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酒菜勾起的回忆(十一)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24

作者:张素明

下酒菜勾起的回忆(十一)

张红旗桥北街的房子里有很多书,书橱里、办公桌上、床上堆的到处都是,而且以文学艺术的居多,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子、散文诗歌集子。这些书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那个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同时匮乏的年代,我时常渴望着到他那里去读书,彼时彼刻仿佛喝酒吃菜反倒淡了许多。

下酒菜勾起的回忆(十一)

在那里我第一次读到了拜伦的诗:“我看过你哭——一滴明亮的泪/涌上你蓝色的眼珠/那时候/我心想/这岂不就是/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在你之前也不再发闪/呵/宝石的闪烁怎么比得上/你那灵活一瞥的光线/仿佛是乌云从远方的太阳/得到浓厚而柔和的色彩/就是冉冉的黄昏的暗影/也不能将它从天空逐开/你那微笑给我阴沉的脑中/也灌注了纯洁的欢乐/你的容光留下了光明一闪/恰似太阳在我心里放射。”我背诵着“花朵盛开在今天/明朝啊/就会凋落/一切我们之所恋/如闪电在嘲弄夜晚/虽然灿烂/可惜短暂”,正值多愁善感的年代,那些诗歌时而梨花带雨,时而电闪雷鸣,把我的青春年华浇灌得五彩斑斓。

下酒菜勾起的回忆(十一)

在那里,我如饥似渴地读着,我的眼前有时候真的会闪现出简爱与罗切斯特的身影,甚至桑菲尔德庄园里罗切斯特夫人那疯疯癫癫的影子,我相信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我被蒲松龄故事里的狐仙鬼怪感染着,我觉得那里的妖怪大部分都是善良的而且很多都是劝人向善的。为什么我们现在发展了文明了,反倒没了那些狐仙鬼怪?我也曾幻想过玛丝洛娃的美丽,痛恨过聂赫留朵夫的虚伪。但当我看到聂赫留多夫突然良心觉醒,到狱中探望玛丝洛娃并表示要与她结婚来赎罪,并竭力为她申冤。上诉失败后,又追随她到西伯利亚,一路照料。我又感动得流眼泪。当时我不知道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在小说的最后大段大段地引用《圣经》里的话,后来当我经历巨大灾难和慢慢觉悟中,我才明白列夫托尔斯泰原来是渴望从《圣经》中找到解脱,让精神得以复活。他想要用充满激情的批判,暴露专制制度的黑暗;又想要宣扬“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来对待专制与独裁。相互的矛盾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下酒菜勾起的回忆(十一)

“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世间。”玛格丽特死了,死在阿尔芒的怀抱中,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但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一如她美丽的容颜和她勇敢的精神。小仲马的《茶花女》也是那时候我读过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我读到最多的是善良,同时我也为那些被无数虚伪者蹂躏过的妓女们感到无限悲哀。

有时候我会常常怀念那个美好时光,我觉得那些书和那些最优美的诗句、故事才是我真正的下酒菜,她们教会我爱,教会我善良,教会我救赎心灵,让我心向光明,心向远方。

作者简介

下酒菜勾起的回忆(十一)

张素明,山西大同人,赋性懒散庸钝。喜酒而不善饮,酩酊作文,竟不知胡言几何,窃以为文,偶有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半生经历许多世事,多以失败告终,好在屡败屡战,不成功但心存仁慈感恩,权且算作一种自我安慰。喜石,与一帮闲人时常拾捡,得而欣喜若狂,填词作赋,作文诵诗,不可开交。文拙笔秃,尽心竭力。成文稚幼,让人扶镜吐槽,捶腰指面,亦不改初衷。为赋新词强说愁,以至忘饥,忘渴,痴如顽童。家中有石不多,只为其中乐趣。犹山间徜徉,观怪石嶙峋,临渊悬危,峥嵘嵯峨,风树从容,丹青盛开。曰:“谈笑有高朋,往来皆白丁,丝竹乱耳,杂事缠身。友不多,风雨同行。居有竹,院有石,碗有肉,忙忙碌碌,不知为谁,倒也快哉!”

惊鸿文影 赏文悦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