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冰冰:教育人的“自主升级”速度,取决于…… | 新基本功系列10

 大奔h1wmjlcm1r 2019-09-22

新时代教师的新基本功(10)

回省审视,日益精进的教育反思能力 

这个世界最厉害的人,不是现在就很优秀的人,是你每隔一段时间见到他,他又进步了很多的人。

更新迭代的能力,决定了你的专业发展速度。

提及反思,我们的思维定势里总觉得,是写来应付领导检查的教学反思之类,匆匆忙忙抄上几句,一交了之,万事大吉。

亦或提及反思,立马瞪圆了双眼,理直气壮地反问“我做得这么辛苦,我为什么要反思?”

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已然成为了脑海中的思维定势,禁锢住了我们的发展。

反思,就像围棋术语里的“复盘”,博弈过后,把刚才的对局再重复一遍,可以有效加深对这盘博弈的印象,检查博弈过程中招法的得失成败,既方便找出双方在对垒攻守过程中的漏洞,也是有效提升自己水平的好办法。

教育需要有效复盘,需要微格分析,需要不断反思。

反思不是检讨,不是对过去工作的全盘否认,‌‌而是要有洞察自己状态,并有主动进行调整的能力。

也许你的身边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次优质课过后,‌‌你上完了心头没有着落。一次讲座过后讲完了,你对自己是否能够‌‌思路清晰表达到位,心中也没有底气,于是我们通常向自己的朋友寻求评价,从别人那里借以观望自己的表现水平,‌‌其实这正是反思自评不足的一个细节体现。

反思就是检讨,是自我迭代更新的必要思维路径。

在新加坡,举国上下多个行业领域都会一以贯之的检讨不足,在检讨中明得失、求发展,成为了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良药。

在新加坡基础教育的课堂上,你会看到体育课下课前也会带着学生共同反思,回顾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从课堂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自己的表现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回头审视;‌‌在教师的评价考核当中,我们会看到期中的检讨,帮助教师回头看,找到自己发展和改进的空间;在大型活动结束的时候,会主动找到优势,厘清问题,为下次的活动找到完善的抓手。

《论语·学而》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新加坡的检讨,正是这样的“三省吾身”。有效的检讨,成为了民众意见的汇合,通过检讨来进行观念的碰撞,并提出详尽的改进报告,值得称道。

那么,借鉴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又该如何在教育教学生活中运用行之有效的反思,来推动专业发展和思考呢?不妨尝试这样做:

NO.1

反思的心理定位与基本步调

不拘泥于应付领导检查型的反思,首先,需要我们真正的打开心结,敢于敞现,心理上做好如下准备:

1. 敢于真诚面对现实。尝试用最朴素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不试图掩盖或美化事实。

2. 保持开放的心态与自己、与同事交流。这种开放的心态,不仅要敢于察纳雅言,还要敢于接纳自己不完美的状态。不完美,才是常态,不是吗?

3. 改变,来自于持续深入地追问。尝试深度思考,追问接二连三的问题,而不是浅尝辄止的“半头思维”状态。

4. 自己要讲真话,并鼓励别人对你讲真话,不要介意别人讲真话。一片赞美声,很和谐,无助于进步。

5. 变阵要快。上次的优点,下次要坚持,上次遇到的陷阱,下次不要忘记绕行。

反思的步骤,不一而足,盘旋在脑海中想一想,属于反思的范畴。认真的圈圈点点,落笔于纸上,坦陈不足,着力精进,属于反思的范畴。群英荟萃,聚焦话题思维碰撞,也属于反思的范畴……

我们可以尝试在多种多样无章法的反思样态中,找到反思的轮廓,试着梳理出这样一些反思的常见步骤:

对照预设目标:对标,不要飘。飘了就显得“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心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强化目标意识,牢记预定值,更容易推进目标的达成。

审视执行效果:自我评估,并不容易,特别容易给自己打高分,打辛苦分,也容易云里雾里看不清自己。审视,既可以是细致的微格分析,复盘拆解过程的自我评估,也可以是来自集体的共同议论和评价。

