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是“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说:“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识人有多重要呢?第一,先是能够远离损友,进而结交良师益友,自己人生也会少走很多弯路。这就暗合着古人说的“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识人对于古代的一些将军帝王来说,要更重要!都说亲贤臣远小,贤臣在侧,方可能救千秋霸业,若是重用小人,那么即便时再伟大的江山,也会毁于一旦。 为此,古人还总结了很多专门用来识人的方法。极为典型的就是孔子的“九征识人”的方法: 1、让人远离自己,任职而观察他们是否忠诚; 2、让人就近办事,观察他们是否恭敬; 3、让人处理杂事,观察他们是否有能力; 4、突然提问,观察他们是否有心智; 5、交给期限紧迫的任务,观察他们是否守信用; 6、把财物托付给他们,观察是否清廉; 7、把危难告诉给他们,观察是否持守节操; 8、用醉酒的方式,观察他们的仪态; 9、美女相陪,观察他们对待美色的态度。
老子的识人之术,更注重内在,更多地是反映了对人性的洞察,直接看透人性看穿人心。 在《道德经》中,老子在道德经的最后一章节,用三句话开篇,便是老子最经典的识人术3大要诀: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说,插科打诨的话谁都会说,但是真正能做好事情的人,却是非常少的。 所以,我们做事万万不能只听一个人的冠冕堂皇之词,一个人若是把话说的越漂亮,那么就不太可信,一个说话老实的人,往往是最值得信赖的。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越是忠厚的人,越不会巧言善辩,就是告诉我们,远离那些对你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的人,真的具备仁爱之心其实很少,不是什么善良之辈。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说,做人应该低调行事,一个越有本事的人,这个人往往就没有脾气,而确实啥也不知道的人,往往就会表现的张狂。 其实细细想来,这跟我们现在的为人处世,完全相通,真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一看一个准!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写在了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却是对现在21世纪的我们依然可以起到指导意义,贯穿古今,不愧是博古通今的大智慧。 不过,老子却因为一直在强调“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而被很多人误会成“教人消极”。 但其实,老子思想的内核就在于全书从头到尾贯彻一个思想,这就是在第一章所论述的辩证方法,这短短的59个字,胜过黑格尔的全部哲学思想。 它是一种勘破宇宙的大智慧,跳出了人本位的思考!围绕着“道”在转,同时老子并没有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 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惧充斥着教育行业,社会急功近利地想培养一个又一个天才的时候,翻开道德经,我们会看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当我们看到别的孩子都能言善辩、成绩优秀而自己的孩子却落后的时候,翻开道德经,我们会看到:“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它的哲学性,指导性非常的高,西方哲学家研究的终极问题,你都能在《道德经》里面找到,并且作出了中国式的解答,凝聚着中国智慧,实力不容小觑。 因为道德经全书只有5000字,而且还字字珠玑,因此非常深奥,读不懂的人,觉得晦涩,读起来更是一脸懵逼,但是光是从老子这几点的识人术上就能看得出来。 学习道德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人生的领导力,任何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一以贯之”,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领导者。 虽然道德经字数上看仅是一篇初级论文的长度,却是老子一生智慧的结晶。 就是因为这种深奥性,很多人都读不懂,因此对对道德经这本书,人们又爱又恨,因此,我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白话文图解的版本的《道德经》。 不但自己可以在其中寻找大智慧,还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文化。 它里面有600多副的彩图,即便是孩子读着也不会觉得枯燥。 道德经.不但是一本哲学书籍,还是一篇韵文,字字句句之间全是高度的浓缩,语言堪比艺术品,很是优美。因此在读《道德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的语感,认字也会越来越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