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怎样才算学会了儒家的精髓?

 燕山茶社 2019-09-23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而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则是“仁”。“仁”是孔子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最高理想和标准,同时,“仁”的思想也反映出他的哲学观点,“仁者爱人”的道德理念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是“仁”。

仁爱的精神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便是“有教无类”。 春秋时代,只有官府才有资格办学,而那些家庭条件富有的人家,才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教育。所以,民众学习文化知识和提升道德素养的机会就比较小。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接受教育,提升道德素养。仁爱的精神体现在政治上便是强调“德冶”,而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就是爱人,所谓“爱人”便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其他的民众。

儒家的思想精髓是“仁”,而“仁”的理念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便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这正是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行为原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当个人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后,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孟子与游说各国君主实行仁义的宋句践交谈时,有过一段经典对白,孟子说,如果得志就要造福天下,如果不得志那就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

可见,孟子的这句格言,不仅提倡儒家学说的仁义,还指明了儒家学说的核心,以及对于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并且,孟子的这句话和《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

其实,这句格言出自孟子,而源于老子,因此,后世学者把这句格言看作是“儒道互补”的体现,它既体现出积极入世的精神,也体现出超脱旷达的心态。

《史记·老庄申朝列传》中记载道: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制,老子告诉他:“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一个真正的君子,当遇到机会时就大展宏图,时机不成熟时那就先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把老子的这句话演绎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以说是在儒家的价值观中,又吸收了道教的处世观。当一个人有机会,而自身又具备智慧和能力,则可以为黎民百姓做些善事,扶危济困,伸张正义。若没有合适的机遇,或者自身尚不具备智慧和能力等条件,那就应该完善自我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丰富知识,增长智慧。

人要认识自己,首先就要认识自身的局限性,这绝对不是消极的想法,而是对自身保持一种客观的评价。凡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这是一种个人修养和价值的体现,但是,面对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时,也不必否定自己的价值。在儒家学者看来,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自然是有大有小,但是,每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并非就是一成不变的。以往自己做不到的,可能是由于时机不成熟,也可能是由于自己能力有限。可我们通过学习知识,提升道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待到时机成熟,很可能就会在成就自己一番事业的同时,也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