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清朝第一美女, 结婚后却与自己姐夫私通并怀孕, 生的儿子众人皆知

 倦鸟依林 2019-09-24

古代的宫廷一直以来都是非常让人着迷的,所以有关宫廷的电视剧和电影都颇受好评。一部宫廷剧《延禧攻略》就非常的受欢迎,剧中的人物也被很多人谈论过。有让人恨透的也有让人心生疼惜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即温柔又美丽善良的皇后,也从来没有见过妃子和宫女敢和皇帝顶嘴。我从没见过皇后身边的宫女如此恶毒。在这部居中我都能看到。在戏中,富察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非常英俊,但他一辈子都没能找到他所爱的人。

t01a42761f70915fcc0.jpg?size=750x487

富察傅恒是皇后的弟弟,又长得非常的英俊,在皇宫中他也吸引了宫中许多女性的崇拜和追求。就连皇帝身边的妃子也一直深爱着他,还有富察皇后身边的尔晴,就因为喜欢傅衡,就一步一步慢慢地黑化了。

这也只是电视剧中的情节,事实上在历史上记录的根本就不是这样子的,历史上的富察傅恒根本就没有娶过喜塔腊氏尔晴,只娶过当时清朝的第一美女瓜尔佳氏,生有六个儿女。这个姓氏是满清八大姓氏之一,在当时连皇上的儿子都是娶的瓜尔佳氏,可见这个姓氏地位有多么的高。

t013501954101496beb.jpg?size=750x414

和剧里面的喜塔腊尔晴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以富察傅恒的地位,应该会娶很多的小妾,可是书上记载的富察傅恒只有瓜尔佳氏一位妻子,他们生了六个孩子,史上记载他们的感情非常的好。与剧中富察傅恒和喜塔腊尔晴完全相反,剧中富察傅恒根本连碰都没有碰过喜塔腊尔晴,更不用说生孩子了。

t010e315f6e51d87272.jpg?size=750x444

瓜尔佳氏在清朝可是第一美女,要是像剧里面尔晴一样被送进宫当宫女,被皇上宠幸后,以自己的身份,怎么可能会再去伺候别人。但是瓜尔佳氏和皇帝到底有什么关系?当然,如果皇帝喜欢一个人,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即使他已经作为妻子结婚了,如果皇帝想这样做,没有人敢阻止他。瓜尔佳氏不能也不敢告诉富察傅恒,后来他和皇帝发生了婚外情,怀孕了。生的儿子就是福尔康,他也是著名的《还珠格格》中的尔康。历史上的瓜尔佳氏和剧中尔晴不同。在剧中,尔晴只是被大家唾弃,而瓜尔佳氏在历史上却被世界所唾弃,即便是清朝的第一美女。但和姐夫私通在一生中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污点。

富察·傅恒(约1720年-1770年),字春和,清高宗(乾隆)孝贤纯皇后之弟,清朝名将、外戚,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期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

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服莎罗本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清军攻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后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书。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京师及满、蒙兵1.3万余人,分三路入缅甸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兵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军遣使请和,疏奏罢兵。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不久病卒。乾隆皇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文忠。

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以子福康安平苗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人物生平

折叠出身名门

傅恒坐像傅恒坐像傅恒出身于名门,其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兵时,便率族人归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与世祖两朝位列议政大臣,跻入当时清朝最高决策中枢。祖父米思翰受知于康熙皇帝,并被擢为户部尚书,位列议政大臣,他坚定支持康熙皇帝议主撤藩,对康熙朝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平定三藩之乱都起了积极作用,圣祖时加赞誉。

傅恒的伯父马斯喀马齐马武都是康、雍两朝非常显赫的人物。傅恒的父亲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与此同时,傅恒的姐姐,即孝贤纯皇后,是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因其生性恭俭,颇受乾隆帝钟爱,夫妻感情极深。良好的家庭出身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傅恒在日后成为乾隆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折叠平步青云

