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明君成昏君易,但这2位却从昏变明,其中1位还被大臣放逐

 花开无田 2019-09-22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之中,我们常常用昏君、明君来评定一位君王的生平事迹。但是作为动态变量,君王本身的执政时间有长,有短;更是受到时代、个体的因素左右因此也便少不了由明变昏之君,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也。

即便是贤明如汉武帝,雄才大略之下,依靠卫青、霍去病将匈奴打得“漠南无王庭”,立大汉之不世之风,但到了其统治末期,却又听信江充谗言,逼死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也因此而死,成为了一位昏君。

历史上明君成昏君易,但这2位却从昏变明,其中1位还被大臣放逐

唐玄宗李隆基,上任伊始,选贤与能,创开元盛世,但晚年的他宠幸杨贵妃,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终于导致一场安史之乱为大唐盛世拉下帷幕。

而以上种种莫不是因为君王本身,在取得成就之后,个人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所造成的,才以至于身后毁誉参半。而由明君变昏君很简单,但却由昏聩之君变为明君,则要难上加难,因为失民心易,而得民心难。但 历史之上却也不是没有,甚至1位君王还因为昏聩而被贬黜放逐,而后才砥砺奋进,痛改前非。

第一位 商王太甲

历史上明君成昏君易,但这2位却从昏变明,其中1位还被大臣放逐

商王太甲,乃是成汤的嫡长孙。而他在位之时由元老伊尹辅政。

上任伊始,伊尹便上书直陈教导他为君为王知道,要学会明辨是非,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但是这位年轻的君王,却显然没有将心思用在执政上。而是肆意妄为,任意践踏祖宗所留下的规章制度。

对待百姓更是残暴不仁,以至于民怨四起。而老臣伊尹自然是屡次进谏,希望他能够克己奉公,但是太甲显然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而忍无可忍之下,伊尹只得将他赶下台,放逐到成汤的坟墓之地,让他反思己过。

历史上明君成昏君易,但这2位却从昏变明,其中1位还被大臣放逐

而伊尹则在空白期担任执政,国政也渐渐回到正途。而在墓地的太甲,则一改前尘。对待周边侍从、百姓也礼待有加,面对太甲的悔过自新,伊尹便又将太接回都城,将政权重新交给他。

而经历了昏聩、放逐的太甲,真正知道了国家的重要性。复位后,循规蹈矩,听信良言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而商王朝也进一步发展。

第二 齐威王田因齐

《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齐威王本人继位之初,沉迷酒色,不思进取,内有小人当道,外则有魏国屡屡侵犯。而也正是在这等危机时刻,这位昏君齐威王却遇到了贤臣邹忌,借助弹琴之乐理,来进谏。也让他幡然醒悟。于是便有“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典故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背诵课文。

历史上明君成昏君易,但这2位却从昏变明,其中1位还被大臣放逐

醒悟之后的齐威王,任贤与能,发展生产,加强军事建设。而面对经过了魏文侯改革之后日渐强大的魏国,他更是以田忌、孙膑为将,领兵助力赵国。一场围魏救赵桂陵之战的胜利,成就的不只是田忌、孙膑,还有他齐王的威名。但是此时的他又一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理正事,朝纲不振之下,鲁国攻伐,韩赵魏三国又联合攻齐。

历史上明君成昏君易,但这2位却从昏变明,其中1位还被大臣放逐

而姬妾虞姬的谏言又一次让他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再次重用贤臣,诛杀奸佞。随后机会又一次来临,一场马陵之战,将魏国大将庞涓逼迫自杀,俘获魏国太子。这也为徐州相王奠定了基础,一个强大的齐国也由此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