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取关键词

 登楼观 2019-09-24

窗外风雪再大

也有我陪伴着你

全文字数:1548字

阅读时间:2分钟

当我们拿到一本课本时,一篇文章中有80%的关键词和20%的关键词,其中这20%的关键词的作用就是透视信息的核心。

在学习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关键词的选择常常是重点强调的问题,因为关键词对于我们的知识管理、思路整合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或关键短语的确定是绘制脑图成功的关键必需练习确定关键词或关键短语的技巧。确定的关键词或短语的原则是:所确定的关键词或短语,当你看到时能够回想起全部的内容;同时,看到关键词或短语时能够产生生动的图像。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关于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的特点及选取技巧。

关键词的特点

1)文章重点、要点。

2)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

3)印象最深刻的词。

4)概括性的词:原文有的、自己概括。

5)简洁、精炼。

选取技巧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表面就是一定数量的关键词的选择,一般由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在选择关键词时,精英特速读网建议大家一般选择名词、动词。

关键词的选择也是一个集中、聚焦的过程。当你看到思维导图的时候,就可以知一晓万,整个思维导图将会牵动自己的思考和记忆的快速复苏。

关键词的构成是有层次、有特性的,掌握好关键词的使用、扩充、复苏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工作、生活的效率带来明显的改变。下面我们从“思维魔方”的角度,识别、了解、掌握关键词技巧:

 1、点:就是标题、题目、开头等地方用的关键词,一般带有概述性、目标性。

 2、线:就是段落、过程中的关键词,一般是过程性、动作性、趋势性、推理性的词汇。

 3、面:就是各段落的衔接中的关键词,一般是时间、地点、顺序性、判断性词汇。

 4、体:就是文章整体、综合、系统性关键词,一般都是归纳性、概述性的词汇。

当然,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很广泛,诸如造句、讲故事、提问时,就是一个对关键词扩展的过程。在思维导图应用中,我们也需要使用关键词,每个分支上,我们选择尽量让自己能快速复苏记忆的词汇、或短句。

应用训练

压缩语段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因为这种题型不仅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而且与社会生活结合紧密。我们今天重点要说的就是提取关键词,先来看一道高考题:

(2005年全国高考卷)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分析:“关键词”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令人耳目一新。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方法一:三步解题法

(一)是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人才是主题词,不可不取。 

(二)是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修复”、“不足”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

(三)是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如本题可连缀成:(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不足。这有点像提取句子主干,可以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来做,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

方法二:先概括再提取

提取之前先概括语段内容,这应不是什么难事,平时语文课堂中的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观点、归纳段落大意等,都是具体实践的过程。所给的材料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又分为两个层次:先说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再说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同样面临古籍修复人才不足的问题,其中“不足百人”,表明这方面专业人才奇缺。第二句话是算了一笔账,同样说明了古籍修复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段话的中心可以概括为“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我们再进行提取,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古籍、修复、人才、不足”这四个关键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