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高考作文展望及应对策略

 GXF360 2019-09-2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作文改革可谓一年比一年深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界甚至整个社会引起了不少的震动。譬如,有的人批评高考作文“哲学意味太浓重了”。其实,我国高考作文的趋势变革已经发生了:封闭的命题作文渐渐的被开放的话题作文所取代,重在引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缜密判断。这种引领语言能力的价值趋势,正在主导不断走向多元的高考作文。这种高考作文题型的蜕变,是与高考传统文体的深刻转换同时发生的:以开放性背景材料为依托的评论文,逐渐代替了传统再现性、客观性的各种文体。所以,在研究今后高考作文变革趋势的实质和形态时,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其精髓,这是指导今后高考作文写作的基本前提。

(3)船舶企业竞争力不强。全省拥有运输船舶6 466艘,货运船舶平均吨位仅394t,远低于国家要求内河平均1 000t的水平。专业化运力不足,全省集装箱船舶仅36艘、5 453标箱箱位量,化工品、滚装等专业化运力紧张。船舶老旧化率高,4 478艘货运船舶中船龄超过15年的达21%。3 213艘旅游船、客渡船中船龄超过10年的达54%。全省拥有水路货运企业198家,省际水运企业83家,万吨以上企业仅28家,无10万载重吨以上的骨干企业,企业规模偏小。

一、关注文体转化,顺势而为

近年来,开放性话题作文逐渐成为高考作文的主力军。到2018年为止,开放性话题作文已经覆盖全国和各省高考试卷。这类作文试题不仅话题本身具有思维的多元性和价值取向的开放性,而且内在派生出文体的表达要求:或者是现象性材料覆盖着可供考生深度开发的比较丰富的思想资源;或者材料本身就具有思辨性,不同的价值观念需要考生深入比较、有所取舍。这种“话题+ 材料”的作文呈现形式,使考生很难用平面化的传统记叙文来完成,而必须以观点为统帅、以评论为方法、以论证为过程的“思想评论体”去完成。换种说法,这样的命题其实隐含着明确的文体倾向,同时也规定约束着考生必须遵循文体的要求,采用相宜的言语表达去评论。总而言之,近年来的高考作文研制者的文体意识和价值趋向更加趋于自觉,正在实现着高考作文对长期固守的再现“客观人事”、描写“具体现象”的记叙文的悄然超越,甚至也在实现着对观点单一、论证过程格式单一、思维向度同质化的应试型议论文的深刻超越。针对特定问题的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的应试型评论文,更接近于美国高考的“Essay”文体:面对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需要考生展开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选择,做出适合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具体的事例,概括或者提升结论。例如2015年北京卷作文之一“首都不文明现象评论(不提供具体不文明现象,需要自己发现并评论”。这个作文题目自然会催生出现象林林总总、观点不一的评论文。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类似的评论文越来越成为主流性的写作文体。例如2018年8 份高考作文试卷,只有北京高考作文出了一篇议论文和记叙文,二者选一:(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其余的都是结合材料,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不少于800 字的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

农业机械化是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支撑,在替代人力、节本增效、集成应用农业技术和推进规模经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省农机部门聚焦科技创新,瞄准农业绿色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规模经营和全程机械化需求,以构建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为牵引,解决“有没有”与解决“好不好”并重,以短板机具、高端产品、智能装备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大力增加高效、节本、绿色、智能机械的有效供给,提升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水平。

由此可以推断,2019年高考作文主流题型的趋势将会继续延续。在思想解放、注重创新的时代条件下,在经济双创、凸显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配以开放材料、多元话题的评论文写作应该是不可能发生“逆转”。

安捷伦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G1313A二元泵,G1313A高效自动进样器,G1316A柱温箱,G1315ADAD检测器),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二、关注评论文训练,因势而动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改革,我们很清晰的看出:一种凸显考生个人思想魅力的独立新文体——评论文,正在悄悄的崛起。这种多年来持续深化改革的主流价值趋势,为我们指导2019年高考作文教学提供了非常直接、可供操作的启迪。具体说来,高考作文呈现的形态将会继续承接这种趋势:把多元性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基本背景,把深度创新以及怎样创新当作开放性话题作文的基本主题,审思问疑、理性判断、缜密抉择是考生作文的思维路径。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在这个框架内做出适应性的探索。从这个思路出发,做到三点:

值得注意的是,才府玻璃最新第二版招股书披露的毛利率数据与最初版本存在明显的差异。公司毛利率组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玻璃瓶罐和玻璃器皿,两版中公司毛利率差异主要集中在玻璃器皿中。新版2015及2016年玻璃器皿毛利率分别:41.1%和45.27%。旧版中,相关年度毛利率为:39.09%和46.88%(见表一)。但两种类型的产品的总毛利润并没有发生变化。

首先是仔细审题。指导学生发现问题,重在“立言”。也就是贴近材料和话题所提供的语境,努力提炼观点,挖出主题。开放性材料的话题作文,必然蕴含着很多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出这些问题、追本溯源——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起点。

