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学术界生存下来?(三)优雅地把自己“卖”出去

 花明会计屋 2019-09-23

田轩的田字格 

学术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完成论文写作,只是越过了学术界的一个小踏板。今天的推送中,我将带领你沿着学术之路继续向前探索,聊一聊如何在学术界推销自己。

Tip 1

要抓住一切机会推销自己

不要装高冷脱俗

“高冷脱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人们对学者的刻板印象。

和学生们聊天时,我经常会听到一种观点:之所以作学术,是因为享受学术界里简单的人际关系,只要关起门来做好于自己的文章就可以成功,不像业界,要为纷繁的人际关系烦恼。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以前,在正式走上学术之路前,我大概也有过类似“图样图森破”的想法。但是,以我这些年的观察和体会来看,这种观点似乎是有一定误导性的。

记得网上流传的一个笑话,基辛格被问到在哈佛任教经历的感受时说:大学学院里人际关系的复杂,让人觉得中东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简直单纯无比。

如果你开始读博士,特别是临近毕业的时候,你会慢慢地发现:学术界是个 “江湖”。出于对这个“江湖”的不了解,你甚至觉得它有一点深不可测。名门大派与各非主流学派参差不齐,学派导师与弟子之间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学派与学派之间、导师与导师之间,或纵横联合、或喧嚣论战……

因此,在你为争取一些学术成果和同行认可而努力的时候,如何善用有益联系,避免无谓冲突和摩擦,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当然,你可以选择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态度对待,只是不要再苛求和纠结在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间的选择权。

其实,仅就推销自己以获得更大关注度而言,学术界和娱乐圈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在学术界行走,也需要做营销。只不过我们的营销是推销我们的产品(论文),从而推销我们自己(找到好工作、拿到大项目......)。我经常跟学生们说,做学术的人都是全才,production和marketing“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所以,请抓住一切时机宣讲你的研究,课堂、研讨会、午餐会……都是你在论文发表和职业进阶前的主战场。

请抓住一切时机去参加学术会议。一篇论文,全世界真正看过题目和摘要恐怕不会超过一千人,下载了PDF并且认真看过全文的恐怕也就几十人。但是一场学术会议的报告,却可以同时向几十上百甚至更多人介绍自己的成果,留下比单纯读PDF更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除了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第一手的feedback,你还能够能了解到最新研究动态,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别忘了,最终你的一切(论文、基金项目),都是由同行来评议。face to face让同行特别是学术前辈知道你,对于之后的学术进阶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Tip 2

推销自己非易事

学术界Social法则  

对于许多生性内向的年轻学者(包括患有轻度社交恐惧症的我)来说,social并非易事。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别着急,以下的方法也许能帮上你忙。

1.Social的功利性不要表现得太明显。

首先你应该想清楚你social的目的,不要太功利。如果在学术会议中一直self-promote自己的成果会惹人反感。在学术会议中social的目的有两个:让别人对你这个人有一点印象;结交一些学术圈内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能更广泛的让别人对你有印象,应该在大部分时间试着轮换地和不同的不认识的人say hi,尽量和更多的人做一次自我介绍,而不是只盯着你领域里的大佬穷追猛打。

2.不要过度介绍自己。

对于一个不是和你同一个研究方向的人来说,听你的长篇大论还要不断的随声附和,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除非你是领域大佬)。一个逻辑清楚的简单介绍,30秒之内就足够了。如果对方能够提出一些和你研究课题相关的问题,你就可以继续介绍你的research了。如果对方说“em, sounds interesting”,那么你还是赶紧切换话题为好。Interesting这个词在英文里是个万金油,什么事都可以“interesting”。所以当对方说“sounds interesting”的时候,大概率是他觉得你说的没那么“interesting”,只是出于礼貌敷衍一下罢了。

3.参会前做足功课,对会议主题方向进行广泛了解。

不论是多么专题的会议,跟你做的方向完全相关不会超过1/3。这就需要你对会议关注的大领域有泛泛的了解。比如开会前可以把大部分文章的摘要略略的过一遍,做到能说个两三句就好。

4.对学术圈的人的消息要多follow。

在学术会议特别是国际学术会议上social,最大的尴尬是:互相介绍之后无话可继续。这样的情况下,你就需要增加一点点“八卦”储备:比如各自所在领域大牛的最新动向、所在城市或者学校最近的新闻等等,像“5篇SCI论文”就是一个不错的聊天切入点

5.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情绪适当的调整social的程度。

 兴奋的时候就主动多聊两句,累了就把话题让给别人,不用太担心冷场。Social最合适的度,是恰好比自己舒适的边界稍微超出一点点。

6.利用好晚间和其他活动的时间。

在一整天的会议结束之后,你可以找到白天聊过的人,问问他们晚上有没有安排,是否可以一起晚餐或者出去喝一杯。如果会议组织有晚宴的话,尽量积极参加,这也是一个二次交流、加深了解的机会。

Tip 3

如何搭建一个好的学术演讲框架?

