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解的旅鼠投海自杀之谜

 wenxuefeng360 2019-09-23

自杀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行为,奇怪的是,在自然界中,动物也会自杀,而最令人奇怪的莫过于旅鼠这种动物了。它们竟会成千上万地集体投海自杀,是什么、力量或因素驱使这些生命力旺盛的家伙甘心离弃这个世界?这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旅鼠的栖息地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和瑞典一带。它们个头很小,最大的身长也不过15厘米。它们平时居住在高山深处,主要以树根、草茎,苔藓为食。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每当遇到食物极度缺乏的灾年,它们就会几十万只,甚至几百万只地大规模迁移,数量之大让人吃惊。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它们偏偏要拼命地奔向大海,走向死亡呢?

文献中最早关于旅鼠自杀的记载是在1868年。那是一个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春日,一艘满载旅客的轮船正航行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突然,船上的人们发现有一大批旅鼠在海中游泳。它们一群接一群地从海岸边一直游向挪威海的深处,大片大片的旅鼠在汹涌的波涛中蠕动,游在前面的游到精疲力竭时便溺死在大海里;奇怪的是,跟随其后的旅鼠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前进,直到溺死为止。最后,数以万计的旅鼠的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让人望而生畏。

发生在1985年春天的旅鼠自杀现象,其记述更为详细。旅鼠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挺进挪威山区,所到之处,庄稼被吃得一塌糊涂,草木被洗劫一空,甚至连牲畜也被它们咬伤。一时之间,当地的人们为鼠灾烦忧不已,经济上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在4月份的时候、旅鼠大军像突然收到什么命令似的、以每天前进50千米的速度,直奔挪威西北海岸。当它们在行程中遇上了悬崖峭壁,许多旅鼠便自动抱成了一团,形成一个个大肉球,勇敢地向下滚去;当受到河流阻挡时,走在前面的旅鼠便毫不犹像地跳入水中,为后来者用身体架起一座“鼠桥”。这样,许多旅鼠死在路途上,但活着的又会继续前行。它们遇水涉水,逢山过山,不理会任何自然因素的干扰,勇往直前,儿乎是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奔向大海的。来到海边后,它们一群接一群地纷纷跳下大海,并且奋力往前游去,直到像前文所述的那样,力竭溺水而死。

旅鼠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至今人类还没找到正确的解释。

有人认为是生存的压力导致数量庞大的旅鼠不得不进行种类竞争,在得不到充裕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的情况下,它们必须另找生路。但是它们为什么非得自杀呢?而且生活在其他地方的旅鼠不会有这样的举动,北欧地区的旅鼠有何特别之处呢?一些生物学家因此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他们指出:在若干万年前,挪威海和北海都比现今窄得多,因此旅鼠很容易便能游过大海,从此在旅鼠的遗传本能中就形成了这种横渡海洋的迁徙习性。可是如今的挪威海和北海比过去宽得多,然而旅鼠的遗传本能却像从前一样,它们照样迁移,当然会淹死在海中。可这一解释有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旅鼠一般以北寒带所有的植物为食,按理说,即使它的密度达到每公顷250只,也不会出现食物危机。再说旅鼠在迁移过程中,也从不停留在食物丰富、地域宽广的地带,似乎它们是为了比优越的生存条件更为重要的目的而前进,所以旅鼠向外迁徙,以至于集体自杀的原因并不能归结于缺少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经过一系列研究,苏联科学家对此又提出了新的想法,企图解开这一谜团。他们认为,在1万年以前,北冰洋的洋面在地球寒冷的冰期中冻结了,风和飞鸟分别把大量的沙土和植物的种子带到这个巨大的冰盖上。正因为如此,一到夏季,原来的汪洋大海就成了水草丰盛之地,旅鼠在此生存不成问题。只是由于冰期过后,全球温度升高,北冰洋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而如今旅鼠就是为了去寻找那块水草丰盛的地方才要向北方迁徙,而且最后跳入巴伦支海的。这一解释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也找不到充足的证据,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还有人提出,旅鼠种群数量的急剧增加使种群生存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旅鼠的肾上腺增大,它们的神经变得高度紧张,整个种群都开始焦躁不安。与此同时,它们又有非常强烈的运动欲望,所以借助分散和迁移进行运动。其中还有一部分旅鼠想要跑到食物稀少的边远地区,这样因为生存条件恶劣就会迫使繁殖能力下降,以稳定种群数量。旅鼠擅长游泳,因此它们更萌生了横渡江河湖泊甚至横渡大海的想法,可是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而被淹死。

当然,这种说法也有明显的漏洞。一些科学家指出,通常情况下,群体密度高的后果,要到下一代才会受到影响,而上一代旅鼠是不会觉察得到的。

除此之外,有些科学家在旅鼠的生命周期上做了一番研究。他们发现,当旅鼠在其数量急剧增加的时候,体内的化学成分和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有人认为,这些变化可能正是生物体内控制其种群数量的“开关”。当其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使该种群大量的“集体自杀”。但科学家还无法确定旅鼠的这种行为到底是“集体自杀”,还是因为在迁移过程中“误入歧途”坠海而死,也许将来会有人解开生物界中这一大难解之谜。

就目前已取得的成果表明,不论旅鼠真的是“集体自杀”还是在迁移过程中“不小心”坠海而死,能够肯定的是,旅鼠的这一行为既有自身生理上、行为上和遗传上的因素,又有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看来,人类要想最终破解这个谜,还需要一段漫长的历程。

旅鼠种群量的增减周期

旅鼠分褐旅鼠和北极旅鼠两种,它们的种群量有周期性变化,每3~4年重复一次,周期长短视食物多寡而定,但也受天敌的影响,旅鼠种群量增高时,扫雪白跬,北极狐等食肉动物便大饱口福。旅鼠种群量降低时,这些以旅鼠为食的动物也随之减少,

旅鼠终年繁殖,种群量增长迅速。暮春积雪初融时,旅鼠的繁殖达到最高峰,怀孕期仅21天,幼鼠出生14天后断奶,因此夏季出生的旅鼠,到8月或9月便能生殖,冬季的生殖率较低,

冬季,旅鼠在覆雪的地面下挖洞穴避寒,洞穴联成范围很大的地道网,旅鼠在地道内挖掘根茎充饥,度过大部分冬季时间,

褐旅鼠作季节性移徙时,或独奔前程或结成小群同行。春季,褐旅鼠过冬的高地雪融后,残存的少量植被迅即枯萎,旅鼠于是开始移往低处的山谷,寻觅较佳的草地,在种群量正常的年头,移徙路途较短,旅鼠就在冬季居留地附近定居。

旅鼠喜欢栖息子潮湿的草原,以草或苔藓来筑巢。

旅鼠迁徙

通常年份,挪威旅鼠迁移路线包含斯堪的那维亚的苔原和俄国西北部,尽管如此,在旅鼠大迁徙年里当旅很大量繁殖时,迁徙大扩张时有发生、

褐旅鼠的耳朵很小,掩在浓毛中,

北欧寒冷地区是旅鼠的生活柄息地,虽然科学家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对旅鼠投海自杀的原因做出解释,但由于还有许多相关细节不为人所知,所以至今仍无定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