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读温庭筠《题卢处士山居》

 先达zi4eva4m17 2019-09-23
题卢处士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诗题一作《处士卢岵[hù]山居》
 


译文

在西溪向采薪的人打听卢处士山居的所在,

听闻樵客所指,远远地认准方向朝前走去。

古树幽幽,老根缠连着古石,自然而成一体。

湍急清澈的泉水流过,露出水底的白沙。

随着云暗雨密,一路千峰林立的景色显得晦暗模糊,

只见得那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烟云深处。

到达处士山居,等到日暮,也未见到他人,晚鸦也已飞往自己的巢里栖息。

我忽然看到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显得一片洁白。

 


鉴赏
某一年春天,温庭筠乘兴访求卢岵处士,不遇,因而在处士居所题写了此诗。
 
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处士,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出卢处士人品的高洁及作者的景慕之情。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颇与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异曲同工,两位诗人均不惜跋山涉水,跑到超尘绝俗的青山白云间来寻隐者、访处士,足见对“隐者”、“处士”的高山仰止之情。


需要“问樵客”,才能“遥识楚人家”,足见得卢处世所居之处的幽僻。

而“遥识楚人家”一句可以感觉得到诗人得知目的地后的满怀希望,连脚步都是轻快的。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是诗人沿途所见,属近景描写。

诗人一路穿林涉泉,看到古木参天,岩石嶙峋,急湍似箭,白沙历历,环境的高古、清幽反映出卢处士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而这也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依然是诗人沿途所见,属远景描写。

千峰林立,云暗雨密,小径蜿蜒,斜入云烟,写出了卢处士的高洁、深藏不露。

想起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蔼蔼烟峰、悠悠白云,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处士)身份相符,烟、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诗人一路穿林涉泉,翻山越岭,终于到达卢处士山居,一直等到夕阳西下,鸟亦倦飞而知还,却仍未见到卢处士的人影,“众山寻他千百度”,苦苦求索而不得,却蓦然发现山居前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显得一片洁白。

 
“荞麦”是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小白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才显出满山的荞麦花一片洁白。
 
诗人为拜见处士而苦苦寻了一天,结果连处士的影子也没有见到,按理说应当心情沮丧,乘兴而来,扫兴而去。然而诗人却没有沮丧,心情反而若满山荞麦花似的一片明朗,象征悟到人生真谛后,心地明朗,若荞麦花一般生机勃勃。


如果没有确定不移的人生目标,如果没有九死不悔的苦苦寻找,诗人就不会有“满山荞麦花”的当下顿悟。诗人认识自我与认识处士是同时完成的,在坚持要认识山居处士的迷失中,历经种种周折,承受种种磨练之后,豁然开悟,获得一种精神自由,境界升华。


隐士就是隐士,恬然自安,访客难见也是正常。何况,人生也无所谓扫兴不扫兴,只要随遇而安,到处都有好景色,到处都有好心情。在寻找处士的过程中,诗人发现了内心,也寻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

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