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文明:“爱拼才会赢”的完美主义医者

 世事皆学问 2019-09-22

工作室主任:张文明

成员:李文波、白国昌、方心俞、黄子达、张超凡

团队擅长:本团队擅长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与关节重建,包括:初次人工髋、膝、肩等关节置换手术,微创关节置换手术,复杂关节置换和人工关节翻修手术,其他的髋、膝、肩、肘、踝关节重建性手术(保髋、保膝关节手术);还擅长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包括:原发骨关节感染疾病、骨科内植物相关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团队还尤其擅长骨科围手术期的全程加速康复管理,实现“无痛、无血、无栓、无菌、无管”的康复目标,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地行走、恢复日常生活。骨关节疑难疾病的诊疗也是团队的工作重点,包括复杂遗传相关的骨病(如Ehlers-Danols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平山病、低磷性骨软化症等。

执业地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文明当选为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9年1月,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在福州召开。会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张文明教授全票当选为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得这一殊荣的背后有哪些故事?近日,记者来到附一医院,通过独家专访了解他的从医经历。

1
“绝对满意”的手术永远在下一台

张文明教授日常工作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曾传遍大江南北,鼓励了很多听众,同时也传递出闽南人热爱拼搏的精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张文明就是一名闽南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也继承并发扬着这种精神品质。

1989年,张文明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以特优成绩留在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工作。1993年,他考取了上海医科大学手外科专业研究生,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手外科、显微外科专家顾玉东教授,开展神经损伤再生研究。之后,由于健康的原因, 又回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重新上班后专注于骨科各亚专业如脊柱、骨关节及神经疾病的诊治。

2008年,附一骨科决定在全省率先进行亚专业建设,张文明教授选择了关节外科,他回忆说,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受到他一次进修经历的影响。此前,他在香港玛丽医院参观学习时,发现玛丽医院的曲广运教授把关节置换手术做得非常精致,给人以美与艺术的感受,他也梦想着能做出这样完美的关节外科手术。

他坦言,国内关节外科起步晚,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完成对骨科分亚专业,关节外科专业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而彼时,我国关节外科特别是关节置换手术基本处于空白,等到改革开放后,我国关节置换外科才起步、新世纪之后,国内关节外科才获得长足的发展。

张文明教授与美国微生物学会(ASM)候任主委、梅奥医院微生物科主任Robin Patel教授合影

而当初的梦想已经开出花来。

附一关节外科每年都举办多场关节置换手术现场直播演示,向全省及国内医生展现关节置换手术的精髓。

如今,与张文明教授一起做手术的同事常说,他是一个“爱拼”的完美主义医者。这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可见端倪。

有一回,张文明教授第一次做髋臼旋转截骨手术(瑞士伯尔尼大学GANZ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发明的手术),患者是一名18岁左右的女孩,患有严重髋关节疾病,很多医生推荐她做关节置换,但她不愿意这么年轻就行此手术,希望通过矫形来完成治疗,所以辗转找到张教授。

当时,这个手术被引入国内的时间不长,手术技术难度大,虽然他已经在术前做了充分准备,如专门前往北京、上海学习这个新技术,又在尸体上和电脑上反复模拟。但“战场”与“演习”截然不同,手术台上的每一个失误的操作都可能给患者带来致命的风险。虽然头顶压力,但凭着扎实的解剖功底与细致入微的手术操作,手术最后还是圆满完成了。

“我把每一台手术都当作一件作品去完成。”张文明教授说,目前为止,他没有一台手术是绝对满意的,因为满意的手术永远在下一台。基于这种对于完美的执着追求,他最常做的事就是计划和总结。对于第二天的手术,他会提前在脑中和笔记本作出术前计划,等手术完成,他又不断总结,仔细发现还有哪个地方没有做好,再梳理、做记录,不断优化下一台手术方案。

2
潜心探索关节外科,取得多项突破

近年来,张文明教授以关节疾病与人工关节置换、复杂关节翻修、四肢畸形矫正、以及骨与关节感染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项突破。

张文明教授获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人工关节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如他最新的一项成果“二代测序技术在骨关节感染病原诊断的应用”,就得到了包括德国专家在内的同行一致认可,而病人的诊疗过程还被国际知名杂志收录,成为“二代测序平台”诊断骨关节感染病原菌的范例。

在短短1年多时间内,这个“神器”已经帮助张文明教授团队诊断了超过百例的骨关节感染病原菌。其中有一些病人,用既往的方法,无法获得明确的病原诊断,70岁的吴依姆便是该技术的受惠者。

近期,吴依姆因“退化性骨关节炎”造成右侧膝关节疼痛,在当地诊所多次行“关节内封闭治疗”,却逐渐出现右膝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没法走路,一到傍晚还开始怕冷、发低烧,膝关节皮肤几近破溃,于是她的家人在三明当地医生的介绍下,赶紧带着她求助于张文明教授团队。

