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胃癌出现的4个“痕迹”,积极预防

 我爱你文摘 2019-09-23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中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已经跃居第二,仅次于肺癌。据统计,2015年我国新发胃癌患者高达40.3万。并且,胃癌的死亡率排在肺癌和肝癌之后,居于第三位,每年有29.1万患者死于胃癌。

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早期胃癌的治愈率超过90%,而中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是非常不满意的,如果胃癌已经出现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5%至10%。胃癌的发生大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要警惕和重视胃癌早期的征兆。但胃癌的早期信号仅仅是普通胃病的症状,大多没有特异性,极易被人们忽略,所以,当身体出现以下这些信号时,要引起高度警惕!

国家胃癌协作组曾在2016年对400例早期胃癌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后,发现其早期信号有:

警惕胃癌出现的4个“痕迹”,积极预防
  • 上腹部疼痛占83.3%;

  • 食欲减退占39.5%;

  • 胃部闷胀占37.8%;

  • 呕酸占37.5%

  • 上腹不适占36%

  • 消瘦占35.8%

胃癌来临的4个“痕迹”

腹痛。这是胃癌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给人带来的感觉并不是很强烈,而且一般的胃病也会出现,比如胃炎、胃溃疡,尤其是一些本身就患有胃病的人,出现胃痛时,第一想法是“老毛病又犯了”,这时最后的结果就是吃药。不过,胃癌的腹痛有一定的特殊性,呈持续加重,而且普通胃药并不能缓解。

嗳气、腹胀、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食后饱胀感,食欲减退,缺乏饥饿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腹胀、反酸等,对原来喜欢的食物也逐渐失去兴趣。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没有诱因,多在安静时出现,活动时消失。

消化道出血。出现这个情况,说明病情开始加重了,粪便的颜色可能会变为黑色,倘若患有溃疡的人排出了黑便却没有办法去解释什么原因,或者大便持续有潜血阳性,这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应该进一步地去检查,很大可能就是病情恶变的信号。

消瘦、乏力,贫血。因为疾病的影响,患者的胃粘膜受损比较严重,这时胃酸分泌以及消化系统会出现异常,人的食欲便会下降,甚至出现呕吐、反酸等情况,时间久了营养跟不上,再加上肿瘤会吸收人体的营养,人自然就变得消瘦。

警惕胃癌出现的4个“痕迹”,积极预防

胃癌应该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和做好筛查。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警惕胃癌出现的4个“痕迹”,积极预防

1. 60岁以上人群;

2.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3. 慢性胃溃疡;

4. 胃息肉;

5. 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7. 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8.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9. 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 恶性贫血者

在此提醒:胃癌的早期信号仅仅是普通胃病的症状,大多没有特异性,一旦摸到胃部包块,出现吐血,便血,甚至是贫血,消瘦,腹胀等,大多属于中晚期了,预后往往很不理想,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再次强调做好筛查!

筛查建议:

警惕胃癌出现的4个“痕迹”,积极预防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作胃镜检查。

警惕胃癌出现的4个“痕迹”,积极预防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胃癌?

一、注意饮食

胃粘膜表面有一层保护层,可以防止胃自身被胃酸消化,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止致癌物与胃粘膜直接接触导致癌变,但长期使用大量高盐、腌制、煎烤、熏制等食物的人,其胃粘膜的保护层会更容易被破坏,使得致癌物直接作用在胃粘膜上;加之喜欢吃上述食物的人很大部分不爱吃新鲜蔬菜水果,导致具有抗氧化保护功能的维生素等摄入不足,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预防胃癌的饮食建议:

  • 多吃天然新鲜的食物,避免过于粗糙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尤其是加工休闲零食。

  • 食物清淡,低盐少调料,忌过冷、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油炸熏制腌制食物。

  •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食物经过充分咀嚼后再下咽。

  • 有慢性胃病的朋友多吃粥,面条等松软以消化食物。

  • 戒烟限酒,改善生活作息习惯。

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对中国人而言,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致胃癌因素之一,研究显示,约75%的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部炎症和损伤,进而发展成胃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患胃癌比没有感染的人高3~6倍。因此预防胃癌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是,也并不是说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要得胃癌了,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54.76%,但患胃病的人远远没有这么多。这说明,并不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就一定会导致癌症,胃癌的发生是很多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预防胃癌需要从多方面进行。

三、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心理因素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持续过度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抑郁等精神因素,会对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压力过大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粘膜修复能力下降。情绪、心态都会引起胃肠症状,长期的不良情绪也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胃肠道疾病风险。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四、重视慢性胃病

要积极治疗,不要硬抗。40岁以后把胃镜检查作为每年必检项目。

事实上,长期患有慢性胃病可能真的会增加患胃癌的可能性。当然了,像普通的浅表性胃炎或是单纯的消化不良等与胃癌是没有太大关系的,真正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两种:胃息肉和萎缩性胃炎。胃息肉里的胃腺瘤有10-20%的癌变几率;萎缩性胃炎也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但发现有微腺瘤和萎缩性胃炎,也不是说一定会得癌症,患者也无需太过忧虑。反过来讲,胃病使患者定期复查的参与率提高,更可能早期发现胃癌。

五、重视遗传因素

调查显示,一些有胃癌家族式的人群中,胃癌发病率也较高。遗传方面虽然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因素,但它给相关的人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要注意饮食,定期体检,才能防患于未然。

总的来说,在预防胃癌的道路上,我们能做的就是饮食健康,定期体检,患有慢性胃病或有家族史的人群要提高警惕。

如果您有关于胃癌的任何问题,可以留言给我们,丁丁医聊-丁丁伴你行会寻求专业医生为您解疑答惑!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