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很小的时候,小到我们还不知道李白是谁的时候,就一定听说过这个励志故事吧。 话说李白曾经很调皮不爱学习,丢开书本就跑出去玩儿了。路上,他遇到了一个正在磨铁棒的老奶奶。 老奶奶说:“我想要把铁棒磨成针。” 李白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老奶奶说:“只要我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李白大受启发,自此努力学习,成了一代诗仙。 老实讲,从小到大我都没想过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直到前段时间,我竟然真的刷到一个人铁棒磨针的视频,背景板上还标记着天数。 (网上有人真的拿根铁棒试图磨成针) 看着那根粗粗的铁棒,我脑海里不禁蹦出了一个问句: “要不是为了赚流量,哪个傻X会这么磨针啊?” 要么不存在,要么只是个joke 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是南宋祝穆的《眉州磨针溪》一文: 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那个时候,做针真的那么难吗? 我从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找到了针的制作方法。步骤很多,也较为复杂,可以简单概括为: 第一步,把铁片打成铁条,再弄成铁线; 第二步,把铁线截成一节一节的,一端锤尖,另一端锤扁,扁的一端钻出眼; 第三步,把针放入锅里炒; 第四步,加上各种调料,用火蒸; 第五步,在凉水中冷却。 即便李白身处的唐朝更早,工艺更落后,也不至于落后到直接回归石器时代,用磨的方式来得到一根针啊!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我猜测那个奶奶的“磨针说”很可能是个夸张的笑话。但我觉得,这个故事大概率是假的,因为没有证据显示,李白小时候在眉州求过学。更大的可能是,作者出于好心,为了鼓励后辈努力而编造的一个故事。 事实上,不光这个“铁棒磨针”这个故事可能是假的,就连它所倡导的“有毅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恐怕也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比智力更重要的是方法 《社会心理与人格科学》(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杂志去年刊登了一篇关于毅力和成功关系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里,以色列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调查,涉及了6748名参与者。分析数据后,他们发现了1个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完全相反的事实: 毅力与成功没有显著的、直接的关系,且智力、学位、责任心等对成功的影响力都比毅力大。 是不是有点意外? 那为什么“有毅力就能成功”这样的观点如此深入人心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解释足够诱人。 长期坚持做某件事就能获得成功,这种说法确实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不用考虑智商、阶层、家庭环境、贫富差距这些复杂的因素。只要高喊一句“要坚持啊”,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人人都能达成心愿。 但是,过分关注毅力恰恰可能造成另一种不平等,特别是对脑瓜不太灵光的孩子。不考虑他们的智商水平,一味要求“坚持下去”,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虐待。 我在上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时候,就曾在课上与我的导师Paul Harris教授有过这方面的讨论。我当时说,Growth Mindset(成长型心态)固然好,但是要注意不要走极端,如果走了极端,孩子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那反面就是只要不成功就一定是自己的问题,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Harris教授对此深表认同。 (我和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Paul Harris合影) 比起毅力,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能够得到科学验证、数据支持的,真正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因素,比如最显而易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 图宾根大学心理学教授Kou Murayama做过一个关于预测孩子数学成绩的实验。 他对3530名5到10年级,平均年龄为11.7岁的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是考察5年内学习动机、学习技巧和智力等多个因素对孩子数学成绩的影响。 最后,他发现智力在数学成绩的初始阶段贡献很大。然而对于5年后的数学成绩,学生的动机、学习技巧和习惯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有能力的学生会使用不同的学习技巧,例如总结、解释和与其他材料建立联系,以获得良好的成绩。 无独有偶,类似的发现在其他学习领域也被证实了。2020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测试了422对双胞胎从13岁到15岁时阅读能力的变化,研究人员发现: 思维方式和毅力对提升阅读能力的作用,是不及在阅读方法上直接对孩子进行干涉的(也就是教授他们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或者克服阅读障碍的技巧)。 结合上述几大研究,我想跟大家分享两点心得: 01 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要坚持就会成功,还包括大环境、机遇、人脉等一系列因素。一味鼓励孩子坚持而无视其他因素,就是在虐待孩子。最典型的就是,很多父母花不少钱让孩子上早教班,想把孩子培养成“神童”。但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强行按照天才路数培养普通孩子,只会让孩子压力山大过早地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不要过于强调某种因素,而应该把孩子放在大环境里,综合看待和评估孩子的状况。 02 我们的人生理想不止于某时某刻,而是长达几十年的长期奋斗目标。