分析优势不足:分析,不妨从两个维度同时进行,找到“发展点”和“发扬点”。特别应该找到自我优势所在,找到值得坚持的方向,不必遮遮掩掩,寻找自己的优势,也应该拿着放大镜去找啊,这是第一要务。发现短板也很重要,对标寻找改进的具体策略。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明确调整方向: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日常班级经营,学生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面对自我反思诊断时,仍然需要竭力给出明确的方子——那就是解决的策略。策略的明确,就意味着打通了进步的渠道。

优化教育现场:思考的结晶,不用于现场的完善,都是对自己时间最大的辜负。有时候论坛争锋,并不意味着真理越辨越明。你能够努力想清楚、写下来、用下去,改良过的现场,才是对真理有效的验证。

NO.2

课堂教学的反思着力点

课堂教学反思,是个庞大的命题。

课堂教学的的反思,也要坚持“以学生为重要,教师很重要”的基本原则。我们不妨尝试从这些方向回顾反思:

下课前五分钟,带领学生共同的反思,是教会学生阶段性学习“回头看”和“向前看”的重要节点,能够帮助学生洞察自我状态,梳理经验,找到坚持点,找到改善点。

这三五分钟的对话,是总结回顾梳理方法的重要档口,也是学科育德的重要契机,帮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看到“自我的成长”。

针对“下课前五分钟”的常态反思

1.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学得怎么样?

2.你是怎么学会的?哪些人或者哪些工具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3. 这个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想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4.如果要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你会用哪几个关键词语?

5.……

上完课后教师的反思,相对会更加系统和严谨,包括师生学习状态、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成长、教育艺术、教育技术的自我评判等等。授课过后,回头看课,我们的课堂常态反思不妨从如下问题进行思考:

针对授课过后的课堂常态反思

· 教学目标:是否有效推进了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否有效完成了本节课预设重难点等。

· 技能效度:是否准确地教授知识,并运用资讯媒体、教具、板书等规范教学等。

· 教学情感:是否有效的对学生学习情绪状态进行有效的激励性调控;是否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等。

· 教学效能:是否尽最大可能关注每一个;是否采用资讯媒体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等。

· 学生情感:学生在课堂的状态不能以“最嗨”和“最乱”简单判断。闪亮的眼神中透露着兴奋的光,安安静静地聆听时宁静的思考,某一片段时的专注思考,兴奋的叽叽喳喳讨论带来的片刻的“混乱”,都是值得珍惜的课堂火花。

· 节奏把握:坚持对课堂节奏的复盘,强化时间把控的意识,日久弥新,可以有效提高时间把握的能力。敢于在重难点处停留,敢于在非重点处一笔带过,从刻意为之,到行云流水,靠有效的自我觉察并及时调整。

· 纪律把控:常态活动中的自我反思,少不了对于常规管理的衡量和回顾,抓住“失去秩序点”或“启而不发点”做研究,进行师生行为的微格分析后来改善现场。

· ……

听课结束后,及时对照反思,也是有学习力的教师擅长坚持的好习惯。听课过后,有的课令我们感觉余音袅袅,有的课上到令我们如坐针毡。学习过后,我们不妨从如下问题,试着进行反思,促进学习效果在自己的实践现场的落地生根:

针对学习听课后的常态反思

· 对教学基本功的学习:课堂是为人师者的舞台。青年教师对名师课堂的学习,不妨从教学语言开始学起。开课导课、过渡激励、常规把控、问题沟通,皆可详细记录,微格分析,学习每招每式,再来灵活运用。

· 对重难点的突破:重难点突破,就是于精彩环节的“微格分析”,看课堂上大板块的时间用在解决的问题上的处理步骤,总结套路,在比葫芦画瓢式的模仿当中去体验意蕴。

· 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名师课堂往往是工于环节的。复盘不同名师的经典课例,读懂这种流畅无痕的自然背后的设计思路。努力读懂的背后,就是主动对“课堂魂”的把握。