张文明教授检查后诊断为右膝关节化脓感染,但关节抽液的普通细菌、霉菌以及特殊微生物培养了2周都是阴性结果。这个“看得见”的关节感染,但神秘的致病菌却“摸不着”,给临床医生对症下药造成极大的麻烦。如果选用的抗生素对致病菌无效,那感染肯定治不好;而且会影响病人体内正常的微生物,也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而医生利用“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平台,可以不经过细菌“孵育”过程,能够直接检测送检标本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包括了7000多种细菌、霉菌,甚至病毒和寄生虫。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培养技术,可将关节感染病人细菌检出率由70%—80%提升至如今的95%!极大提升了临床诊治水平。

经诊断,造成吴依姆关节感染的是“脓肿分枝杆菌”。这是一种特殊的细菌,普通方法常无法培养出来;而且常见的抗生素对这个细菌常无效,很多病人的感染常无法治愈,反复伤口破溃,严重者需要截肢以及危及性命。张文明教授团队根据这个检测结果,选择了特殊的抗生素治疗,吴依姆很快就不再发烧了。随后又给病人做手术彻底清理了关节里的坏死组织。经过3个月的综合治疗,吴依姆终于能够下地行走,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张文明教授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Orthocarolina关节中心的William Griffin教授合影

如今的附一关节外科的骨与关节感染诊疗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以前,关节感染病原微生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不到50%,如今,通过多种微生物检出手段与平台, 95%左右的关节感染病人都能检出微生物,达到国际先进和一流水平。世界医院排名第一的美国梅奥医院的微生物科主任、国际著名的关节感染专家Robin Patel,以及德国柏林CHARITE医院感染科主任Trampuz,2018年和 2017来分别到附一医院参观讲学和学术交流一周,对附一关节外科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3
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关节外科学术中心

自附一医院骨科分成多个亚专业后,附一关节外科在张文明教授的带领下,也迎来了蒸蒸日上的大发展时期。

目前,该团队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和关节翻修手术、关节内骨折治疗、四肢复杂畸形的矫治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附一关节外科是福建省人工关节置换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积极促进福建省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附一骨科和关节外科也是福建省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医学中心—创伤医学中心的核心科室,是福建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张文明教授团队与福建医科大学及附一医院特聘教授、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Gwo-Chin Lee教授合影

张文明教授介绍,附一关节外科是一个有愿景、有目标的团队,即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关节外科中心,涵盖临床诊疗、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及培训基层医生等方面。

“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让年轻医生不仅仅是做临床诊疗,还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明确的方向。”他说,短短5年间,团队中接连有三名年轻的医生获得全国骨科大会(COA大会)优秀论文奖,是福建省骨科界唯一获奖的单位。

此外,近年来,他所带领的关节外科团队每年举办多期全省人工关节置换研讨班,2012年,他们与香港大学成立了人工关节置换合作中心,2014年,又成为福建省人工关节置换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张文明教授担任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牵头负责全省关节置换质控工作。更重要的是,该团队针对人工关节感染临床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关节感染大会,与全国同道一起,推动成立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感染专业委员会,当选为全国副主任委员。附一关节外科感染研究团队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学术单位之一。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他常告诉团队,要保有一份开放的心态,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所谓“走出去”,就是将团队成员送往国外发达的医疗地区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经验。而“引进来”,则是包括直接邀请国外专家来到科室里指导、讲学等,特别是近年来,每年都会邀请3~5名国外知名专家对科室进行访问。这些做法逐渐形成一种提升团队实力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张文明教授是美国骨骼肌肉感染学会(MSIS)人工关节感染国际共识制订专家组成员。2018年美国第二届国际感染共识指定大会仅邀请了国内10多名医生参加,张文明教授便是其中之一。2018年,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发起的亚洲关节感染共识开始制定,张文明教授又成为六人小组成员之一。

福建省卫计委医政处领导为张文明主任颁发福建省人工关节置换质控中心副主任证书

张文明教授还特别注意培养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心和仁爱心。2015年,张文明教授带领团队举办了全国人工关节感染大会,将地点定在龙岩古田召开,会议期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10多人,为革命老区人民举行了大型义诊活动。他热衷慈善事业,在慈善基金和企业的支持下,每年都举行慈善活动(义诊和免费手术), 2018年的慈善活动命名为“行走的梦想“,如今已经为5名家庭困难的病人,免费提供人工关节手术,帮助贫困患者重新获得健康的、可以正常使用的关节,给病人及家庭带去了新的希望。

此外,他的团队还专门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加大对民众的科普教育。采访当天,闽北地区一家医院的一名护士找到张文明教授,原来,她的父亲需要做关节置换手术,但她并不清楚她的父亲要住院多久,以为要住好几个月,当张文明教授告知她,目前科室已经开展了无痛病房和快速康复,做完手术正常情况下当天或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几天便能出院的时候,这位护士既欣喜又感到不可思议。而张文明教授也感叹,技术的发展与大众的认知还有一道鸿沟,因此亟需加强科普。

