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起源于哪里?

 释天明 2019-09-22

19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是具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即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从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t01fad4700d564e47d5.jpg?size=640x462

可以说,在中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义和团可谓是占据了一席之位。但是,也正因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中国文明西来说”也渐渐被一些人所认可。但是,在极左的时代,这种学说却被扣以“异端学说”的帽子。其实,中国的文明源自西方的说法,在古代典籍中也有所提及,这一说法似乎将中华文明形容成了从西方提着行李而来的“舶来品”。

而在中国的远古的文字文化中,实际上,也有一些中国文化源自西方的暗示。诸如“迁”的英文单词:change,其第一个音节的发音便与“迁”字几乎相同。其实,这并不是巧合,特别是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语言学家,发现了“英汉同源”的文化现象。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等同于揭开了汉语源于古雅利安语的历史真相。

据史料分析,“中国文明西来”的说法是在17世纪出现的,并一度成为了中国文化界的共识。在经过章太炎、刘师培等人的积极推广后,这种说法在学术更加开放的民国,已为更多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其还曾被写入当时的国歌和教科书中。但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历史证据予以佐证。

t01e2c034df1256c7fe.jpg?size=640x379

在近几十年中,因为各类历史文物的出现和考古技术的发展,以及西方考古学所具备的全球视野,使得“中国文明西来说”得到了充分的证据支撑。

这里,我们来看看现代关于“中国文明西来说”的发现?

根据近几十年不断出土的大量考古证据表明,中国文明来自西方的说法是真实的,而且,它还拥有两个主要的西方来源,即:

一万至五千年前,由欧洲传入的石器文化;

四千年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华夏文明。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元前16世纪在河南发现的商文明,实际上是一万年甚至是五千年前进入东方的欧洲人,以及公元前两千年左右抵达中国的雅利安华夏人共同构成的。而这曾经一度被神化的中国原住民,其实,也是西方远古文明抵达东方时的最大受害者和被动接受者,所以,他们的命运也很像近代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曾经出现在中国东南部的石器文化,如: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其几乎被所有的中西方历史研究者错误的归入到了中国的本土文化。石器文化在当今依旧被当作是反驳“中国文明西来说”的历史证据,该文化甚至一度成为了“中国文明独立起源说”的依据。像:苏秉琦提出的“满天星斗说”便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1930年,第一个发现中国彩陶文化的西方研究者安徒生,便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但是,该说法随即被中国的龙山文化所击败。

根据分析,在公元前2100年,两河流域的华夏人遇到了统治失败和连年的干旱,所以,他们为了生活他们跨国了伊朗高原,经过新疆等地进入黄河地区。之后,由西方而来的华夏人,在黄河流域遇到了从欧洲传入的龙山文化,这种文化起源于四万年前的欧洲,它也是通过欧洲移民进入了中国东北地区,继而传播至沿海地区。

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封闭。那些远古时代的欧洲移民,从一万年前开始不停的抵达中国,并不停的消失。因为,这些远古的欧洲移民,中国地区先后形成了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龙山文化等。这些来自欧洲的先进石器文化,在中国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影响和覆盖范围更加广阔的“欧洲龙山文化”。

t01fc6ebf3389a13dac.jpg?size=640x333

还有就是:商代青铜器具备龙山文化的特征。

由两河流域迁移而来的华夏人,若没有遇到欧洲的远古文明,想必也很难在中国地区发展和繁衍。因为,这些新来移民,基本上会快速的被东方的洪荒和中国土著所吞没。清楚这一点,其实,对于解决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非常关键。

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历史考古界还被蒙在鼓里,因为,这些人还沉醉在民族主义分子缔造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

实际上,若是从两河流域迁移而来的华夏人,当初没有到达河南与欧洲移民建立的龙山文化相融合,那么,后来举世瞩目的商文明也就不会出现了。因为,华夏人曾经于山西建立的陶寺文化以及其他石器文化的消失,就算是最好的铁证。

从西亚迁移而来的华夏人最初抵达中国,就像是来到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孤岛,他们根本没法在如此荒凉的中国长期繁衍下去。所以中国河南商朝文明就出现的非常突兀,其不但拥有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两河流域的技术特征,甚至,还拥有非常显著的龙山文化特点。

所以,很多的中国考古学者都认为商文明来自中国东部地区。

其实,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西方就出现了对自然神崇拜的现象,笛子正是与之相对应的重要发明。

t0131aadd78d2d00938.jpg?size=640x402

四万年前,远在西方的人类首先形成了崇拜自然的思想,其中,最闻名于世的便是三万年前在在欧洲西部形成的奥瑞纳文化。譬如:法国东南部的肖维岩画,石壁上绘有大约上千幅史前岩画,均为3万6千年前制作,它也被认为是已知最早的人类史前艺术。