天地尚未开拓,学术英雄们只能沉睡在钢铁般的摇篮里。对于学术界而言,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很好的表述和推广,很容易被文献的海洋湮没。

你可能要说,这很难,没有什么比在会议上表现自己更让博士生或者青椒感到痉挛的了。

是的,这的确是一项可怕的任务。幸运的是,如果你知道方法,提高表达呈现能力并非不可能。下面是我总结出来的学术演讲内容框架,来帮助你提高演讲技巧。

  • 研究动机。你需要一针见血地地表达你的研究动机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它:这个研究问题为什么重要?为什么有趣?

  • 主要结果。要迅速地把你的主要发现和结果在第一时间呈现出来,你的听众需要知道你的bottom line,从而判断你研究成果的价值。

  • 相关文献。这部分内容,你可以整合在之前的两部分中,也可以单独呈现,但是一定要做到简明扼要地呈现出这些文献与你的研究贡献之间的紧密联系。当然,如果演讲时间紧张的话,这部分完全可以略过去。毕竟,大家关心的是你做了什么,而不是别人做了什么。

  • 主要内容。在首次呈现一个模型或者实证方法的时候,你需要仔细地解释每一个符号。但在你导出主要结果后,你就应该忘记数学这回事,因为此时人们已经厌倦了枯燥的演算。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展示图表、列举实例、讨论应用。最后,别忘了给出你研究结果的经济学直觉。

  • 结论。在结论部分,讲一些对听众有启发思考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同行都知道的领域内难题,也可以是研究成果的政策运用和建议。

Tip 4

不懂得演讲的学者,不是好的科学家

学术圈真正成功的大牛里,只会关起门来写文章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大牛不但研究水平一流,而且presentation skills也堪称完美。

如何提高自己的presentation skills?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要点:

  • 保持兴奋。如果你都对自己做的东西没有激情,别人很难会认同这个研究的价值。建议看一看苹果手机 2007 年的发布会,乔布斯是怎么卖手机的。我们一样需要“卖”我们的工作。(但是如果观众并不全是你的粉丝,请对别人以前的工作表示充分的尊重)

  • 清晰。重要的事情可以说三遍。说三遍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让听众各个角度相互印证。多花些功夫画示意图也很重要。

  • 组织。简单地把报告组织得井井有条很简单。报告开始的时候放个目录,并且每页幻灯片上都显示目录简略结构就好了。

  • 练习。建议报告前,至少自己练习一遍,不要坐在电脑前一边练习一边改幻灯片,而是站着,用翻页器,和真实讲的时候一样,并且严格计时。重要报告的练习可邀请导师、同学、朋友参加并征求意见。

  • 临场。记住开头几句话。这样一是可以安排一个出彩的开头,二是可以自然地进入报告状态。如果怕忘词的话,带瓶水。喝水的时候慢慢想。没人知道你忘词了。不要准备一个稿,逐字逐句背诵。记住每张幻灯片的要点(要点可以记录在 PPT 的笔记里面,报告的时候,在演讲者视图中可以看到。不过尽量记住要点),然后在演讲时把要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口语化的语言,自然的语气、神态,对听众理解报告都大有好处。

  • 准备好使用黑板来提供额外的讲解。这里要注意的几点:在黑板上按顺序书写,而不是恰好站在哪就写在哪。擦一块黑板时候想一下是不是一会不会再用了。如果要用,暂时保留。如果坐在最后排看不到黑板下沿的话,不要在黑板最下方写字。在黑板上写完字,换个站的位置。确保各个角度的听众都能看到字,不被身体遮挡。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千万不要超时!!在一场90分钟的研讨会中,如果你的演讲不被打断,它的时长应该在45分钟左右(其他的时间留给提问和回答)。这就意味着:如果花的时间远少于45分钟,你的解释不够充;如果你远远超时,你准备的内容就太多了。

Tip 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PT很重要

较正式的报告大都事先准备幻灯片,用投影仪讲。注意事项如下:

  • 要清晰易懂。幻灯片要简单清楚易读,一定将文字和符号的数量降到最低。标题是要点,要在视觉上突出呈现。每张幻灯片解释一个最小的知识单元(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再用一张幻灯片将这些知识单元组合起来

  • 尽可能使用图片/图表代替文字(一张好的图表可以省去1000字的解释)。当然,不要使用没有学术目的,只是为了炫酷的图片。另外,幻灯片的动画效果也要慎用,一切要以理解学术目标为目的,要让动画自然地与其它部分融于一体。

  • 按照演讲时间严格控制幻灯片的数量。一般来说,一个90分钟的演讲,只需要准备20-25页左右的幻灯片就足够了。你也可以准备一些额外的幻灯片,以防止演讲提前结束后出现多余的时间。但是绝对不要让观众觉得你所讲的内容是打发时间用的。

演讲和聊天,也是做学问的两种必要的打开方式。如今要想在学术界获得成功,学者们可能也需要一些与在业界获得成功类似的技能。

与业界不同的是,在学术界与这个世界上一群智商过剩、精力也过剩、但情商可能不足的人打交道,不是逢年过节发微信送个礼那么简单。学术social能力与学术思维,报告能力,科研写作能力一样,可能需要更深入、专业和长久的训练。

年轻的学者们,请不要为书本之外的生活而感到自责。学者不是科学的奴隶,学术之路也不应该是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的修仙之旅。制定并营销自己的个人学术品牌,可能是获取同行认可、打造自身声誉和推进职业进阶的一个关键步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