如今,附一医院关节外科成立至今已整整10年。年轻的团队在张文明教授的带领下,正一步一个脚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拼搏,以“星星之火”燎原全省及全国。下一个十年,关节外科团队将继续团结全省关节外科同道,积极开展临床多中心研究,早日把附一关节外科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关节外科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中心。
4
医学极其复杂、穷极一生也只能学习到医学一小部分

张文明教授常常自诩为医学“杂家”。除了在骨科特别是关节外科上的很高的造诣外,外人很少知道,他还对神经学、心理学、风湿免疫学等专业有着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甚至对中国传统医学也很感兴趣。

他说,人体是一个无限复杂的巨大系统,是个整体;医学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医生敬畏生命,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医生哪怕终身学习,穷极一生学到的也只是医学知识的一小部分。”

他的确这么做了。早在大学期间,他就对神经病学具有浓厚的兴趣,曾一度还想跟着慕容慎行教授学习。而在就读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期间,他还特意选修了一门《心理神经免疫内分泌学》课程,大大丰富了他对人体的整体认识。

90年代后期,国内风湿病诊疗技术快速发展,张文明教授又系统地把风湿免疫学专业知识自我学习了一遍。

但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心身医学带给他的认知震撼。

张文明教授带领团队查房

他介绍,医学诊疗其实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把人单纯地看成生物的;另一种则是把人看作社会的、心理的以及生物的“完整的人“。考量一个人的健康,不仅要看身体发肤有没有受损,还要了解他是否心理健康,以及他处的家庭是否和睦以及社会是否稳定等等。

10多年前,曾有这样一名男性患者,因为腰痛,连续三次动手术,但效果都不明显,当找到自己就诊的时候,甚至已经做好了进行第四次手术的准备。然而他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发现,这名中年男性,长期因各种不适,就诊多个医院多个专科,诊断有胃炎、肠炎、胸痛、头晕等多种疾病,长期用药。张文明主任凭借丰富的知识,发现病人有严重的心理抑郁和躯体障碍,等到病人敞开心扉,整个人都哭得很厉害。经过梳理,张主任没有给他手术,而是建议他接受心理治疗,最终这个病人治愈了。

数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张文明主任大学毕业从事医学工作已经30年了,蓦然回首,发现这些以前学来的知识仍在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他也将继续秉持“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不断学习、深耕,不断发展、突破,为我省骨病患者看病和专科水平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作室主任 张文明

张文明,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附一骨科行政副主任(主持大骨科行政工作)兼关节外科主任,福建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福建省人工关节置换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人工关节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学组委员、中国髋关节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膝关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感染防治研究学组副组长,美国骨骼肌肉感染学会(MSIS)人工关节感染国际共识制订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关节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曾先后多次赴美国、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的知名医疗中心进行关节外科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擅长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重建和翻修,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包括单髁膝关节置换、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截骨矫形保膝等微创关节手术方式,联合多学科实施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全程管理。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曾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医学科技奖等,培养研究生20余名。

团队成员一 李文波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任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年委员。从事关节外科专业20年,诊疗和研究方向包括:关节疾病的诊治,关节周围骨折的处理,人工关节置换与翻修,骨关节感染的诊疗,关节疾病微创治疗等。现已发表10余篇人工关节置换及感染相关论文,主持和参与近10项各级课题。

团队成员二 白国昌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师从著名骨科专家林建华教授。毕业后完成了骨科各亚专业的培训,从事关节外科专业10年,诊疗和研究方向包括:四肢骨关节疾病的诊治,人工关节置换,骨关节感染的诊疗等。多次参与省在国内杂志已发表数篇相关论文,参与省厅各级课题。目前作为医院优秀代表参加为期两年的援非医疗队。

团队成员三 方心俞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师从著名骨科专家林建华教授。毕业后完成骨科各亚专业的培训,并从事关节外科专业,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香港大学医学院进修及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关节置换、关节周围创伤、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在SCI发表论文3篇。曾获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

团队成员四 黄子达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兼任福建省人工关节置换质量控制中心秘书。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师从知名骨科专家林建华教授。毕业后完成了骨科各亚专业的培训,从事关节外科专业6年,曾赴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医院进修。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关节置换、骨关节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7项,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SCI论文2篇。擅长英语交流,曾获福建医科大学全英讲课比赛一等奖,英文国际学术模拟论坛演讲一等奖,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英文大会发言,多次为学术会议提供同步翻译。曾获中国骨科好医生读片大赛全国二等奖、“万例挑一”规范化病例比赛全国二等奖、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

团队成员五 张超凡

住院医师,医学博士。2014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本硕连读专业,同年于香港大学骨科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人工关节置换专家曲广运教授、忻振凯教授。2018年赴美国杜克大学骨科系从事骨关节炎研究。近年来以骨关节炎、人工关节感染为重点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包括国际著名骨科期刊<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第一作者)。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大会发言,研究成果获得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ARSI)青年研究学者奖、国际骨科研究协会(ORS)青年研究学者奖等多个国际奖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