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最爱吃火锅。 清代宫廷火锅保留了纯正的东北味。 辽宁地方志《奉天通志》记载,火锅“以锡为之,分上下层,高不及尺,中以红铜为火筒着碳,汤沸时,煮一切肉脯,鸡、鱼,其味无不鲜美”,吃火锅,“兼备参筋,佐以猪、羊、牛、鱼、鸡、鸭、虾、蟹等肉”,与今天的炭烧铜火锅差不多。 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四,乾隆在皇极殿举办千叟宴,由和珅办,召见全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 因为是第一次,人比较多,按照炒菜的办法,一碟一碟炒,大家等菜的时候时间就会太长,到时候菜都凉了。 后来和珅想了个办法“涮火锅”! 原来宫廷里都用的是小火锅,和珅就改造了一下,把小火锅改成大火锅,上面又加了个烟囱排烟,效果不错。大家都吃上热的了。 这次人多,大概五千九百多人,摆了八百多桌,每桌放两个火锅,有猪肉片、羊肉片、鹿肉片…… 王公大臣,一品二品,外国使节用的是一等火锅,这玩意是用银和锡做的。三到九品都用铜火锅。 大家吃的不亦乐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