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和老子的“绝圣弃知”,背后的这两个字,你真的读懂了吗?

 孟溪ProbeT连山 2019-09-22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聊聊庄子在《庄子·在宥》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这句话咋一看起来有点反常,为什么要绝圣弃知,才能天下大治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里面的思想内涵。

01

《在宥》这是《庄子》一书的第十一篇,“在”是自在自然的意思,“宥”是宽容宽厚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主张顺其自然,这一篇内容看起来是庄子阐释“无为而治”思想的内容,但其实庄子的本意并不是,或者说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这一篇内容中,庄子提出了著名的“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在上一篇《庄子·胠箧》中,庄子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为什么人庄子非要和“圣人”过不去呢?

很多人认为是一种非常消极和偏激的观点,认为庄子是在反对“圣人”,但其实庄子是让我们看到任何事物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带来的不好的影响,比如正因为有了“圣人”的出现,才让“盗贼”也随之产生。圣人和大盗是事物的正反两面,也反应了道家对万物相对相生的辩证思维。

而这一篇《庄子·在宥》中,庄子在之前的基础上,提出了“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的著名思想,“绝圣弃知”意思是要我们不要去追求所谓的“圣贤”,要放弃所谓的“巧智”。

显然,追求圣贤和放弃巧智都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表现,是一种“有为”,而庄子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将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思想进行了深入全面的阐释。庄子认为一切偏离本性的东西,都是不和常态的,都会带来混乱。庄子从内外两个方面来阐述了他的理念。

02

首先,从治理者的角度。

庄子在《在宥》一开篇就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意思是说,我只听说过用宽容来治理天下,没听过要通过管理来统治天下的。这里的“在宥”是顺其自然,保持本性天赋的意思。庄子接着说:

“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 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

意思是在之前尧治理天下的时候,为了让天下人都高兴,这是不恰当的;桀(夏朝最后一位君王,是一位暴君)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使天下人都很忧愁痛苦,这也是不恰当的。所以,庄子的意思是,不管是让天下人过分高兴还是过分痛苦,都不是天然的本性,而是“人为”,一旦有“人为”不论这种人为是善还是恶,必然会带来灾难,必然不能长久。

03

其次,从人性的角度。

庄子说,人的本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这里庄子列举了八种情况。庄子说:

“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于 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 淫也;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天下将安其性命 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 乃始脔卷囗怆囊而乱天下也。”

意思是说,喜欢明,会使我们沉溺于色彩;喜欢聪,会让我们沉溺于声音;喜欢仁,扰乱了我们的常态;喜欢义,违法了常理;喜欢礼,助长了技巧;喜欢乐,助长了耽溺;喜欢圣,助长了才艺;喜欢智,助长了挑剔。这里庄子将“明、聪、仁、义、礼、乐、圣、知”这八种,在常人看来很好的品质,都进行了批判。认为一旦人们去追求这些品质,就会扰乱自己的本性天赋,而且这些追求会相互干扰,纠缠不清,从而造成天下大乱。

04

庄子说,管理天下人的君主不能让大家太高兴,也不能太忧愁;每个人也不能受“明、聪、仁、义、礼、乐、圣、知”这些外在因素所引诱,乱了自然的本性。

那这里庄子究竟想说什么呢?他的本意是什么呢?其实庄子在这里,无非想告诉我们两个字:欲望。

庄子说,人过于欢喜会伤及阳气;过于愤怒和忧伤,会伤及阴气。阴阳二气受损了,四季就会失去秩序,生活就会不安定,做事就会乱了分寸。庄子又说,君子治理天下时,最好是无为而治,没有作为可以保持天下人的本性和真实状态。每个人都不能放纵自己的本能欲望,不炫耀他的耳目聪明,安居不动而活力自现,沉静缄默而声势浩大,心神出入而顺乎自然,从容无为而万物凝聚!

从这些描述中,其实庄子讲了“欲望”两个人给我带来的困扰。在佛学里面是“起心动念”,在道家里面是“有为”。欲望是瓶子里的“魔鬼”,一旦我们起心动念,我们的本性被外界的诱惑所“挑拨”,就像打开了欲望的瓶盖,必将后患无穷。

君主会追求名利、地位、会让天下人高兴或忧伤;个人会追求比如仁义、圣贤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品质。而这一切的本后,都是人性欲望使然,就像西方哲学家叔本华说的,你越是执着于追求幸福,你就越得不到幸福。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当我们打开了欲望的阀门,我们就失去了自然的本性,因为我们时刻都会受到欲望的驱使去做事,小则无法安身立命,大则会造成天下混乱。这才是庄子讲的要“无为”背后的根本,简单来说就是要:克制人性的欲望。

05

就像崔瞿问老子:不去治理天下,怎么才能使人心变好呢?老子说:你要谨慎啊,不可扰乱人心。而这里的“人心”,其实就是人性的欲望。

庄子在《庄子》中,其实多次讲到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比如前面我们讲到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说的就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果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么必然会失败。

当然这里庄子并非不主张学习,与其说是对知识的追求,还不如说,是对求知欲望的克制。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是没有止境的,而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要清除自己的能力边界。正如庄子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其实也是讲了类似的道理,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克制欲望。另外,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里的“圣人”其实也表示对名利、权势、地位的欲望,欲望是我们积极向上的驱动力,当然也是一个人走向堕落的原罪。

06

其实不仅是庄子,道家老子在《道德经》中,关于欲望的克制也有过精彩的论述。在《道德经》第十九章中,老子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意思是说,让人民放弃对聪明和智巧的追求,人民反而会得到百倍益处;仁和义束缚天性,所以弃绝它人民反而能恢复孝慈的天性;机巧和货利能使人产生盗心,所以弃绝了它盗贼自然就绝迹。这三者都是巧饰的,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弃绝它们,而使人有所专属。这便是外在表现纯真,内在保持质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知识是一切忧愁烦恼的根源,弃绝一切知识,就不会再有忧愁烦恼。

克制欲望才是幸福人生的开始,当今社会,我们所宣扬的优秀品质,比如自律力、自制力、延迟满足能力,这些其实都是要求我们要克制欲望。要获得幸福和快乐既可以通过减少我们的欲望,也可以通过增加所得之物来达到。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来自我们所要求、所期望的东西和实际得到的东西不成比例。

就像哲学家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了便无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