这些岩洞内的壁画创造与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四百多幅保存较为完整的绘画主题则包含了14中动物,这里边不仅包括犀牛、狮子、水牛等常见的物种,甚至,还囊括了一些冰河时代的罕见物种,以及从未被发现的物种。

并且,考古学家在欧洲的西部地区则发现了人类的第一个笛子。据考古学家讲述,它是在德国南部的盖森克罗斯特勒洞穴中发现的这两支笛子。这些笛子拥有四万多年的历史, 这也是当前已知的人类拥有的最古老的乐器。

欧洲的石器文化在形成之后,便通过移民不断的向东方流传。经过几万年的时间,石器文化终于抵达了中国。

1986年,河阳的贾湖村东部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考古专家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16支竖吹的八千多年前的骨笛。但是,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在贾湖村出土的笛子,居然同远在欧洲出土的四万年前的笛子一模一样,无论是外形还是制作的原理都一致。

贾湖村出土的笛子与欧洲四万年前的笛子一模一样,但是,远古时期并没有旅游业和商业,人类也不太可能会发生远距离的战争。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孤立的考古证据判断:贾湖人也说古印欧语,他们也是欧洲的移民。

t01351e4082d256dc6a.jpg?size=640x348

这一论断可以从贾湖人的身高中找到证据,在贾湖遗址中出土的人类遗骨中,有些人的身高居然高达一米九。要知道中国的黄种人几乎都来自中南半岛,这些人中一部分是矮小的黑人,其他大部分则是黄种人。他们中的男性的身高仅有一米五,这种情况现在也可以找到证据。

诸如:在非洲进入中南半岛的必经之路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中仍有许多身材矮小的黑种人存在;而在靠近缅甸等地的中国山区,例如:湖南、广西等地至今仍有许多人偏矮小。而在贾湖出土的那些人类遗骨则普遍在一米七以上,这也充分证明了其是外来的西方欧洲人中。

所以,贾湖中发现的笛子自然也是他们制作的。

在贾湖遗址中出土的这16支笛子与如今的中国笛子除了材质不同之外,几乎一模一样。将四万年前的欧洲笛子与之对照时会发现,远古时代欧洲人从西向东的移民路径。但不可否认的是,贾湖文化依旧被称为中国文化之母,这是因为后来出现的良渚文化以及龙山文化都与之相近。

值得注意的是,德语中“笛子”的发音是:Die fl?te,可见,其首个音节的发音同样也是“笛”。中国传统的笛子都基本上是竖吹的,像古时候的萧便被称作笛,而且,其最初的名字也是“涤”。由此可见,我们常听的“笛”同样也是由外语音译而成。

早期的笛子确实都是竖吹的,但是,从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其便待会了横吹的笛子。可见,当时在汉代,人们又一次因为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改进了笛子。其实,不仅仅是笛子,如今,广为人知的古代乐器琵琶,也被认为是由西方传入的。

所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并没有所谓的本土乐器,其津津乐道的“民乐”,其实,只是“西乐”的引进,像“琵琶”一词的发音便与英文中的“guitar”一词相近。中国古文献记述了许多关于琵琶起源的说法,但根据各种文献记载推断,琵琶应该最初是由西方传入的。

众所周知,吉他是欧洲古老的乐器,其最初也是由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的长颈鲁特琴演变而来。据记载,吉他大约是在先秦时期从西方传入中国。

可以说,在西方远古时代形成的绘画、舞蹈等艺术,其初衷都是为了增进人与自然的沟通。这种艺术更是一种宗教仪式,其在当初欧洲移民进入中国时也传了进来,并形成了如今为人所知的礼乐文化。这种原始的音乐最重要的三个元素便是:崇拜、沟通和真诚。可见,原始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增进沟通。甚至,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远古时期的巫师基本上都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可以模仿人的世界,神的世界,甚至,魔鬼的世界。

其实,在如今的欧洲,这些流传下来的古典音乐依旧拥有很强的而宗教意味,欧洲人也认为欣赏古典音乐也是一种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特别是从中世纪开始,因为基督教的传播,西方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闻名于世的音乐家。诸如:十八世纪中期出现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海顿,奥地利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等等。欧洲涌现出的那些伟大的音乐家们,其数量之多堪比天上的繁星。他们创作出的优秀音乐作品更是流传千古,为后人留下了珍贵无比的音乐文化宝库。

t01343ee8d730c0f238.jpg?size=640x409

但是,反观中国的本土音乐,基本上都是一些靡靡之音。所以,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位能与欧洲艺术家们比肩的音乐家。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曾经辉煌的华夏文化几乎被中国的土著文化同化殆尽,甚至,一度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精神的灭失。秦汉时期以后,中国的文化渐渐演化为了只关注“食色”的土著文化。