乾隆五年(1740年),傅恒官任蓝翎侍卫,随后不久升任头等侍卫。乾隆七年(1742年)任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圆明园事务。乾隆八年(1743年)出任户部右侍郎,不久后担任山西巡抚。乾隆十年(1745年)傅恒进军机处

次年,在山西巡抚任上担任军机大臣、户部右侍郎、内大臣,不久后转任户部左侍郎。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恒升任户部尚书,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会典馆副总裁、正总裁。不可否认的是,在短短七年之间,傅恒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卫,一路升为从一品大员,其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

折叠平定金川

富察·傅恒富察·傅恒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劫夺小金川土司泽旺,经清朝干预后释还。次年,莎罗奔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等地,清朝派兵前往弹压,遭到莎罗奔的抵制。乾隆帝先后派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前往前线平定叛乱,均连连受挫,张广泗、讷亲先后被处死。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傅恒毛遂自荐参赞军务,随后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经略军务,授保和殿大学士。十一月,傅恒启行,乾隆帝赐宴重华宫,亲至堂子行告祭典礼,并命皇子及大学士来保等送至良乡。十二月,傅恒到达金川前线,赠太保衔,加军功三级。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傅恒亲自督师攻下金川险碉数座的奏报递达京城。金川土司莎罗奔等因久战乏力,畏死乞降。历时近两年之久的金川之役以傅恒亲往督师宣布告捷。傅恒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胜利班师,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不久后,乾隆帝还为富察氏建立宗祠,并为傅恒建造府第于东安门内。

折叠平准噶尔

乾隆十九年(1754年),准噶尔内乱,乾隆帝打算对其用兵,询问群臣意见,由于受雍正朝西师之役败绩的影响,满朝文武多多持否定态度。在平叛过程中,稍遇挫折,他们便认为此为天意。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 傅恒挺身而出,力排众议,独自“奏请办理”此役,获准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军务办理的工作中。他带领军机处官员,“日夜随侍,候报抄录”,积极协助乾隆皇帝于后方运筹帷幄、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及调兵拨饷,保证必要的军需,深受乾隆帝称赞。乾隆二十年(1755年),师克伊犁,并俘获达瓦齐。同年六月,准噶尔之乱被清军平息。

乾隆帝回想起上年决策用兵之时,文武百官均不支持,唯有傅恒赞成。特地颁谕,再次授傅恒为一等忠勇公。傅恒在平金川之役中已获一等忠勇公爵位,再次封公,实属殊典旷恩。对此,傅恒上疏力辞,并向皇上当面恳陈辞谢之意,再三再四,说到动情之处涕泪俱下,声称自己在金川之役中“叨封公爵已为过分”,执意谢绝再赐他一顶公爵桂冠。不久,乾隆帝将百名功臣画像陈列于紫光阁,傅恒荣居首位。

折叠督师缅甸

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甸军队多次侵扰西南边陲云南。刘藻杨应琚、明瑞前后三任云贵总督,因征缅战争先后自杀。一时间,朝廷内部人心惶惶。尚书、参赞大臣舒赫德,奉命赴西南边地永昌实地考察后,与新任云贵总督鄂宁联合上疏,提出征缅有办马、办粮、行军、转运、适应“五难”,认为清军征缅“实无胜算可操”,不宜继续对缅动武。乾隆帝对不领会圣意的舒赫德严厉训斥,革去舒赫德尚书、参赞大臣之职,给予鄂宁降职处分,降补福建巡抚。而进缅剿匪的重任,最后落在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身上。

