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技术

 GXF360 2019-09-24

0 引言

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桥梁工程建设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应加强桥梁工程建设施工力度,提高人们日常行车安全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水平。在桥梁工程中应用钢混组合梁开展相应施工,能够实现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的目标。这不仅能够保障桥梁梁体结构各部位受力的安全性,还能实现组合梁墩顶负弯矩区混凝土预应力增加的目标,继而提高桥梁质量安全。

1 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工艺原理

为保证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顺利开展,需要相关人员对钢混组合梁体系有所了解,明确该结构体系的工艺原理,使后期桥梁工程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顺利开展。由于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钢混组合梁整体规模比较大,这就应在专用组合场地进行梁体组合施工,并利用合理的运输工具将钢混组合梁体系钢混组合梁运输到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继而开展钢混组合梁架设工作[1]。在进行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时,应利用标准化千斤顶开展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工作,能有效降低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难度,彰显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效果。而且利用标准化千斤顶进行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还能对钢混组合梁顶升过程中的应力实施有效控制,确保钢混组合梁体系能够在短时间内起顶到准确的设计位置。在进行桥面板与梁主体组合时,应在其中使用特制的施工设备,必要时还应在这一过程中调整桥梁钢支墩位置,确保梁主体与桥梁面板处于相互衔接的状态,进一步提升钢混组合梁安装质量和体系转换效果。利用环氧砂浆流动度适中的特点,灌注环氧砂浆。全部板块组合完毕后,即可开展湿接缝施工。

2 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流程

在进行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开展相应施工,避免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出现问题,强化钢混组合梁体系在桥梁工程建设施工中的作用效果[2]。从桥梁工程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的角度出发,其施工流程如下所示:钢混组合梁体系组合完成后移至桥梁工程施工现场→钢混组合梁安装→钢混组合梁焊接与涂装→支座灌浆完成架设→开展钢混组合体系顶梁结构转→桥面板组合→湿接缝模板安装→第一次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养护→纵向预应力筋张拉→第二次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养护→横向预应力筋张拉→落梁(如图1所示)。从以上施工流程中可以看出,桥梁工程中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较为复杂,为此,必须规划合理的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方案,使得有关部门遵循相应方案开展转换施工,将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的优势和作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总的来说,幼儿在玩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选择游戏角色、怎么样扮演都是不确定。每个幼儿每次可能会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就会有不同的表现,不同幼儿扮演同一角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需要教师要在耐心的观察与等待的基础之上对幼儿游戏的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如果确定需要介入指导这时教师应该考虑清楚以什么样的方式、身份介入指导才是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角色游戏应该是一种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的游戏。让我们真正走进幼儿的游戏世界,支持幼儿,让幼儿真正体验到自主游戏的快乐、成为游戏的主人!

图1 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流程图

3 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技术要点

为保证桥梁工程中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顺利开展,应对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有效分析,逐步提升各项技术在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中的作用效果,进一步提高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质量。从多方面研究中可以看出,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体系转换前墩顶布置技术要点

在开展桥梁工程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之前,应结合桥梁工程整体结构和其他方面因素开展墩顶布置施工,保证桥梁上墩顶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大力推进后期桥梁工程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并将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优势表达出来[3]。为保证钢混组合梁体系能够与桥梁墩顶结构结合到一起,就应在桥梁墩顶处设置多个支点,并保证其中具备永久支座,有效提高桥梁墩顶的稳定性。除去永久支座,其他支点为临时布设的支座,能够按照桥梁结构以及钢混组合梁形态调整墩顶所处位置,使得钢混组合梁与桥梁墩顶处于相互衔接的状态,从而避免桥梁各部位出现受力不均的问题。由于钢混组合梁体系整体规模比较大,就应布置多台千斤顶,强化桥梁工程中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效果,避免开展相应施工时出现钢混组合梁体脱落或者偏移的问题。除此之外,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在墩顶各支点顶面设置抄垫钢板,并保证千斤顶上的钢板中心与梁底垫板中心相互吻合,逐步提升千斤顶承载能力,避免钢混组合梁安装和后期转换施工时出现问题。与此同时,还应考虑桥梁工程中顶落梁施工的墩顶布置效果(如图2所示),保证顶落梁墩顶布置能够满足桥梁工程钢混组合梁体系安装和转换施工要求以及后期相应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要求。

