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攸州刀郎 2019-09-22

中国书法艺术,界于黑和白两个极色之间,笔墨落纸,产生黑色点画的同时,白也随之产生。这个“白”,就是书法作品中的布白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布白神帖”《韭花帖》

书法是黑白的统一体,我们看待书法这种艺术形态时,不仅要看其纸面显而易见的形式,即黑处,也要转换眼光,去看其作为背景的布白。对布白的认识,早在晋唐时期的书论中就已有阐述。西晋成公绥《隶书体》说:“分白赋黑,棋布星列。”传东晋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都指出作书既要注意黑的部分,也要注意笔墨外的布白。

这一篇,我们重点来讨论书法作品中常见布白的形状,从书作的三个基本要素——点画、结字、章法三点依次来看布白的形状。

1. 点画与布白的形状

点画中白的形状的存在情况较单一,一般指枯笔。在笔毫含墨量与含水量少时,线条中易出现白,我们往往称这样的笔画为枯笔。点画中白的形状多为点状与线状,形状的不同主要与书写节奏、笔毫含墨量、笔毫含水量相关。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点状白示意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线状白示意

书写时,为表现点画内的点状白,可裹锋行笔,放慢笔速,使毛笔与纸面慢速摩擦。而表现点画内的线状白,则可相对加快笔速,但切记要防止笔画轻飘。同时,点状白与线状白在字形中又会混合出现(如图),这与笔速与笔锋的使转密切相关。通过表现点画中不同形状的白,可让作品更加丰富,耐人寻味。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点状白与线状白混合出现

2.结字与布白的形状

结字既是字内点画的安排与形式布置,亦是点画间的适宜组合。黑白相生,不同字体的用笔,导致落笔外布白形状的不同,而结字中的布白也应看做是字的组成部分

结字中布白的形状,常见的有矩形、椭圆形、梯形等。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每一种字体有特定的用笔规则,点画之间的造型关系也因字体而不同,导致布白的形状也不同。

唐代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篆尚婉而通”,道出篆书的线质与运行轨迹。

无论是大篆还是秦小篆,均以圆笔、曲线为主,笔画形态较单一,致结字内布白形状多为矩形与椭圆形,尤其是秦小篆,字形规整匀称,留白也对称均匀分布,如《峄山碑》(图),“高”“号”“显”等字,结字内布白形状多呈现矩形和椭圆形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峄山碑》结字内布白呈现矩形和椭圆

隶书化曲为直,简化字体结构,除了折笔以外,线面的独立性强,结字内布白以矩形为主,如《张迁碑》(如图),“君”“讳”“迁”“陈”“留”等字,平直的笔画配以方折,使结字内白的形状多成矩形;“草贵流而畅”,草书笔形圆转牵连,笔形之间的关系也变化多端,结字内部布白形状变化丰富,形式多样,使白的空间感提升;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张迁碑》结字内布白以矩形为主

至于楷书,多折笔,笔画独立,字内留白多近似于矩形、梯形,如《九成宫醴泉铭》(如下图),“当”“泉”字上部“口”内留白处为梯形,“赏”“宜”下部留白处为矩形,此类留白形状在楷书中相对多见;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九成宫醴泉铭》结字布白多为矩形和梯形

行书为追求书写便捷,在楷书点画的基础上稍作改变,笔画间呼应连带呈现于纸端,而相对于纵任奔逸的草书,结体造型却又相对完整,故结字内布白形状较多变,多为椭圆形,也杂以矩形和梯形等 。如王珣《伯远帖》, “伯”“始”“申”“相”等字“口”部内,封闭的留白多为梯形与矩形,而使转的点画又不乏椭圆形留白,此帖结体开张,别具疏朗飘逸之韵。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伯远帖》多梯形和矩形布白

3.章法与白的形状

章法是指布置书作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关系的方法。结字是点画的组合,又是章法的局部。章法在书作中至关重要,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曾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章法布局包含丰富,包括点画、结字、留白、落款、用印等要素及其组合关系。章法的布白实质是省去笔墨结字形状的一个整体。

行书、草书点画、字组间多连带,有时甚会出现“一笔书”的情况,因而他们章法中布白的形状相对多变。如米芾《张季明帖》中的“气力复何如也”六字一笔而下,因笔画间的萦绕,以及连笔与断笔的交替运用,使得章法中的布白被分割成若干单位,呈分散状。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米芾《张季明帖》中的“气力复何如也”六字一笔而下

分散状的布白,书家有时又会通过调节行距、字距,使分散的白呈现疏密变化,加强字组间的关系,从而使分散的白形散而神不散。如王羲之《大道帖》(传为米芾摹本),仅有两行十字。前五字一笔书写,顺势而下,稍作停顿,又书相连二字,另起一行,“未然”二字钩联,“耶”字将最后一竖画向右下方拉伸,直至纸底。三处长的连笔使得章法留白被分散的零碎,而书者则缩小行距,使两行拉进,且将末笔向右侧拉拽,强化两行关系。末笔左侧留下的大量空白使得此片留白连续,与起首五字零散的留白相补相和,从而使整幅作品凝聚力强,层次感丰富。

计白当黑 奇趣乃出(之一)——论布白的形状

王羲之《大道帖》(传为米芾摹本)

结语

布白存在于书作的无笔墨处,与有笔墨处相生相成。随着各具姿态的笔墨形态,布白也不断丰富和变化。正如蒋和《蒋氏游艺秘录》云:“有从无笔墨处求之者,曰意、曰气、曰神、曰布白。从有笔墨处求之者,曰丝牵、曰运转、曰仰覆、向背、疏密、长短、轻重、疾徐、参差中见整齐,此结体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