对普通孩子来说,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找到感兴趣、擅长的学习方向,鼓励孩子持续保持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有毅力当然是好事,但想要获得成功,还需要保持热情、找准方向、找对方法。尤其是在学习上,勤能补拙,但带不来质的飞跃。 ![]() 低效的努力不会成就你 ![]() 这些话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总结——从小到大,我从“高效学习法”中获益良多。 当年我被三星公派保送到韩国首尔大学后,面临的第一个关口就是语言关。虽然英语可以应付绝大部分课程,但在生活里,不懂得韩语依旧寸步难行。 但是那么多韩语词汇,怎么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呢? 我找了很多韩语词典,发现他们几乎都是按照韩语字母排序的。但是,这种毫无关联的排序方法,丝毫无助于记忆。 后来,我就对韩语词汇进行了细致地归纳和总结,并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韩语原来也是有字根的。 于是,我召集了几个精通韩语的中国人和精通中文的韩国人,按照汉字词根、韩语词根、分类词汇三种方式来组织词汇,并编撰了一本韩语词汇书。 这本书在当时被很多人誉为“最高效的韩语词汇书”,光看封面上“中国第一本关于韩语词汇记忆法的工具书”这句话,就知道这种记忆方法在当时有多超前了。 现在已经出到第三版、重印十次,在当当上长期排在韩语词汇书的前几名。直到现在,很多人看到这本书时还感叹—— “原来还可以这样记单词!” “举一反三,效率很高。” “没想到会这么管用!” “花更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我正是凭借着强大的学习力,从一个三线小城市走向了全球顶级投行,又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到现在已经6年有余。 常爸深知,对于没有伞的普通孩子来说,学习力就是最好的靠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因如此,我在双减政策之后特别开设了《哈佛学霸养成计划-培养孩子超强学习力》这门课,就是希望把学习力的奥义传递给更多家长,让更多的孩子从中获益,拥有自立于世的学习力。 实际上,这门课程不仅孩子用得上,大人也完全适合。在信息快速更新换代的今天,终生学习已经成为每个人都要坚持的事情。 但别把低效勤奋当成努力,那不过是另一种偷懒。在上学的过程中,不乏看到很努力但成绩依旧不好的孩子,排除智力缺陷的因素,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学习技巧,不愿意动脑子,只是做机械重复的训练。 对成年人来说,一味的“瞎忙”没有出路;对孩子来说,低效的努力没有前景。 千言万语一句话:别轻易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话挂在嘴边。 想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前,不妨先回答这两个问题: 我的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吗? 他的学习方法是高效的吗? 他在学习上有自驱力吗? 任何一个回答“否”的话,都欢迎你来听我精心准备的《学习力》。 ![]() 课程不限观看次数,永久有效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试听 / 购买 ▼▼▼ ![]() 参考来源: Murayama,K., Pekrun, R., Lichtenfeld, S., & vom Hofe, R. (2013).Predicting long‐term growth in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The unique contributions 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strategies. ChildDevelopment, 84(4),1475–1490. https://www./worklife/article/20210601-grit-the-dark-side-of-deciding-to-tough-it-out https://www./talks/angela_lee_duckworth_grit_the_power_of_passion_and_perseverance?language=en Duckworth,A. L., Peterson, C., Matthews, M. D., & Kelly, D. R. (2007).Grit: perseverance and passion for long-term goals.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2(6), 1087. Zisman,C., & Ganzach, Y. (2021). I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grit has anegligible effect on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success compared tointelligenc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2(3),296-303. Martinez,K. M., Holden, L. R., Hart, S., & Taylor, J. (2020). ExaminingMindset and Grit in Concurrent and Futur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Twin Study. He,X., Wang, H., Chang, F., Dill, S. E., Liu, H., Tang, B., & Shi,Y. (2021). IQ, gri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Evidence from rural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80, 102306. Duckworth,A. L., Quirk, A., Gallop, R., Hoyle, R. H., Kelly, D. R., &Matthews, M. D. (2019).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predictors ofsucces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6(47),23499-23504. 1 END 1 ![]() ![]() ![]() |
|
来自: Mingming568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