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传记之首:从放牛娃,到杀戮成性的皇帝 | 有书快看

 天空勇者 2019-09-23

今天,有书君来和大家聊一聊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朱元璋。
从乞丐,一路打拼到当上了皇帝,我们恐怕再也找不到如此励志的故事了吧,但是究竟是什么样的才能,会让一个人如此真正地走向人生巅峰呢?
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在这本《朱元璋传》中寻找答案。


有书君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的来头可不小,作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首,至今仍是现在学术界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
作者吴晗更是将一个勤政爱民、而又杀戮成性的矛盾帝王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朱元璋的军事能力
朱元璋从小是给地主家放牛的娃。
后来因为饥荒,入了皇觉寺当了和尚,再后来被逼无奈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他从小兵一路奋斗成了吴王。
但朱元璋这天下也并不是那么好打的,在他占领应天之后,长江上游就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四面割据重重包围。


这时,朱元璋的军师才能就展现出来了,他没有“先捡软柿子捏”,选择了先陈后张军事策略,去打那个虎视眈眈的渔夫陈友谅。
其实当时真有人建议朱元璋先去打张士诚,不光是因为他弱,而且从地理方位来说,张士诚尤为逼近朱元璋的地盘,在平常人看来这无疑是最佳选择。
但人家朱元璋不这么想,他认为张士诚胸无大志,不足为惧,不用担心和陈友谅战斗的时候背后捅刀子。
而且从军事战略这一角度来说,张士诚在北方充当着朱元璋与元军直接接触的屏障,还起着天然保护作用。


当然,朱元璋的胜利,除了他的军事才能在当时无人匹及,能够精准把握形势风向之外,他还有一个比别人都立意高远的抗元立场。
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起义造反必当要有个噱头,朱元璋说的是我抗元是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而与朱元璋同时代的其他军阀割据跟他喊的可不是一个口号,他们喊的是要恢复宋朝统治。毕竟是元灭了宋。
但问题是宋朝离此时已经有七十年了,宋朝的遗民故老早已死尽。
七十年后的人民对历史上的大宋皇朝,对这一个被屈辱的赵家家族,并不感觉到那么亲切、怀念甚至依恋。
此时朱元璋就显现出了他的高明之处了。


朱元璋能够取胜的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就是他打出了这个民族一统的口号,而且也正因如此,历史无法磨灭他的功绩,历史学家更是无不肯定他在这一方面的巨大贡献。

朱元璋和马皇后

谈完事业我们再来谈谈爱情,一说到朱元璋,很多人就会自动联想到“大脚马皇后”
在二十四史里的《明史》记载中,对马皇后的评价很高: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然而在《朱元璋传》这本书里,作者却为我们指出,马皇后其实长得并不十分好看,而且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女子读书识字,只有世代书香的官宦世家才偶然出现几个例子,马皇后从小是孤女,自然就没有这福气。
而且那个年代,上层社会的女子不用干活,照例都是要裹小脚的,但马皇后的外号是“马大脚”,这也说明马皇后的出身是十分贫苦的。
马皇后对朱元璋十分的用心,在最困难的时候,马皇后死心塌地地跟着朱元璋,更是在战争中冒着生命危险给朱元璋送饭。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马皇后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友谅兵临城下之时,应天府的官员居民都已乱作一团,她却一点不着急,反而拿出宫中金宝布帛,犒劳有功将士,还组织妇女为士兵缝补衣衫,算得上是贤惠体贴的后勤部部长。
使后来成了皇后,她也依然勤俭节约,不骄不奢,还劝告皇上,不要忘记民间疾苦。
就这样,朱元璋称帝后,即使后宫佳丽三千,即便马皇后膝下无子,但依然稳坐一国之母的宝座。
因为朱元璋心里清楚,这是一路走来陪他尝尽苦头出生入死的伴侣,是夫复何求的糟糠之妻,是其他妃子不能比拟的。
洪武年间,朱元璋的行为越来越偏激,手段也越来越狠毒,除了马皇后外,很少人能改变朱元璋的决定。

马皇后的仁慈在当时不知挽救了多少生命。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了。
打无数胜仗,见过各种大风大浪的朱元璋,放声痛哭,这是他在十几岁父母去世后,第二次流下眼泪,从此也不再立皇后。
这种相互之间倾心倾力地扶持的患难夫妻,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作为明史专家吴晗三十年心血结晶,《朱元璋传》可谓是帝王传记的旷世之作。
我们这篇,只是从中找出了几个侧重点进行讲解,如果你还想知道朱元璋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还是到书中去一探究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