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年轻学子成一代名医

 孟溪ProbeT连山 2019-09-23

从年轻学子成一代名医

湖南中医药大学两位新中国同龄人,仁心 仁术造福病患,致力中医传承创新

  •   “你哪里不舒服,今年多大年龄,不舒服多久了,是做什么职业的?”程丑夫教授(左二)在会诊查房中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祯专 邹麟 摄影报道   “你哪里不舒服,今年多大年龄,不舒服多久了,是做什么职业的?”程丑夫教授(左二)在会诊查房中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祯专 邹麟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聂映荣 刘琦 通讯员 焦珞珈 万颖 实习生 程丹 董祥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0岁的全国中医妇科名医尤昭玲一天接诊了80多个病人,下班回家后,还戴着老花镜回复各地病人发来的三四百条手机短信。

      同为70岁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程丑夫虽已满头花白,仍坚持在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病房内查房,为病人把脉,并细声安慰病人:“治病是一个过程,千万不要着急,不要紧张、烦躁。”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两位新中国同龄人大半辈子都醉心其中,他们都曾在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读书,如今即使年至古稀,仍坚持以仁心仁术为万千病患诊治。他们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发展,见证了学校的变迁,更亲历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

      回忆 条件简陋,破旧显微镜用牙签卡着

      1976年,湘潭妹子尤昭玲刚从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西医医疗系专业毕业,就被开了个“玩笑”。她一个西医毕业生,被分配到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那时完全不懂中医。”

      在尤昭玲的印象中,当时医院门诊楼是三四层的小楼房,院里各处是羊肠小道,检测设备少得可怜,显微镜因为破旧甚至要用牙签卡着,以免镜头掉下来。虽然条件简陋,但她目睹身边的知名老中医坐诊,很快被中医手到病除的功效所吸引。

      一位老中医鼓励她阅读中医经典著作,自学中医知识。尤昭玲一鼓作气,在随后的3年多里自学中医所有本科课程。1980年,她参加湖南中医学院的研究生考试,一考即中,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郭振球,系统学习中医的理、法、方、药,并深耕中医妇科。

      如今已成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程丑夫也深受湖南中医学院影响。1949年,程丑夫出生在益阳的一个农村家庭,由于家中几代都是中医,他长大后在农村也当了多年中医。

      “1973年,我来到湖南中医学院读书,并在1982年考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的研究生,那时,成百上千人中只考上了几个人,很不容易。”程丑夫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直勤奋好学,这为其后来的医学成就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他先后出版医学专著20余部,今年,另一部《程丑夫临症用药传忠录》即将出版发行。谈及这些,他言语中透着期盼:“我现在年纪大了,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承下去。”

      创新 结合现代科技成果,创新发展中医

      这70年里,在国家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尤昭玲等人也见证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快速发展,1994年,该校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从湖南中医学院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序列。

      如今,校(院)占地面积有1400余亩,近年还新建了两栋科研大楼,新增2.4万平方米科研实验室,建有64个各级各类科研平台。

      “要让中医药焕发新生,我们必须在传承之中创新。”在科学知识迅猛发展的大潮中,尤昭玲继中纳西,始终紧跟学科发展态势,站在中医妇科的前沿阵地,特别是针对越来越多发的“时尚妇科病”开展一系列创新研究,在月经不调、不孕症、妇科肿瘤等疑难病症的中医诊治领域取得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成就。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治病的目的是治人。”程丑夫说,中医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辨证论治,按疾病的病变阶段解决问题,但要想让中医更好地传承下去,就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成果有机结合,创新发展。

      这么多年来,程丑夫曾担任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也承担着心血管病科学术、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他主编的《现代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手册》发行20多万册,成为内科医师必备案头书;他主编的《常见病中西医基本医疗》成为我国第一部基本医疗专著,为临床医师实施基本医疗提供了框架和指导。

      展望 一辈辈人推动发展,让世界走向中医

      如今,国家对中医药高度重视,老百姓对中医药也越来越信赖,尤昭玲至今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时,来医院看中医的人很少,现在,来这里看中医的人摩肩接踵,“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更要努力。”

      9月11日下午3时许,记者前去采访时,她当天已接诊80多个病人。其学生说,她早上5时许起床,中午不睡午觉,每天过得跟打鸡血一样。近10年来,她习惯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有需要的病人,下班回家后,她还会戴着老花镜,回复各地病人发来的三四百条咨询短信。

      记者采访程丑夫的当天,恰逢教师节,来看望他的学生络绎不绝。程丑夫来不及过多寒暄,直奔心血管内科的病房查房。从医至今,即使此前身居医院院长的位置,程丑夫也从未间断为病人看病和查房的工作。

      病房中,他仔细为病人把脉,看舌头、眼底、足部,询问小便情况,离开前还握着病人的手安慰道:“治病是一个过程,千万不要着急,不要紧张、烦躁。”

      从当年的农村娃到如今的一代名医,程丑夫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的一切,既与个人奋斗有关,更与党和国家、学校的培养密不可分。因此,他现在仍严格要求自己,以仁心仁术减轻患者痛苦。程丑夫深信,中医作为中国特色的医药科学技术,今后一定会被世界医学理论体系接受,也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而尤昭玲有更进一步的展望:“我不是希望中医走向世界,而是希望世界走向中医。”她说,当一辈辈中医药人沉下心来,继续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并发展得足够强时,中医药诊治水平和疗效为世界各地人们所知晓,他们自然而然会相信中医药、走向中医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