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僅僅做個好人,其實很危險(深度)

 唐勤建 2019-09-22

作者:梁冬

你的心智模式、你與人溝通的模式,決定了你生存的環境。我們以為環境影響著我們,其實環境都差不多,我們一直都是在創造一個自己所看到的環境。

人心難測沒什麽問題

你對人心難測不了解才是問題

在《人間世》中,莊子告訴我們,不管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擁有“顱內高潮”,感覺自己與宇宙化為一體,你仍然要在這樣一個哪怕是假的世間,貌似真實地與各色人等打交道。《人間世》講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種危險的旅程。

莊子對于人性的險惡有著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基本上,莊子並不認為人心的難測有什麽問題,因為這就是“人間世”。你對人心難測不了解這件事情本身,才是問題。他對于人性險惡是沒有抱怨的,只是借由孔子的口來對好人予以同情和提醒。

接下來,我們也可以嘗試著學習一下好人如何在險惡的人間保持不受傷害的藝術。

如何做一個智慧的好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

“道心”,就是在宇宙中很微弱,但永恒不變的那種慈悲和善意。不過,它很容易被人心蒙蔽。

人類社會在相互競爭中進化出來一種普遍的人性——傾向于更多地幫助自己在競爭中求得生存,但是,這對他人而言,具有某種破壞性。

莊子深刻地理解了這一點,所以他借孔子和顔回之間的對話來講述人心的難測。

孔子很擔心德性純厚、品學兼優的學生顔回,如果他帶著“詩和遠方”的理想投身于“政壇”,很可能會受到傷害。

孔子認真地跟顔回說:“如果你很勉強地把仁義規範之類的言詞陳述于暴君之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拿別人的卑鄙來誇耀自己的美德,這種做法其實也是一種對別人的傷害。你用某種方式定義自己的好,無形之中,就相當于把別人定義為惡人。”

其實,莊子就是在說,當你力量強大的時候,你也許可以這樣做。但如果你是弱者,卻還跑到強者面前宣揚“不做壞事”,就是把比你強大的人定義成做壞事的人,是很蠢的行為。

在親密關系中也是這樣。有些女性會有意無意地把自己設定為好人、善良的人、聰明的人,並不斷地予以強化。同時,在她們的潛意識中不自覺地把自己的男朋友或者老公設置成了壞人、不善良的人、愚鈍的人。從表面上來看,她們是在成就自己,但從本質上來說,這樣做即便不能用“自私”來形容,起碼也是不夠智慧的。

德性純厚的人會遇到這種困境,究其原因,還是對人性的洞察不夠深。

莊子之所以可愛,就在于他從來不對人性的惡懷有怨恨,他認為這都是正常的,是大概率事件。弱者的憤慨只會把自己氣到內傷。有很多好人的結局並不好,就是因為他們不夠智慧,沒有深入地理解人性。

莊子借孔子的口說出,人心是很險惡的,不要以為你有愛、有正義、有智慧,就可以通行無阻。因為當你自诩為好人的時候,你就播下了一顆“惡”的種子,讓對立面的那個人無形中成為壞人。

但如果你既正直,又懂得藏鋒的話,那就會命運好轉,逢凶化吉,福澤三代。

對別人的诋毀不憤恨

其實是對自己的保護

一個人懷揣著“我是為你好”“我是對的”等想法,哪怕他只是在心裏面默默地有“我是對的”這樣的念頭,就形成了所謂“我執”;當他覺得“我比你聰明,比你更知道事情應該怎樣做”的時候,就形成了“我慢”。

不管你如何包裝,如何提醒自己要顯得低調、樸素,都是很難做到的。一個人內在的驕傲和執著,是掩蓋不了的。它就像一種“力”,而“力”必定也會存在一種“反作用力”。

當你暗暗地想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去推動別人的時候,就會被別人暗暗地用他所擁有的執著和傲慢反擊回來,你就會受到傷害。其實,我們認真想想,誰又不是擁有自我驕傲而在生活中屢屢受挫的人呢?

在你面前的人可以分成兩種:一種人直接表露驕傲,另一種人裝作很認同你,但其實還是很驕傲。這就是人性,只有兩種,沒有其他。當你意識到自己每天面對的人也是這樣的時候,對于別人不認同你這件事,有什麽好生氣的呢?因為我們也是這樣的人。

莊子的可愛之處就是,他從來不批判人性的惡,知道這就是常態,這就是我喜歡他的原因。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這是《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一段的內容,講的是我們可以善巧方便地去解決問題,對于別人的诋毀,要保持不憤恨,這起碼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你現在正在做的事

三十年以後還想做嗎

道家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通常,你努力追求來的東西都不怎麽好。你只是待在那兒,推辭掉來找你的好事兒;好事兒又找到你,你再推辭掉;即使你把它交給別人,最後還是會落到你這裏。這種好事兒,才值得期待。

對于不能控制的事情,你就不要考慮,純粹是耗費腦細胞,做“無為之功”。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在明白這些情況的前提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天命和人為,是我們所稱道的法則。如果你想避免這兩件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你想切斷與父母或者兒女之間的聯系,哪怕登報聲明,也是不可能的,父母子女之間的羁絆是很深的;如果你想不與他人發生聯系而共同去做事情,也是不可能的。

對于以上兩件不可能改變的事情,你就不要考慮了。不用考慮應不應該、好不好、做不做,因為沒得考慮。

除了時間以外,教育、血型、體質等都有可能造成人和人之間非常大的不同,這才有了八萬四千法門—佛陀在教化衆生的時候,用了八萬四千這樣如此巨大的數字,其實遠不止于此。

但是,不管方法是什麽,那個中心的軸都是一樣的——理解人心的險惡,保持自己穩定的頻率。盡人事,安天命,不求創造奇迹,但求不造成巨大的損失。這個損失包括外界對別人的損失,也包括內在對自己的損失。

只要能夠引發你情緒的東西,不管是高興、悲傷、厭惡,還是憤怒,其實都是那個幫助你看見自己意識底層代碼的真相乍現的時刻(the moment of truth)。

除了快樂以外,我們大部分人都把這些情緒視為很糟糕的情況,而且盡量避免它們。我們總是希望借由對憤怒、厭惡、悲傷情緒的疏遠來達到離苦得樂的狀態,並産生幸福、快樂的錯覺。

其實,我們不是為了追求快樂,或者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快樂。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解脫,需要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麽會為某些事情而顫抖、為某些事情而渾身發麻、為某些事情而悲傷,以及一看到某些人就厭惡。你要知道這些時刻都是極其寶貴的人生禮物。如果開始啓動自我覺察這個計劃的話,你就會開始對自己采取行動,提升自我靈魂的高度,讓自己成為解脫的人。

僅僅做個好人其實很危險。

人心險惡沒什麽問題,你對險惡的人心不了解才是問題。

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留下來。

以上内容选自《梁冬说庄子·人间世》,作者梁冬深度解读《庄子·内篇·人间世》中你未必知道却又必须知道的与人相处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