· 对教师气度的学习:教师置身于课堂当中的气场怎样,很重要。你可以出错,但不可以没有气场。这仿佛京剧里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间找寻名家风范,模仿之中逐步找到自我状态的准确表达。

· ……

NO.3

班级经营的反思着力点

班级经营,不能只顾低头耕耘,而忘记了抬头看路。我们需要在回顾中逐步调校方向,找到着力点。无论何等创新的班级经营方式,常规管理都是必备的基础和保障。是否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班级秩序,对于班级的稳健运营很重要。

针对班级日常管理的常态反思

· 班级每天的活动是否整齐有序的开展?

· 学生是否对不同的班级活动都保持兴趣?

· 是否行之有效培养起了班干部队伍,并发挥作用?

· 班上的“行为困难生”是否有队伍扩大的趋势?

· 纪律安宁,是否真正心齐气顺?有哪些安全隐患有待提醒并排除?

·  ……

团队和课程,是班级经营当中重要的抓手。

不断致力于班级团队建设,加强多维沟通,将多方力量有效的拧成一股绳,是班主任领导力的体现。针对班级团队建设的常态工作,我们不妨尝试从如下问题进行常态的反思:

针对班级团队建设的常态反思

· 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社会力量是否成为了我的班级经营力量?哪些维度使用充分?还可以如何开发不同的资源?

· 我邀请了哪些校内同伴参与我的班级经营联盟?我的科任老师伙伴,分别有哪些优势?根据这些优势,我们的合作方式还可以有哪些?同理,家长伙伴呢?社会力量呢?

· 最近一次的团队熔炼是什么时候?我有没有坚持主动有序地为团队磨合做些事情?

· 最近一次团队调研是什么时候?我有没有尽量了解每一个同伴,并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和作用?

·  对于持续润泽团队伙伴关系,我做了哪些工作?

·  最近一次遇到沟通不畅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我用了哪些方式来解决?如果同样的事情再次出现,我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吗?

· 我们的团队状态自评等级是怎样的?现有长板如何发挥?短板如何补齐?

·  ……

规划课程,就是规划人生。缺失了班本课程建设的班级经营,仍然只是上级指令的简单执行者。缺乏对班级经营有效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实施。针对班级课程建设中的常态工作,不妨尝试从如下问题进行反思:

针对班级课程建设中的常态反思

· 我是否拥有明确的课程研究方向?有进行持续的研究吗?

· 我的班本课程目标是什么?研究课程的平台和时间在哪里?

· 我的课程建设,停滞在单兵作战状态吗?还有谁可以成为协助课程建设的人力资源?

· 学生和家长是否理解我的课程意图呢?

· 如何进一步深入思考我的班本课程?谁能与我更进一步的对话,助推课程思考?

· 我们的班本课程建设,还是在关起门来自己玩吗?我有没有通过不同渠道,把我的班本课程建设现场品牌推广,从而影响更多人?或听取更多人的意见建议?

· 这样的班本课程,学生现在的满意度和家长的知晓度怎么样?

· 如何进一步的物化成果,从而推动课程更加规范的实施,亦或更进一步的影响更多教育同仁?

·  ……

家校沟通,是班级经营当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偶遇家校沟通不够顺畅,我们不妨从如下问题,进行常态的反思:

针对家校沟通困境的常态反思

· 沟通对象的诉求我真正了解清楚了吗?

· 我是否有效的控制在沟通过程中我的情绪?

· 如果我不固执己见,是否还有再进一步达成共识的可能?

· 我还能为家长做些什么?

· 可以换个人来协调吗?

· 我能给出这种困境什么样的具体策略?

· 谁是这个迷局当中破冰关键人物?

· 破冰之后,如何弥补前期对话产生的裂痕?

· ……

师生沟通,是班级经营每日的必备功课。当我们与班级当中的问题学生沟通,关系持续陷入僵局时,我们不妨尝试从如下方向进行反思:

针对问题学生改变困境的常态反思

· 我是否真正已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师生关系?

