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功练习,练习曲和乐曲如何高效练习?

 风吟楼 2019-09-23

高效练琴,通俗的说就是两个人同时练习,你练一个小时能达到人家两三个小时的效果。

高效练琴,首先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把基本功练习,练习曲和乐曲这三项的比重合理的把时间分配出来。一般来说,建议基本功比重最大,其次才是练习曲和乐曲。基本功是任何一个学乐器的人不可能抛开的基本点。基本功是熟练掌握好自己所学的乐器保持进步最好的方法。那么不可或缺的就是节拍器,还有校音器,最好琴前放一面镜子在旁边,用于观察自己的演奏姿势和手型是否正确,因为不正确的姿势和手型,都不可能达成高效率练琴这一说。那么我们想象一下,我们在练基本功时,眼睛盯着乐谱,不时看看镜子,耳朵听着节拍器,心里最好还能有和节拍器重叠的节奏律动,身体在好的姿势下拉二胡,如果这些都能一一兼顾的话,那就是在一个很专注的状态下去演奏二胡了。基本功本身来说音符简单,节奏单一,我们更有可能去把注意力放在以上几点上。那么,节奏稳不稳,音准好不好,音与音之间的转换是否自然,音色是否统一,就都在脑子里浮现出来了。

高效练琴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自嗨式练习,音符节奏对错不管,气息手型通通随意,这样的练习方式,等同于在水中生火,即便着了,也持续不了多久。所以我建议,把自己当做自己的照妖镜,一点不完美就请重头开始,即便成功完成后,也不要马上继续下一个内容,而是能够用多次重复复制的方法来固定练习内容,这是在实现效率练琴前最痛苦的阶段,但也是必经的阶段。当你熬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真正来谈谈关于效率练琴的方法了。

基本功如果能做到上面的一些细节去练习,一段时间后你的专注力和音乐素养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说白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对音乐的要求变高了,这个时候你演奏出来的东西,本身的起点就不会低了。

接着来说练习曲,练习曲的意义在于,每一首练习曲,都是作曲家通过该乐器的技术特点或难点来针对性谱写的。所以练习练习曲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练的练习曲,想要让练习者练习的目的在哪里;比如说有的是想锻炼你的耐力,有的是想加强你的连音。然后,一般的练习曲相对枯燥重复,那么这个时候,通过前段说过的针对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对音准节奏和对乐器的掌握度都有一定的火候时,至少一首练习曲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是可以轻松完成的,那么剩下的那些,就是这首练习曲里的难点了。还是那句话,不要自嗨式练习。通篇走一遍下来后,用铅笔把难点圈出,针对性的反复练习,再结合前后乐曲的连接,保证把难点磨平以后,基本上一首练习曲的百分之九十就完成了。

还剩下的百分之十,那就是音乐了。每首练习曲都有强弱表情记号,这些是做音乐的基本要素。我一般会让学生夸张练习,就是看到表情记号就神经质的去相应的做强弱对比,这样的音乐听起来不见得合理,但一段时间后,你至少就会对表情记号变得敏感起来。(强弱表情记号的演奏每个老师和演奏者有不同的练习方法,这个方法不一定合理,因人而异。不要拍砖)

最后,来说说乐曲。乐曲是学习乐器的人最终目的,那就是演奏音乐。一首乐曲从拿到乐谱到可以上台表演,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熟悉乐曲;拿到乐谱的第一件事不是马上用乐器练习,而是先唱先听。现在基本上要想找到各种乐器乐曲的音频视频资料都不是难事,先拿着乐谱去听,用铅笔把分句和气口画出来,然后对着乐谱反复多唱几遍,对曲子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有时间当然也可以去查找下作曲家的背景年代,更多层面的去了解乐曲。做完这些准备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了。

第二个阶段,是练习期,这个阶段大致和练习曲的练习方法一致,补充一个很关键的点,那就是“慢练”“慢练”“再慢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的一位教授教过我一个理论:“五十遍正确的慢练,一遍正常速度的练”。所有的乐器练习都是记忆性练习,如果练习者一开始演奏时有存在错误的音或节奏,一旦形成习惯后,改起来很不容易。所以,慢速的练习下,所有的问题都能更有效的去反应和掌握,往往通过反复的慢练后,一些程度达不到的技术难点,在回到原速后也会变得没那么困难了。经历过第二个阶段后,这首乐曲的整体框架已经基本构建完成了。

最后一个阶段,塑造期。一般练习一首乐曲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疲劳期,审美疲劳。特别是乐曲的技术障碍都基本解决后,那么这时候我们则要去给乐曲加工润色了。塑造期要下功夫的在于两个方面,音色和音乐。

先说音色,好的音色是演奏者自己脑子里有所想象才能形成的。通过大量的基本功和练习曲垫底,这个时候已经能对乐器掌握和基本音色有所把控,但要形成属于自己又被大家认可的音色,首先脑子里得有这种概念。我说两个例子:

