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胄谈艺术:没有必要放弃油画学国画——致一位画家的信

 伯乐书香小屋 2019-09-22

黄胄(1925~1997年),字映斋,河北蠡县人,长安画派代表人物。1940年从赵望雪学画,40年代以极其质朴的黄泛区写生崭露头角。擅以迅疾而多复笔速写笔线画人物、动物,率直准确,奔放自如,在20世纪后半叶革新人物画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素材来源:《黄胄谈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

XX同志:
你说上海有些青年原来学油画、版画,却忽然改学国画。在多种原因中,有一种是认为画国画容易,大笔挥挥,寥寥数笔,一天可以画它好多张。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放弃油画学国画,我看大可不必。


中国画在世界艺坛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它强调意境,启发想象。郑板桥的竹枝,满纸竹竿,几片叶子,像是随意练笔之作,但看了题句:“不过数片叶,满纸浑是节……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纸外更相寻,干云上天阙。”把画家的思想感悟和抱负传达出来了,用题词加以丰富补充,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开阔。中国画是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除了笔墨功夫,如果画家的文学艺术素养更深一点,画的意境也就更深一点。不要以为抹几笔,很痛快,很方便,要知道这往往是画家一辈子修养的结果,其流派风格、艺术造诣,尽在其中。


中国画是有优秀传统的,是自成体系的一门艺术。石涛、八大山人不是任何洋人可以替代的;但同样,西洋画也是自成体系的独立艺术,伦勃朗、米开朗基罗等也不是任何中国画家所能替代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在艺术的平原上,是两座隆起的高峰,谁要攀登它,都必须准备艰苦的跋涉。认为学国画轻而易举而想去学国画,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我认为,即便真正对中国的传统艺术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学点西洋画也不是无益处的,因为艺术总是共通的、发展的,要画好国画,吸收一点西洋画技法也是颇有裨益的。著名的国画家徐悲鸿、刘海粟、李可染等,都学过西洋画,都有扎实的素描基础,很好地解决了造型技巧问题,吸取了外来艺术的养分,进行独特的创造,他们的中国画才更显得独树一帜。


又譬如中国画的色彩问题,水墨画是可以画出很多层次和丰富的色泽的,但只用墨色作画,总觉得难以反映色彩瑰丽的现实世界。西洋画的色彩正可以为我所用,用来创造具有新意的中国画。人们在议论黄永玉同志的画算不算中国画,我说当然是中国画。我对有人对于把西洋画色彩学引到中国画的领域里来看成是俗事,决不能表示苟同。我预感到中国画的色彩将来必定会有所发展。当然水墨画是不能反对的,它在明代就已达到了高峰,但它不应当是惟一的。


我们要创造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画。事实上,中国画在不同的时代就不有不同的风格,唐与宋的画风就不一样。我们要勇于探索,即便一代人的努力不为人们所理解,但也往往是有益的,因为一个艺术高峰的形成,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开创。


因此,我不造成一窝蜂地放弃油画学国画,相反,提倡中国画家学点西洋造型艺术,素描、油画、雕塑都可以学一点,洋为中用,中西合璧,才能创造出具有新意的作品来。在这里还必须说,有的人担心学习西洋造型技巧多了,会冲掉中国画的艺术传统。我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中国的文化有几千年的传统,不可能一冲即破,如果一冲即破,也就无所谓优秀传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