(1)花解语,鸟自鸣,生活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018年江苏卷)

这道题是比较适合写评论文的。如果写评论文,切入点是容易找到的。命题要求中没有明显的指向性,观点的确立可以比较灵活。从各个方面均可以找到相关的论据,比如,马好好在腿上,人好好在嘴上。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些生活中常用的语言,都可以出现在作文当中。人们日常的沟通交流,要通过语言,这既是语言的基本的功用,但也有一些人沟通的特别良好,成为了外交家。比如司马迁用书面语记录了历史,传诸久远的后世。将相和中,蔺相如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和廉颇重归于好。这样的故事也是可以用的,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从语言的角度运用,属于理论论据。在行文的过程当中,要让文章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逻辑严密的文章,才有可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2)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这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2015年福建卷)

这三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意蕴,值得考生结合时代好好咀嚼一番。教师可以借助这则材料引发学生创新表达的“思想增值”,也就是通过对这些具有一定内涵的创意的开放性话题展开诠释,鼓励学生进行思想的探险、拓展思路。同时,教师要把握好思想探险的分寸,既要适合时代发展的开放性语境,还要尽最大化地表达出个人的独特见解,把握好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重点是鼓励学生在对已有话题选择中阐释深度的见解,创新自己的表达方式。考生之“言”,也就是考生的个人见解,无疑是作文的灵魂所在——文字是珠,“立言”是线,只有一线穿珠,方可境界顿出。

在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点时,为了加强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教师须有效引导学生课前预期.一般情况下,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即将要讲授的知识点有一定了解,如此教师在实际讲解中骗过你,学生才会把知识点同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说,科学引导学生课前预期势在必行.在高中生课前预习中,教师须对其展开有效指导,可以先从整体着手,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时候在让学生展开具体预习,从预期过程中找到学习的重难点,随后做好相关记录.老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需要从整体着手,当学生有利预习意识以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就会整体入手,渐渐加强自身系统思维,这是高中生学好化学知识点的基本条件.

其次是谋篇。指导学生聚焦评论,凸显文体特征。创新主体表达的需要评论文这种独特的文体来承载。评论文与传统记叙文、写景文甚至一般议论文的显著区别就是减少客观描摹和同质化的论证,尽可能突出个人的思维特色。文体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表达方法和风格的变化,也就是从再现客观事物到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质的飞越,不断凸显出写作主体的思想力量——不可为他人所取代的创新思想力量。教师要启发考生紧扣文体、聚焦评论,使之面对问题能独立思考、自主辨析,发挥写作主体的个人思辨力。教师在这方面承担着极为艰难的“突围”的重任。

图2是一个完整的脉搏波示意图。本文设定一个脉搏波中有A、B、C、D和E五个特征点,A点为起点;B点为主波峰及最大值点;C点为次波谷;D点为次波峰;E点为终点,也是下一个周期波形的起点。其中,A、E两点均为主波谷及最小值点。

只有高度重视文体重心的这种深度位移,并采用切实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才能引领学生适应“高重心、强思辨”的评论文写作。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引导学生熟练的把握评论过程和环节。这里,通过对近几年来高考开放性话题作文的审视、揣摩、概括,我们可以提供出可供教师参考的评论文操作环节:聚焦问题——提出观点——结合事例或者经验——概括并升华。这种收放自如、步步深入的过程,可以成为训练评论文写作的一种模式,供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再次,释理。指导学生遵循理路、严谨思考。按照上述评论文的操作和环节、考生内隐的思路一般是:思考问题——表达见解——比较辨析——推导结论。这种相对自足的理性思考、有所创新的过程,当是应对高考新作文的基本思路。它与评论文的独特文体特点基本对应,与评论文的基本环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3)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能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2015年广东卷)

这则材料涉及的、不仅仅是人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以及优劣长短,更是人之选择两难性的问题:即使处在多媒体时代人与大自然的时空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重构了,但是仍然无法改变人类自身的“永恒局限性”,人类无法超越与生俱来的关于自由与自在的被限制,无法改变对自己存在的完美和满足的永恒缺憾文明的任何进步常常是伴随着“新的缺憾”,这几乎是生命存在的一种难以言说的宿命、一种难以破解的谜团,因此,人与自然的“远”和“近”是辩证的,不仅仅是物理时空的远近,更有心灵的距离、价值的定位。考生如果从这个角度展开辩证的深思,一定能写出一篇生命哲学的优秀文章。由这个案例我们能展望出2019年高考作文的教学策略要重点放在引导考生走向精彩的哲学思考上,这是高考作文的根本之道,也是高考作文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一个推崇思想、注重评论的时代已经到来,那种单一的再现、客观描述的时代已经离我们的高考作文训练渐行渐远。应对这种高考作文的变化趋势,我们高考作文指导的教学之道就是因势而为,顺势而动,这才是语文教师打开高考作文思维空间的钥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