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古典诗歌中的“无理而妙”

 GXF360 2019-09-22

一、何谓“无理而妙”

“无理而妙”的说法出自于清代贺裳所撰的《绉水轩词筌》,他在“诗词无理而妙”一节说:“唐李益词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注:[唐]李益《江南曲》)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春风。’(注:[宋]张先《一丛花令》)此皆无理而妙。”两首作品同为闺怨诗,都以思妇的口吻,表达对于婚姻的奇特选择:一愿嫁“有信”的“弄潮儿”,一愿嫁呵护桃杏的“春风”。荒谬之语的背后,是独守空闺的寂寞压抑,以及深情落空的无限心酸。

无理,是诗歌内容指违反自然规律与生活逻辑。妙,则是指诗歌表达出于读者意料之外的诗情和诗趣。

诗情乃是诗歌创作的第一要务,诗趣则是优秀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是强调诗情的重要性。严羽在《沧浪诗话》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是在强调诗趣的重要性。当诗情、诗趣和诗理不可兼得之时,就可牺牲诗理,成就诗情和诗趣。有时,甚至可以为了追求诗情和诗趣,特意舍弃诗理。

二、“无理而妙”在古诗中的具体表现方式

(一)“无理而妙”一则可为对自然规律的违反

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十四首·其一》有一句:“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春风袭来,梅花辞枝,本是季节轮转,生物荣枯的自然规律。但诗人偏要将梅花凋落说得无比多情,在客体生物的自然属性之外,增设了其情感属性。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无理”,正是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执着眷恋。

南朝梁武帝的《邯郸歌》中说:“短衣妾不伤,南山为君老。”唐代李商隐的《天涯》一诗中说:“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宋代苏轼的《红梅》中说:“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在古代诗人笔下,自然界山川、虫鱼、鸟兽、草木、亭台等种种事物,皆可自成为一个独立的情感主体,有自己的喜怒哀怨。客观世界在诗人心里的凝聚再造,诗人内有所感,感发于物,灌注于诗,便有了诗人主体情感的投射下的无理而多情的诗作。

相似第二定理:两相似现象的物理方程可以用量纲分析的方法转换成相似准数组成的无量纲方程式,且一个现象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方程必须相同。

违反自然规律的“无理”的另一种情况,则表现为谢灵运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柳枝上有鸟儿在啼鸣,这本是春日极常见的景象,但一个“变”字却使人顿生无理之惑,因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园柳无论如何都不能变出鸣禽。此句写春来万物催新,不知不觉中园柳柔枝舒展,嫩叶郁葱,鸟雀施展歌喉。在一阵不期而至的鸟雀报春声中,诗人之前那种纠结被一洗而空。这个“变”是由无到有之变,是由静到动之变,亦是由哀怨到喜悦之变。至此,读者的无理之惑化为耳目一新之感。

这种自然景物的无理关联,催生出一种“反常合道”([宋]苏轼语)的审美体验,它是诗歌奇趣构成的原则之一。从杜审言的“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和晋陵旅程早春游望》),到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诗人有意识地将人们熟知的语言进行陌生化组合,建构违反自然规律的无理诗句,引导读者以想象进入高妙的诗歌之境。

(二)“无理而妙”二则可为对生活逻辑的违反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有一段对杜牧《江南春》的评论:“‘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然而,若要论生活逻辑,一人也无法见闻得十里的柳绿莺啼,“十里”也是错误的。杜牧根本不是从个体眼光着笔,而是以宏阔的眼光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大胆延展,杨慎以生活逻辑生搬硬套于诗歌,可谓谬之大矣!

生活逻辑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的真实状态,二是人们的心理常态。

通过这次活动,山西省孝义市中和路小学将遵从传统仪规,以礼乐致敬先贤,吟诵经典,传承礼仪,在中和这片沃土上,人人争做“中允明德,和协至善”的好少年!

先谈第一种违反生活真实状态的例子。“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宋朝孙惟信的《南乡子·璧月小红楼》说自己半生为梅花白头,这显然是不合生活逻辑的。孙惟信气度疏放,志不在官,中年丧妻,终老江湖。首句“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点明是回忆之词,下片以“尘暗鹔鹴裘,针线曾劳玉指柔”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怀念。无论是浪迹江湖,蹉跎一生的遗憾,还是怀念妻子的深情,都只用一句“空为梅花白了头”的无理之句收结。这种无理,乃是对诗人真实生活的违反,它源自于诗人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的巧思,反而给人无尽余味。

仅以唐诗为例,韩偓诗中的女子“无凭谙鹊语,犹得暂心宽”(《幽窗》),因情人思而不见,便能解鹊语;李白面对八百里洞庭,豪气顿生,便敢“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叔刑部待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郑谷面对“雨后无端满穷巷”圆如钱币的苔点,也只好“买花不得买愁来”(《苔钱》)。凡此种种不可为之事,在诗歌的世界里,都是顺理成章,充满情趣的了。

人们的心理常态则是另一种生活逻辑。思乡怀亲,忧国忠君,感时伤逝,或以物喜,或以己悲,人们的种种心理活动都有其原因和表现。但诗人们敢于跳出常人的心理逻辑,不做寻常之语,引导读者去深味诗情。唐代白居易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与北宋张耒的“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示秬秸》),是两朝诗坛上的遥相呼应,诗中描绘升斗小民的非常态心态——身处严冬却不以天寒为念,或忧饼冷,或忧炭贱,这种对常人畏寒心态的违反,活画出下层民众求取温饱之难,生活无着之苦。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借助新思维和新教学方法,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建立面对面学习氛围,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纽带关系建立.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建设实践中,通过正确认识教学本质,解放课堂,广泛参与和指导教学,实现了“教学相长”.在小组学习的单元空间内,以动态化督促学习,克服弊端,互助纠错和相互作用,实现了普遍课堂上的教学新认知,也对学生物理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良性的辅助价值.

三、结语

“痴者,思虑发于无端也,情深则往往因无端之事,作有关之想也……无情而强成诗,是无异于揉沙入目以激泪。”(傅庚生《中国文学赏析举隅》)“无理”不是无趣,更不是无情,恰恰相反,诗人基于种种人间至情,感发于天地万物,才说出常人眼中的荒谬无理之语。越是悖乎常理,越是显出情感真挚和意趣盎然。我们在欣赏这类“无理而妙”的诗作时,万勿被思维定式束缚,而是要随同诗人打破常理,求得真趣,悟得真情。

3)烟气系统:本系统是由4台发动机排出的435℃烟气通过4台水-烟气换热器(1台换热器/发动机) 来加热经板式换热器A1~A4换热的热水,使烟温降低到130℃后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为在异常情况下将烟气直接排放(恢复到改造前状态),在每台发动机的排气管上设置2个气动蝶阀。正常运行时排空用的4个气动蝶阀关闭,而另外4个开启。

参考文献:

[1][清]贺裳.绉水轩词筌.

[2]傅庚生.中国文学赏析举隅[M].北京出版社.2003.

[3]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M].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社.2010.

[4]上彊村民.宋词三百首[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5]叶嘉莹.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M].中华书局.2007.

[6]叶嘉莹.叶嘉莹说中晚唐诗[M].中华书局.2008.

[7]周志芳,刘志刚.诗歌语言“无理而妙”之境界[J].中学教育.2017.

[8]张志平.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无理而妙”[J].新课程(下).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