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刚 || 元圣伊尹:第一贤相,当之无愧

 作家董刚 2022-03-24

元圣伊尹:第一贤相,当之无愧

文/董刚

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不少的明君贤相。明君的出现往往是君主个人经历和个人素质造就的,没有太多的必然性,而贤相出现的因素就要丰富些:首先,皇帝传人,丞相传贤,这种选择上的本质区别决定了贤相的出现是远远多于明君的;其次,贤相的出现也有赖于明君;再次,较合理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下人才脱颖而出。众多贤相中,元圣伊尹向来被称作“中华第一贤相”,这是何故?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姒姓,伊氏,名挚,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伊尹聪明颖慧,勤学上进,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担任右相,联合仲虺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商朝建立后。担任尹(丞相),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即《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尊号“阿衡”,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逝世,终年一百岁,以天子礼葬于秦庄(即今天的合阳县百良镇莘村),奉祀为“商元圣”。

何谓元圣?元者,开始,起端。如: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公羊传·隐公元年》),又如,元始天尊(道教所尊的最高天神。据说他生于太元之先。故名);元初(起初);元由(原由。事情的起始和原因);元因(原因)。元圣,意为第一位圣人;大圣人。《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孔传“大圣陈力,谓伊尹。”唐人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元圣生乘运,忠贤出应期。”宋司马光《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第一盏散念》:“紫电流枢,元圣诞应於丕运;妙花雨地,辅臣祗奉於仁祠。”

而“尹”是其官职。许慎《说文解字》训“尹”为 “治也”,也就是“主管”或“治理”,这应是引申义。“尹”是会意字。“尹”字的甲骨文左部像一个人手持一根象征权力的权杖,右部为“又”, “又”就是手。其本义是指握有权杖,是管理民众的官职。“尹”作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从甲骨文的有关材料来看,“尹”在商代官位显赫,常在君王身边,管理国家或君王的有关事务。据典籍记载,商代的“尹”相当于“相”。西周“尹”的地位很高,仍为君王辅弼之官。到了春秋战国之时,楚国的官长多称“尹”,并且有“左尹、右尹”之称。汉代以后,京城行政长官亦称“尹”,如“京兆尹”地方行政长官也称“尹”,如“河南尹”。其后“尹”的使用就更广泛了。

  (辛丑(2021)年清明,商元圣伊尹祭祀典礼在百良莘村隆重举行)

元圣伊尹被称作“中华第一贤相”,这是因为古代的明君大多出现在王朝建立的初期,他们能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为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明君有: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清康熙、乾隆等。而古代的贤相要更多一些,他们可能出现在王朝统治的任何时期,如李斯、萧何、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景、王安石、张居正等。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由于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存在,使得明君与贤相同时出现的概率大大减少,因此要可能保证社会的持久繁荣与安定,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是历史的唯一选择。《毛泽东早期文稿》给予伊尹高度评价:“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充分肯定了伊尹的功绩。

古话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此也可以看出,从明君变成昏君是很容易的,历史上秦始皇,唐太宗等等,举不胜数。再来盘点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夏有太康、孔甲、夏桀;商为纣;周有厉王、幽王;秦二世胡亥;汉朝成帝、哀帝、灵帝;三国吴孙皓、蜀刘禅;晋代昏君武帝、惠帝、孝武帝、安帝、恭帝;南北朝时期的陈后主、魏顺帝、南安王、北齐后主、北齐武成帝、北周宣帝;隋朝昏君隋炀帝;唐朝中宗、懿宗、僖宗。至于宋元明清,就不一一举例了。然而由昏君变成明君的只有太甲一人,太甲得以变成明君,与其自我觉悟有关系,但是也和伊尹这位四朝元老脱离不了关系,伊尹是一位忠心的臣子,在帝王昏聩之时能够及时帮助太甲,帮助其摆脱迷途,被誉为“中华第一贤相”,当之无愧。

大家都知道商汤灭夏,那么在商汤之后有没有像他一样贤明的商代君王呢?有固有,只是这位君王是后来者居上。商汤的孙子太甲是商朝第四代君王,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昏君变成明君的帝王。太甲是商朝开朝君主商汤的嫡长孙,太丁的儿子,在其叔父仲壬死后才成为了商朝的第四代君王。

登上帝位的太甲由四朝元老伊尹辅任。他在位的前两年,在伊尹的督促下,只是平平淡淡的功绩。但是从第三年开始,他任意地发号施令,只知道一味供自己享乐,残暴的对待百姓,导致朝廷上下的事物都不能井井有条,他甚至亲自破坏汤制定的法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昏君。伊尹看在眼里,觉得该对太甲进行一次不一样的教育,于是伊尹将太甲流放到商汤的墓地“桐宫”附近居住,让太甲为商朝逝去的君王守墓,也让太甲反思自我的荒淫行为。太甲放逐的地点桐宫,和祖父商汤的坟墓离得很近。太甲就在这里与祖父的精神为伴,反思自我。商汤的伟大功绩,让太甲既向往又十分愧疚,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商汤的在天之灵,就决心改正错误。他以商汤作榜样,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弱者,也不再做违反祖宗法制之事。

在墓地还有一位守墓的老人,老人听说太甲是因为违反祖宗的制度被放逐到桐宫,他把汤当年的贤明事迹告诉太甲,告诫太甲要当一个贤明的君王。这次放逐真的让太甲痛心悔过,三年之后,一直关注太甲的变化的伊尹将已经能够胜任君王之位的太甲迎回首都亳城,将执政的权利重新交给他。太甲重回宫中,一改以往不良风气,重用贤臣,遵守祖宗的礼法做事,爱护臣民,勤俭节约,真的成为了一个贤能开明的君王,让商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伊尹看到太甲如此贤明,很高兴,还为太甲创作了《太甲训》来赞扬他,举国人民也称太甲为“太宗”。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这个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在《孟子》、《左传》等书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由此可见这个事件的真实性。历朝历代,昏君变成明君的只有太甲一人,如果不是伊尹的贤能,恐怕中国历史上又多了一个昏君。伊尹正是立有其他贤相无法企及的功绩,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贤相”。

 【作者简介】董刚,高中语文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各大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评论一百多万字,著有个人文集《一路艰辛是寻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