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拉筋方式的讨论 一一刘希杜 南京 210000 摘要: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拉筋常用形式有矩形排布和梅花排布。结合剪力墙墙身受力特点,进行分析这两种形式拉筋对结构造价的影响。 关键词: 剪力墙;拉筋;矩形;梅花;造价 一、拉筋构造要求 依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剪力墙自身受力特点,剪力墙的钢筋配置一般是采用双层双向设计。为了确保设计配置的钢筋固定在最佳位置,需要在墙身水平和竖向筋间设置拉接钢筋。用于这种拉接的钢筋,就叫剪力墙拉筋。用于剪力墙分布钢筋(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范围以外、构造边缘构件范围以外)的拉结,。 拉筋可采用两端均为90°弯钩,也可采用一端135°另一端90°弯钩。当采用一端135°另一端90°弯钩的构造做法时,拉筋需交错布置。 图一 一端135°另一端90°弯钩拉筋长度计算 拉结筋排布:竖直方向上层高范国由底部板项向上第二排水平分布筋处开始设置,至顶部板底向下第一排水平分布筋处终止;水平方向上由距边缘构件边第一排墙身整向分布筋处开始设置。 当剪力墙配置的分布钢筋多于两排时,剪力墙拉结筋两端应同时勾住外排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还应与剪力墙内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绑扎在一起。 剪力墙分为一般剪力墙、人防墙和地下室外墙,墙身分布筋拉筋分为两种,如图二和图三所示: 拉结筋@4a4b梅花(a≤150,b≤150) 拉结筋@3a3b矩形(a≤200,b≤200) 图二 墙身拉筋三维布置图 拉结筋@4a4b梅花(a≤150,b≤150) 拉结筋@3a3b矩形(a≤200,b≤200) 图三 墙身拉筋平面布置图 关于墙身拉筋的相关结构设计规范,有以下几条: 1.规定:厚度大于160mm的墙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当其厚度不大于160mm时,也宜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双排分布钢筋网应沿墙的两个侧面布置,且应采用拉筋连系; 2.规定: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 规定: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300mm,并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应设置拉筋。 3.规定: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大于400mm时,可采用双排配筋;大于400mm、但不大于700mm时,宜采用三排配筋;大于700mm时,宜采用四排配筋。 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竖向、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5%,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并应至少双排布置。 4.规定:双面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板、墙体应设置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长度应能拉住最外层受力钢筋。当拉结钢筋兼作受力箍筋时,其直径及间距应符合箍筋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图四)。(注:一般墙身拉筋不做受力箍筋,间距可按≤500,采用矩形拉结方式) 图四 拉结钢筋配置形式 16G101-1图集对墙身拉筋的间距要求是矩形拉结不大于3倍纵筋间距,梅花拉结不大于4倍纵筋间距,而规范没有对这个有限定,只是规定不大于600间距(人防墙除外),所以在一般工程中,一般矩形拉筋间距也按四倍纵筋间距进行配置。 二、拉筋形式对造价的影响 1、手工布置与计算 在一定范围内布置墙身拉筋,根据手工布置与计算,得出矩形与梅花形拉结的数量。矩形拉筋间距为200*3=600mm,梅花拉筋间距为150*4=600mm,如图五所示: 图五 拉结钢筋配置形式 结论:如上图所示,矩形拉筋在墙长*宽=4800mm*4800mm范围内共计64根,而梅花形却有128根。 2、广联算量软件布置与计算 (1)在一定范围内布置墙身拉筋,根据广联算量软件布置与计算,得出矩形与梅花形拉结的数量。矩形拉筋间距为200*3=600mm,梅花拉筋间距为150*4=600mm,,如下图所示: 结论:如表所示,矩形拉筋在墙长*宽=6000mm*6000mm范围内共计89根,而梅花形却有178根,同时梅花拉筋重量也翻了一倍。 (2)在一定范围内布置墙身拉筋,根据广联算量软件布置与计算,得出矩形与梅花形拉结的数量。矩形拉筋间距为140*3=420mm,梅花拉筋间距为140*4=560mm,,如下图所示: 结论:如表所示,矩形拉筋在墙长*宽=6000mm*6000mm范围内共计179根,而梅花形却有202根,同时梅花拉筋重量也翻了1.13倍。 三、总结 通过分析墙身分布筋拉筋当为矩形拉筋更为节省结构造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