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菜”是如何成为“杭帮菜”的?(上)

 天使之剑 2019-09-23

我们回到了那一场杭州的国际化盛宴——G20峰会宴席上,我们以杭帮菜招待世界各地的外宾。

为何杭州菜在如今被称为“杭帮菜”呢?

“杭州菜”是如何成为“杭帮菜”的?(上)

部分杭帮菜展示

首先,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帮菜”是什么?

乍一看,这个词仿佛自带一丝侠义的神秘气息。其实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菜系”。

“菜系”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是食材。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五方人民》中说道:“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地处东南的杭州地区一定可以不负众望,奉上从水里来的鲜味佳肴。

也正是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杭州与外界文化、餐饮的交流日渐繁荣,“杭帮菜”形成了南北交流的第一次高峰,人们开始不满足于“煮熟就行”。到了宋代,中国各地的饮食口味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梦溪笔谈》记载:“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蜜糖,盖便于北俗也。”当时中国的南方人对应咸味,北方人才喜欢吃甜的——这为什么和我们印象中的“杭州口味偏甜”大相径庭?

原来答案就在我们熟悉的南宋时期。随着北方人大量南迁,杭州成为南宋都城,甜的口味随着北方饮食文化打入南方市场,这才让南方风味开始形成自己的派系。明代末期,中国饮食被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其中京式偏咸,苏式、广式偏甜——和我们如今的认知吻合。

“杭州菜”是如何成为“杭帮菜”的?(上)

鲁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杭州菜”是如何成为“杭帮菜”的?(上)

川菜:回锅肉

清末时期,人们的印象中有了“四大菜系”:京(鲁)菜、苏(淮扬)菜、广(粤)菜和川菜。至此,大部分的“南方菜”都在江苏地区,川菜也后来居上。杭州并没能在四大菜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就更无谓杭州菜为“帮”了。

“杭州菜”是如何成为“杭帮菜”的?(上)

粤菜:烧鹅

“杭州菜”是如何成为“杭帮菜”的?(上)

苏菜:狮子头

杭州菜的影响力扩大,就要说到民国时期名人与杭州美食之间发生的故事。

富阳人郁达夫,到杭州求学时很爱去吴山游览,并常吃吴山酥油饼,也在自传里做了宣传:“酥油饼价格的贵,味道的好,和吃不饱的几种特性,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杭州菜”是如何成为“杭帮菜”的?(上)

酥油饼,亦称吴山酥油饼。杭州特色面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