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纨只是不肯“阴骘积儿孙”吗?

 心如止水书屋 2019-09-23

2017-11-12

离开第五回判词及曲子《晚韶华》来议论李纨,对于理解《红楼梦》必然是南其辕北其辙。因为这涉及“中秋佳谶”,涉及“兰桂齐芳”,涉及在“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废墟中重建贾府。

文本很是有趣,曹氏在林黛玉来了、薛宝钗未到之间,着一大段笔墨写李纨: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今黛玉虽客寄于斯,日有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余者也都无庸虑及了。

这一大段笔墨当然也是“风月宝鉴”,当然也有正面反面。“女子无才便有德”提醒的便是反面,此处不论,专论正面。

有论者说,李纨“竟如槁木死灰一般”是假象。不对了。这不是假象,而是真象,是反映本质的真象。“槁木死灰”者,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也。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其反义词有生气勃勃、意气风发等。具体到李纨身上,就是“把这韶华打灭”,用现代话表述,就是青春的火花“打灭”了,情爱之心熄灭了。何至如此?生存发展条件使然。否则,作为一位二十多岁的“青春丧偶”者,“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甲戌侧批一针见血:“此时处此境,最能越理生事,彼竟不然,实罕见者。”寡妇门前是非多。李纨如若依旧生气勃勃、花枝招展,那恐怕在贾府就难以生存下去了,贾瑞、贾珍、贾琏之流岂不垂涎!

该论者还说,李纨精明务实,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此说有见地。

这里有个因果关系,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为因,精明务实为果。洞明何世事?练达啥人情?——“人生莫受老来贫”。李纨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却深知金钱的重要性。孤儿寡母欲生存,需要金钱;儿子要考官,要成家立业,更需要金钱。她没有什么外块,也没有灰色收入,不像凤姐管家理事有人孝敬,她的收入只有那些贾府明面上给的月钱和土地收入——地租。贾政官职不大,收入有限。王夫人有些陪嫁,那还有宝玉呢,明摆着王夫人疼爱宝玉,贾母也是。所以李纨将金钱看得很重很紧。凤姐就曾讽刺李纨抠门,不拿钱给姑娘们做诗社的开销,李纨并不接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没法接,不能认了抠门,也不能出钱。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说的众人都笑了。凤姐儿忙笑道:“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为平儿来报仇的。竟不承望平儿有你这一位仗腰子的人。早知道,便有鬼拉着我的手打他,我也不打了。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罢。”说着,众人又都笑起来了。(你看人家李纨话题转的好,人家说凤姐算计天下人,还打自己的心腹丫环)凤姐不好再相争下去,不得不认了。

李纨比探春更懂经济,但她搞经济的前提是于己有利。探春搞大观园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李纨开始没说什么,后来提到花草值钱时,马上看出来了,懂得一草一木都值钱,但她不提承包的事,一是得罪人,二是自己得不到好处。探春笑道:“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李纨忙笑道:“蘅芜苑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知道市场行情)。怡红院不说别的,单只春夏的玫瑰花,共有多少?还有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李纨这话明明是管过家理过事,极知市场的)。

曹氏是一个笃信因果报应的人,他认为李纨母子“枉与他人作笑谈”,“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贾兰“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就是因为李纨不肯“阴骘积儿孙”,拒绝“济困扶穷”。不仅如此,贾兰在其母的撺掇下,还充当了“爱银钱忘骨肉”的“奸兄”。

那么,李纨为什么不肯“阴骘积儿孙”呢?究其原因,与她深知金钱的重要性,将金钱看得很重很紧的原因是一样的。《红楼梦》写得有些蹊跷,在“济困扶穷”、“阴骘积儿孙”这个问题上,曹氏是将王熙凤和李纨对比着写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王熙凤,偏偏就“积得阴功”、“济困扶穷”,结果“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还说人在干,天在看,“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寡妇失业的李纨,偏偏就不肯“阴骘积儿孙”,结果李纨“无常性命”,贾兰“黄泉路近”。依松樵的观点,李纨母子的过錯不在于没有拿银钱去“济困扶穷”,而在于他们母子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李纨母子与凤姐之兄王仁狼狈为奸,“爱银钱忘骨肉”,将巧姐卖给了勾栏,而巧姐后来恰恰又被“刘氏”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