以至于,之后在西北部游牧民族的奴役之下,中国再次回归到了久远的氏族社会,其也算彻底丢失了曾由西方传入的石器文化底蕴。所以,今日的中国人不仅无法理解礼乐文化,更是野蛮无礼的。之后,被草原上盛行的抢劫文化奴役的汉族,同时,也失去了华夏文化中应有的歌、舞、鼓、乐等基本的技能。只着眼于追求物质欲望的现代中国文化。

此时的中国文化,似乎已经到了地狱的边界,中国所谓的现代音乐也基本上都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

远古时代便被发明出的笛子,如今,已经渐渐演变出了更多的乐器,诸如:单簧又被称为竖笛,俗称黑管;双簧管;萨克斯,其家族还涉猎管,如:柔音管与英国管;铜管乐器等,音色特别的丰富。但若提到欧洲的笛子,就不得不提凯尔特人,因为,曾经欧洲石器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便是凯尔特人。

无论实在美洲大陆,还是英伦三岛,但凡是凯尔特人移居过的土地,便都可以找到这种音乐。

t011829bee9d22b4cb9.jpg?size=640x413

西方音乐似乎与生俱来的那种“神通”,在中国华夏民族的身上也有所体现。古代的华夏人在祭祀时都会用到笛子,诸如“笛奏龙吟水”等。在民间的传说中,吹奏笛子可以请来海王,并洒下甘露。传说中,西周的周穆王便有这样一根笛子,只有吹奏便可止雨。雅利安人对音乐十分的崇拜,迁移至中国的华夏人和古希腊人都将音乐视为教育的一部分。

据说,圣人孔子其实也是一个音乐家,在他的心里,学习音乐同遵守礼仪规制同等重要,并将弹奏乐器视为培养高贵品格的重要途径。在古代,琴只是文人墨客的专属用品,他们在弹奏前不仅要沐浴,还要在琴台上点一炷香。而且,古人最在意的便是弹琴的状态,弹奏者必须要达到“琴者禁也“的境界,即禁止一切的杂念。

当时,华夏人的乐器不仅仅有弹奏出美妙音乐的功能,更是人们与神沟通的重要灵媒。在《吕氏春秋》中记载着:“黄帝使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笛。”根据后来所著的《遥远的华夏文明》一书考证,黄帝其实是古亚美尼亚人的民族英雄,而昆仑山则是指的是亚美尼亚高原上的阿拉拉特山。关于黄帝的这些传说只能从侧面证明,笛子曾经在华夏文明的故乡亚美尼亚高原存在。

t016c0255a4b80fda99.jpg?size=640x451

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土著人还尚且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他们正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只知道所谓的“食色”,而这个特点到现在依旧没有改变。他们并不懂得上帝,所以,这种还处在远古时代的民族,是根本没有能力创造出笛子的。

韩国因为处在欧亚达率的最东端,且距离欧洲更近且相对比较封闭,所以,韩民族的音乐保留了许多欧洲的音乐韵味。

韩国的传统音乐一方面直接源自远古的欧洲,一方面则来源于中国的雅利安商民族。韩国的传统音乐其实与英格兰的音乐十分相近,一首由西方人创作的现代西方交响乐便与韩国的传统音乐十分相近,具体可以参考:《wo Steps From Hell - Impossible 》,作者,梅丽丝·索特维特。

其实,中国的京剧也与苏格兰的风笛乐曲十分相近,如:传统京剧中使用的“板”、“眼”便是最好的代表,若是能细细品味苏格兰的风笛音乐,想必大家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三千多年前,殷人带着笛子等乐器逃到了南美洲,到今天为止,还在南美的土地上流传着雅利安商民族的音韵。

t0192f6d3284b9d22d0.jpg?size=640x388

最后,笔者再说一句,那就是:现代的考古研究则为“中国文明西来说”补充了证据,其不仅在宏观上符合历史的逻辑,更在微观层面提供了特别详实的证据。远古时代从欧洲传入中国的笛子,七千年居然没有丝毫的变化,再次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僵化。其实,这也就不难理解,也正是因为古代中国野蛮落后的文化,最终,导致了贫困和一次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了。

但是,这种说法也并非是贬低中国文明,而是可以阐明中国并不在种族上劣于西人,《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书中,它更是通过一些迁徙的艰辛故事,提振彼时国人之心气,强化中华民族自豪与自信。这正是所谓的“讲明吾种之渊源,以团结吾同胞之气谊,使不敢自惭其祖宗, 而陷其种族于劣败之列焉”。

于今观之,现代生物学对人类起源的最初地点是非洲这一论断普遍是接受和认同的。而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将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不断前推。或许,今人对“中国人种西来说”的审视也不应再继续囿于民族主义的范式,而应以更加广大的胸怀与视野去思考我们从何而来的问题。

参考资料:

【《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是真是假?中华文明“西来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