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字文详解【厌】

 MAY的学习簿 2019-09-24


”字在千字文里的句子是“饥厌糟糠”

说文解字

厭,笮也。从厂,猒聲。一曰合也。

笔顺笔画

字源图示

字体演变

造字解说

“猒”是“厭”的本字。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猎物。猒,金文(不是“肙”,像猛兽的圆头和大口利齿,表示噬咬、吞食……参考“熊”金文字形 * )(犬,猎物),表示肉食性猛兽猎食动物。肉食性猛兽捕获动物后可以一次性生食大量兽肉,但它们猎杀的大型猎物的体积,往往大大超过它们的食量;猛兽吃饱后对剩余的兽肉失云兴趣,弃之不顾,或几天后再返回猎杀现场进食剩余的兽肉。野生动物对食物的本能追求,仅限于一次性满足的眼前生存目标,一旦吃饱,对多余猎物就不再保持兴趣,无论剩余多少,也无论当初为猎物付出多大代价。篆文将金文的“口”写成“甘”,强调享用美食,同时误将金文字形中大口利齿状的写成“月”(肉),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猒”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厂”(山崖)另造“厭”代替,表示肉食性猛兽吃够兽肉后将多余兽肉弃之山崖。造字本义:动词,肉食性猛兽吃够猎物的兽肉后,对多余的兽肉失去兴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删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将“猒”省略成“犬”,字形变成“犬在岩下”的结构。古籍多以“厭”代替“猒”。由于“厭”与“壓”的字形、读音相近,古籍中常假借“厭”(厌)代替“壓”(压)。

字义引申

【字义详解】·厌       

◎ 

厭 

〈动〉

(1) 一物压在另一物上 [press]

厌,笮也。——《说文》。段注:“此义今人字作压,乃古今字之殊。”

地震陇西,厌四百余家。——《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如墙厌之。——《荀子·彊国》

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荀子·解蔽》

(2) 又如:厌覆(车翻人压)

(3) 泛指压制;抑制 [restrain]

东厌诸侯之权,西远羌胡之难。——《汉书·翼奉传》。——师古曰:“厌,抑也。”

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汉书·辛庆忌传》。师古曰:“厌,抑也。”

(4) 又如:厌抑(压制)

(5) 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 [pray for suppressing or driving away]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史记·高祖纪》

(6) 又如:厌法(厌胜法。是一种用咒符来制服对手的巫术)

(7) 堵塞 [block up]

厌其源,开其渎。——《荀子·修身》。注:“厌,塞也。”

(8) 另见 yàn

基本词义


◎ 

厭 yàn

〈动〉

(1) (形声。从厂( hǎn),猒( 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2) 饱,满足。后作“餍” [be satisfied]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不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之欲无厌。—— · 苏洵《六国论》

求之者无厌。——·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厌极(满足穷尽);厌饫(吃饱;吃腻;满足);厌塞(满足);厌伪(对奸邪巧伪感到满意);厌恋(以此为满足而眷恋);厌副(满足);厌足(满足)

(4) 憎恶;嫌弃 [loathe;abhor;detest]

人常厌事。——· 梁启超《谭嗣同传》

惟厌事也。

犹厌言兵。——· 姜夔《扬州慢》

无厌其为迂。——· 宗臣《报刘一丈书》

这儿我住厌了。——曹禺《雷雨》

(5) 又如:厌世(现世;出丑露乖);厌厌地(无精打采地;微弱的样子);厌物(骂人话,指讨人厌的东西);厌钝(讨厌,扫兴);厌色(厌烦、不满的脸色);厌苦(厌烦以为苦事)

(6) 另见 

古汉字字形汇编

金文

战国文字

历代书体欣赏

篆书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书法字典

异体字

花鸟字

千字文 · 详解

高天晨国艺传承

三艺融通,薪火相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