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更优秀,未来不论在哪个领域、做什么工作都能表现出色。 经常有妈妈在后台问我,为啥学霸总是别人家孩子?是智商的区别?是我家孩子不够努力?还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或许能找到答案。 前几天看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TED的一个演讲视频。她从2005年开始一直致力于研究性格对于成功的影响。 关于什么样的孩子未来更优秀,Angela Duckworth研究发现,关键因素不在于智商的高低、也无关家庭收入,甚至成绩、以及孩子的安全感之类,真正决定一个人能不能走向成功的是一种品格:Grit,即“毅力”! 她在TED论坛的这段演讲视频一经发布,风靡全美。在美国TED网站上,点击率已超过1100万,内容足以震撼,所以我看完就迫不及待来分享给大家! 智力,并不是导致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原因Angela Duckworth在27岁的时候转行去了纽约的一些公立学校,教7年级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她经过长时间对学生测验成绩的总结,震惊地发现:
她认为,学生在7年级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比率、小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等等,虽然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只要肯花精力和时间,这些概念是可以完全被掌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但,为什么会有IQ高的学生,反而成绩不如IQ相对低一些的学生呢? 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是否能表现优秀,并不是仅仅依赖于智力,这引发了她的思考。她觉得,在教育孩子方面,更需要从“学习动力和心理学的角度”深入研究。 于是她重回校园,攻读心理学硕士。继续研究:孩子和大人,在各自不同的群体里,谁能成为成功者,为什么他会成功? 她和她的团队,去了西点军校看哪些学员能耐得住训练,哪些会被淘汰出局;去观摩全国拼字比赛,看什么样的孩子能晋级比赛;去学校研究教师群体,谁能更快跟好地提高学生成绩;甚至去私企调查哪些销售人员可以赚钱最多? 在所有这些不同的情境中,所有表现优秀的人身上所共有的一种性格特征被凸显了出来,Angela Duckworth教授和她的团队认为,正是这种特征,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成功。
毅力是什么?Angela Duckworth对“毅力”的解释是:
为了验证自己的研究,Angela Duckworth的团队在芝加哥一所公立学校里,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跟踪研究。她对上千名初中生做了有关毅力的测评,等到一年多以后,来看最终哪些学生能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
同时,Angela Duckworth还说,
这一点,我们平时多留意些社会新闻,就不难得到印证。一些高等学府的高材生,毕业后不肯好好工作,呆在家里啃老的,不在少数。论学识和才华,他们一定比普通人高,但在人生这个马拉松赛道上,他们并不优秀。 刚刚隆重退休的马云曾经在演讲中,也提到过“坚持”的力量,其实也是“毅力”的另一重解释。 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努力的人也会很多,可最终能走向成功的人,大多是能“坚持下来”,面对失败不放弃,仍坚持努力的人! 坚韧的品质如此重要,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有“毅力”呢?Angela Duckworth也在演讲中做了分享。 培养孩子“毅力”,先学会如何“夸孩子”Angela Duckworth教授说:
什么是成长型心态呢?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面对失败的态度。 马云高考3次,才勉强考上大学;毕业后曾经找不到工作,24个人去肯德基面试,23人被录用,只有他被淘汰; 乔布斯1983年推出Lisa,失败;1985年被排挤出苹果;后来推出iPod、iPhone,现在被封神; 天王周杰伦,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只能到餐馆当服务生,被老板暴骂过,被扣过薪水;但依然坚持音乐梦,直到被发现、出唱片……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最终能走向成功的人,往往是面对挑战和失败,具有成长型心态的人。 其实关于“成长型心态”的研究,Angela Duckworth教授不是第一人。之前我在《耶鲁大学教授发现,决定孩子未来是否成功的终极原因!太让人震惊!》分享过耶鲁教授Carol Dweck通过对孩子们的实验,得到“成长型思维决定孩子未来是否成功”的结论。 Angela Duckworth教授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统计、人物访谈、文献等,真实呈现给我们,“毅力”和“成长型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实实在在对人生的改变。 这种“殊途同归”的研究结论,其实恰恰说明,人生哲学的本质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耶鲁教授Carol Dweck认为,遭遇失败,成长型心态会认为“我可以做的更好”。而固定型心态的人,会认为“是我不行”。 成长型心态与固定型心态的人很大的区别在于:他们不相信会一直失败下去,所以即使遭遇失败,也能坚持下去。 那么,我们如何影响孩子成为具有“成长型心态的人”呢? 成长型心态的研究者 Carol Dweck 教授发现: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被赞扬“聪明”而不是“努力”的孩子,会更容易具有固定型心态。因为,这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表现只和先天的、“不可改变”的因素相关。 所以,要让孩子形成“成长型心态”,就需要让他们相信“改变真的可以发生”! 瓜瓜刚开始学钢琴的时候,老师教的一个音,他练几次都弹不准,就崩溃大哭说“妈妈,我学不会!” 我安慰他:人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要多练习,就能掌握! 然后等瓜瓜再练的时候,我就发视频给老师,老师会肯定他多次练习之后的进步。虽然弹得依然不完美,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确实改进很多。 老师对他成绩和努力的肯定,也给了瓜瓜信心。他知道练习是有用的,知道“改变可以发生”,于是就更加容易坚持下去。 瓜妈最后说: 演讲的最后Angela Duckworth也提到,对于我们家长来说,与其指望用学来的“话术或技巧”去教出一个“成长型”孩子,不如先从我们自己开始,做一个有成长型心态的人。 毕竟,只有我们有毅力了,孩子才有可能有毅力! 这一点也几乎适用于其他任何我们期望孩子具备的特质上。 如果想收获一个情绪稳定,有耐心的娃,那么首先我们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以身示范告诉孩子,什么是温柔而坚定、什么是不乱发脾气、耐心解决问题…… 如果想收获一个有成长型心态的孩子,就让自己先成为那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自己。 就像我刚开始办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我除了会写写文章,商务合作、物流管理之类,都不太懂。曾经遇到过认真写了几天的文,遭遇阅读滑铁卢;与品牌方谈好的合作,对方临时要求调价,我只能忍痛割爱的…… 几年下来,经历过许多差强人意的时候,但我始终相信自己只要不断学习和完善,从失败的过往中汲取经验教训,未来一定是越来越好的! 也很感谢妈妈们一路的陪伴!让我们一起为自己,也为娃,做“成长型思维”的妈妈,一起越来越优秀! |
|
来自: 蓝天白云tofwsu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