一,我们常见到音乐学院里有那种“练琴狂魔”,我见过最夸张的几乎连晚上睡觉都睡在琴房里了。但可悲的是,无论多么大量的练习,脑子里没有好的声音概念,演奏出来的音乐还是不好听。这种好听的音色不仅仅是让内行人觉得好听,很关键的是让外行人也觉得好听。外行人才不会管你演奏的是莫扎特还是贝多芬,人家只会被声音和旋律所吸引,所以吸引人们对你演奏的音乐感兴趣,首先你得有打动人的音色。

二,大学时参加过一个夏令营。那年的驻团钢琴家是勃朗夫曼和阿格里奇,关于这两位音乐家的成就与背景,你们完全可以百度出来。有一天是两位大师先后跟乐队和伴奏。先是勃朗夫曼的《贝五》钢协,做为一个欧洲各大主流乐团每年都会有演出合约的钢琴家,当然是很棒的排练了,无可挑剔,无论技术还是音色都是绝对赏心悦目,何况还是贝五钢协那么著名的曲目。然后换成阿格里奇的《贝一》钢协,说实话稍微有点冷门的作品,中间休息时看到阿格里奇跟调琴师时耳语了几句,调琴师按她的吩咐调整了一会,然后她上琴,第一个触键下去,整个排练厅都安静了。同一台施坦威,出现了完全不同的一种音色,太美妙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去聆听她的演奏,仅仅只是活动手指而已。这不仅仅是调琴师的功劳,而在于演奏家本身对音色想象和乐器的掌控。真正好的音乐家会知道怎么去调配乐器的音色,而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这些不是光靠练习能出得来的,而是需要思考和想象。不然,为什么再小规模的音乐会,演奏者或乐团都需要走台呢;走台的目的不在于多一次练习的机会,而是通过舞台或剧院的现有条件,通过演奏者的理解和对乐器的掌控,找到最完美的音响效果和音色罢了。

然后,我们来说音乐。这里分享两句话,估计任何一个对音乐其定义的书上都会有。1.音乐源自于生活。2.音乐是一种语言。

我们练习乐器最终的目的不是演奏乐器,也不是乐谱搬运工。我们是在演奏音乐。那么音乐就需要情感和内容。关于第一句话,生活是什么,无非就是七情六欲,柴米油盐,所以到了这个阶段塑造音乐,我们要去尝试的为乐曲谱写自己的故事。有标题的音乐可以围绕标题去讲故事,没有标题的话,那就天马行空好了;

总之,乐曲这个时候在你脑海里每一段都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画面出现,那么这首曲子你就是演奏几百上千遍你也不会闷的。而关于第二句话,我的理解是,把你手中的乐器想象成一支麦克风,我们通过大量练习的目的,无非是把心中的音乐“唱”出来。只是不同乐器,这种演唱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基本功练习曲也练了,乐曲也过了磨合期了,故事画面也有了,剩下的就是看你怎么来,或者说怎么来讲这个故事了。

说白了,很多事情我们想有所成就,必须经历“简单--复杂--再简单”三个阶段,所谓的效率练琴,也就是经历过一切所知的复杂程序后,习惯成自然,回归到音乐本身的结果,这些东西说来轻松,要想做到,非常的难。别把目标定太高,比如说以哪个音乐家演奏家为目标,那都是扯淡。我们可以用跑马拉松的方法来借鉴,以一个比较短的距离来做为目标。比如说,我用两周的时间来解决适应节拍器的问题之类的小目标。练习乐器最大的痛苦,就是你今天发奋练习的目标,可能要在几天甚至几周后才能看到成效。而现今社会的整体浮躁情绪下,要做到这点。真的太难太难。所以,真正能做到效率练琴的人,必须得学会先思考后练习。我也经历过那么一段“思考三小时,练习一小时”的阶段。心里没有具体的所想和有效方法的辅助,练习乐器往往都是一种受打击,然后提高自信后又继续受打击的恶性循环。学习乐器加从事这个行业已经二十多年,真正体会到这点并能够在练习中完全实践的时候,自己早已过了黄金年龄,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真正动起来都不会晚。中国有句老话,“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别做行动上的矮子。

最后,追加一个现有条件下最简单明了的效率练琴方法,那就是模仿加对比,当你对自己学习的乐器本身的音色或特性不是那么了解的时候,多去聆听比你好的人或者大师们演奏的音频视频,模仿他们的音色与音乐处理,本身也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还有就是多多利用录音设备,你身处于演奏乐器的时候,不能发现问题很正常,但当你录下来后,回过头来仔细听,你就会发现自身的毛病和问题。不耻下问,把自己当做一块干海绵一样去吸收水分,永远不要把自己摆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这时候,你的所有练琴时间看起来,都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