”的要求降低儿童的智商。现实教育一定是严要求,强迫儿童遵守规则,大多老师又不懂儿童心理,当“做法与教师所想不符”便会批评甚至打骂。很多家长也是如此,孩子“不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要求,便会生气的批评对待。其实美国科学研究证明,长久的类似教育,会让孩子智商下降,或许下降那么一点看不出来,何况在逼迫之下学生还很可能成绩提升了,但是长久而言,孩子们长大了,需要发挥自己价值和用脑子的时候, 比原来笨了,当然成年人也不需要用多少脑子。

 其实,对于智商的下降,我理解的不深刻,它比较抽象,但是我知道这一切的做法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心理问题在中国只是算不得问题罢了。

整体来看现实中这六年的小学教育是没用的,只是在意识形态下一种常规操作而已。而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更多的人愿意思考教育,却很信任当下。我仅仅祝愿自己,下一篇文章可以有更好的灵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