3.2 钢混组合梁起顶技术要点

在进行钢混组合梁起顶时,必须保证顶梁施工的同步性,有效控制各项外在因素对钢混组合梁起顶施工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应借助一系列现代化技术手段对钢梁上下边缘应力展开有效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改善相应施工技术,强化钢混组合梁起顶施工效果,缩小钢混组合梁与具体安装位置之间的距离差距[4]。从钢混组合梁起顶施工的角度出发,该项工程项目施工流程较复杂,为此,应规划合理的施工流程,并要求相关人员在掌握各项施工流程的条件下开展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降低该项工程项目施工出现问题的几率,不断提升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效果和桥梁工程整体质量。除此之外,在进行钢混组合梁起顶施工时,还应加强该项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力度,避免钢混组合梁起顶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而且在开展相应施工之前,还应对千斤顶设备实施有效检测,及时处理千斤顶故障,以保证千斤顶在钢混组合梁体起顶施工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图2 墩顶布置

3.3 桥面板组合施工技术要点

为保证钢混组合梁与桥梁面板处于相互衔接的状态,应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桥面板组合施工,据此强化桥面板组合施工效果,从根本的角度上提升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质量和桥梁整体稳定性。而且在进行桥面板组合施工时还会在其中应用到标准化千斤顶,能有效提升桥面板以及相应梁体结构的起顶效果,确保钢混组合梁与桥面板之间的衔接效果有所提升。此外,在开展相应施工时还可以对副调节面板实施滑移处理,强化钢混组合梁与桥面板之间的结合力度,从而控制桥面板受到外力作用的干扰。为提升桥梁中预制桥面板与梁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利用环氧砂浆对这两项结构实施有效填充,提高桥梁中预制桥面板与钢主梁的稳定性,以推进桥梁工程钢混组合梁与桥面板组合施工顺利开展。在对该项施工项目实施质量控制时,可以利用纵横移装置对桥面板位置实施优化调整,在保证桥面板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强化桥面板与钢混组合梁之间的衔接效果,避免工程项目后期施工时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4)兼职偏好:学生兼职会优先选择家教类兼职,其次会选择服务类与代理类兼职,这几类兼职一般收入较高,且能发挥自身价值。

3.4 湿接缝施工技术要点

从桥梁工程的角度出发,其中墩顶位置存在多处湿接缝。这就应对桥梁墩顶处湿接缝分布趋势和大小等方面展开有效分析,并按照湿接缝分布状态开展桥梁工程墩顶湿接缝施工,提高桥梁工程墩顶处以及梁体结构的预应力水平。由于桥梁墩顶处湿接缝分布较为复杂,应要求相关人员依照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和前期规划的施工方案进行湿接缝施工,这不仅能够降低桥梁墩顶处湿接缝施工难度,还能提升桥梁梁体各部位受力的安全性,避免桥梁钢混组合梁墩顶负弯矩现象影响桥梁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效果,从而避免桥梁工程后期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出现问题。与上述几项施工项目相类似,在开展桥梁钢混组合梁墩顶湿接缝施工时,也需要保证相应施工项目质量效果,及时有效的解决相应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逐步提升桥梁墩顶处湿接缝施工效果,在保证桥梁墩顶结构质量安全和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效果的同时,促使相应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5 落梁施工技术要点

在上述施工项目全部完成之后,应借助一系列标准化技术手段开展钢混组合梁落梁施工,同时还应避免落梁施工产生横向偏差问题,提升钢混组合梁体系在桥梁工程中的安装效果和转换施工效果,继而满足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对各地区桥梁工程施工的多方面要求。如果在钢混组合梁落梁施工时产生横向偏差,则可以采取销轴定位的方式对钢混组合梁横向偏差实施优化调整;如果在落梁施工时产生纵向偏差,则需要在其中使用标准化千斤顶对组合梁实施反顶处理,不断调整桥梁工程中钢混组合梁纵向偏差,以此有效控制外力作用对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产生影响。在梁底距支座顶面约5cm时,插入销轴,随着梁体下落,错位将逐渐减小并最终复位,然后安装支座螺栓;当纵向错位>10mm时,采用千斤顶反顶方法,当梁底距支座约5mm时,停止落梁,使用标准化千斤顶反顶支座上板将其复位,然后插入全部支座螺栓、落梁,最后拧紧支座螺栓,完成落梁。

莫颖宁(1975-),女,广西柳州人,经济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医药经济与药事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能够实现桥梁工程各部位受力安全的目标,继而抵抗外力作用对桥梁工程整体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为此,必须加强桥梁工程中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力度,确保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工作顺利开展。此外,本文还通过多个方面介绍了桥梁工程中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技术,以避免钢混组合梁体系转换施工缺陷,确保钢混组合梁体系在桥梁工程建设施工中的作用效果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梁心普.中支点顶升法控制钢混组合梁桥面板裂缝[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9):115-117.

[2]邓万栋.钢混组合梁桥病害成因及其加固措施探讨[J].人民交通,2019(3):88+90.

[3]贾 烊,黄 新,李建慧,王 涛.混合式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收缩徐变灰色分析[J].森林工程,2019,35(1):75-79.

[4]冯康平,曹晓亮,张彦玲.钢混组合梁负弯扭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4):1299-13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