· 我可以撇开心中的不悦,先接纳学生,并称赞他(她)吗?

· 我已经试用了100种教育方法,还有第101种教育方式吗?

· 我能给这个学生的困境给予什么样的帮助?或者给出什么样的策略?

· 还有谁能来协助我一起改变学生?

· 如果明天我仍然束手无策,我可以率先对学生友好的微笑吗?

· ……

NO.4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着力点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需要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也需要持续的回头看。在不断的“回头看”中有效的洞察自我,在调试中优化。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读好书、交高人、写美文、做科研。如果姑且以四个方面为专业发展的主要维度,我们试着来主动通过追问,促进专业发展道路的反思。

教师不读书,是很难有持续的专业发展“电力”可言的。常读常思,最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基础底色。是否有效开展深度阅读,我们不妨尝试从这些问题反思:

“读好书”的自我反思:

· 我上一次读完一整本书,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我一直没能持续的读下去?

· 我能对我的研究领域或者教育行业的经典书籍,信手拈来推荐一二吗?

· 我是否把经典阅读时书中所得,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中? 

· 我是否能够在同一阅读领域,在古今中外的互参中进行阅读呢?

· 我是否可以大胆进行跨界阅读呢?……

交高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重要的。
教育行业中的高人相交,能够有效指点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指点迷津。对于交高人,我们不妨从这些问题进行常态反思:

“交高人”的自我反思:

· 我的身边是否拥有1-3位能为我指点迷津的成长导师?

· 谁是能为我的常态工作的导师?谁是我的人生发展走向的导师?谁是为我的生活小事当参谋的导师?

· 我是否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常常发起与不同人的研讨,并尝试主动改变?

· 在人生发展的重要节点,我是否有静心思考、主动沟通,并主动参考多人的意见建议,综合做出判断呢?

· ……

无文,不成反思。
对专业发展有追求的人,都应该拥有主动的协作习惯。很多问题,通常情况下,没有写清楚,是因为你没有想清楚。脑海里盘旋的思路,不落笔,你是很难发现思路仍然是一团浆糊状态。
教师专业发展之“写美文”,我们不妨尝试从如下问题进行反思:

“写美文”的自我反思:

· 我是否在阅读后,有把粗浅的思考随手记录下来?是否在精彩的现场过后,将生动的现场或教育故事记录下来?

· 过去一个学年,我大概撰写了多少字的教育教学思考?我最近一次试着将自己的教育思考变成文字,是什么时候?是被动成文,还是主动思考?

· 对于教育写作,我是已经过早的自我放弃了,还是愿意再试试看?

· 可以鼓励自己写点什么,然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吗?

· ……

教育人的科研之困,常常在于没有持续研究的习惯。特别容易把研究流于形式。这种缺失的教育能力和研究兴趣,使得“做科研”始终成为了“镜中月”,无以为系。对于做科研,我们不妨尝试从这些问题进行反思:

“做科研”的自我反思:

· 我是否有从教育教学生活中发现需要改变的问题,并尝试寻找方法去改变?

· 我是否常常针对一个小微问题,坚持不懈地一直在做实践,从而改变了现场?

· 我有尝试把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申报课题、成立研究小组,并召集大家常态研究吗?

· 如果还没有,我可以先加入别人的团队先做起来吗?……

“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这种不断奋起,就是要凭借有效反思的抓手,来洞察自我与主动调适。
反思,为了看到自己的样子,也看到教育本身的样子,逐步洞悉教育的本质。
反思,为了找到逐步完善的路径,考虑优化并逐步改善,努力让同样的错误不再犯。
反思,为了跳出教育看教育,在改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固化流程,形成能力,以利再战。
反思,就像是教师群体的“精神瑜伽”。反思能力,理应作为一个常态的工作习惯,改变我们传统思维方式下“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行动惯性。用不断的回头看,来触发有效的自我审视,找到最近发展区,推动教育人“自主升级”的速度。

(作者系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全国知名班主任,著有《轻轻松松当好班主任》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