傅恒就是在三位云贵总督相继身败命裂,新任云贵总督翻身落马的情形下,执掌征缅帅印,拂着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早春二月的寒风,踏上西南征程的。傅恒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三月入云南。四月抵达边城腾越。到达边境后,傅恒发现有个叫翁古山的地方,有许多参天大树,其中昼楠、夜槐两种树木是造船的上等材料;附近有个叫野牛坝的地方,凉爽无瘴,是个造船的好去处。他一边命其子傅显率清军三千、湖广工匠四百六十余人秘密赶造战船,一边制定水陆并进、直捣缅甸都城阿瓦的军事计划。这一计划,正合乾隆之意,并给予充分肯定。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傅恒祭纛誓师,兵发腾越,对缅发动突袭,初战告捷。九月,野牛坝战船造成,清军水陆并进,击溃缅甸水军。十月,攻克前被缅军攻占的军事重镇新街。十一月,进攻老官屯。老官屯是由北往南水陆交通咽,易守难攻,缅军设立木寨、水寨,据险坚抗,清军未能攻克。且这一带烟雾缭绕,湿度很大,水土恶劣,清军特别是久居北方的满洲兵身体很不适应,官兵染上瘴疠之疾纷纷病倒,有的甚至一命呜呼。清军原有水陆军三万一千余人,死亡过半,遭受重创。傅显、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副都统永瑞、提督五福、叶相德等重要将领,均被恶性传染病夺去生命。主帅傅恒,也未能幸免,染上恶疾,腹泻一天比一天厉害,以致一病不起。

乾隆帝获悉大惊,颁谕令傅恒立即班师回京。碰巧缅甸国王、缅军主帅慑于清军兵威,也有罢兵乞和之意。决计撤兵、不愿将征缅战争再拖下去的乾隆帝,正好借机下了台阶,同意前方清军与缅方议和息战。

折叠英年早逝

傅恒在接到缅甸国王乞降方物后宣布撤军,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回驻虎踞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回朝。两个月后,傅恒病情恶化。七月十三日,傅恒病逝,未满五十岁

盖棺定论,乾隆帝对傅恒一生予以充分肯定,亲登其府在灵前祭酒,并谕示丧礼按宗室镇国公规格办理,赐谥号“文忠”。后来乾隆帝赋诗悼念傅恒,嘉许他为“社稷臣”。嘉庆元年(1796年),推恩赠郡王衔,并配享太庙

主要成就

折叠军事成就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傅恒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三个月后攻下金川。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针对准噶尔内乱朝廷是否要派兵镇压的问题上,唯有傅恒坚决站在乾隆帝一边,持支持态度。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准噶尔之乱被清军平息,傅恒眼光独特。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傅恒督师缅甸,前期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后期由于清军水土不服的原因,造成大量人员减损,主帅傅恒亦染上恶疾,一年后去世。

不可否认的是,傅恒颇具军事眼光,也确属军事人才。其指挥平准噶尔、大金川缅甸战役,均为乾隆"十全武功"做出重要贡献。

折叠文化成就

傅恒能文能武,其作品范围较广,他主编、参与了《周易述义》、《春秋直解》、《西域同文志》、《增订清文鉴》、《附明唐桂二王本末》、《平定准噶尔方略》、《皇朝职贡图》、《吏部则例》、《钦定诗义折中》、《钦定大清会典》、《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的撰写工作。深受乾隆帝赞誉。

主要作品

大树园记

史籍记载

清史稿·傅恒传》

《清高宗实录》

啸亭杂录

《檐曝杂记》

亲属成员

曾祖:哈什屯。

祖父:米思翰。

父:李荣保。

伯:马斯喀、马齐、马武。

兄:广成、傅清、傅宁、傅文、傅宽、傅玉、傅谦。

姊:孝贤纯皇后副都统萨喇善嫡妻。

子: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

女:成哲亲王永瑆嫡福晋、睿恭亲王淳颖嫡福晋

媳:和硕和嘉公主

侄:明亮、明瑞、明义、奎林

孙子:丰绅济伦、丰绅果儿敏、德麟、锡麟。

孙女:和硕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嫡福晋、和硕怡亲王绵誉嫡福晋。

人物评价

  • 《清史稿》:“傅恒以受降还师,德心孚契,自以其谨慎,非徒藉贵戚功阀重也。

  • 乾隆帝:“世胄元臣,与国休戚。早年金川,亦建殊绩。定策西师,唯汝予同。酇侯不战,宜居首功。

  • 蔡东藩:“傅恒、阿桂系乾隆朝名将,抑亦乾隆朝福将。有明瑞之丧师小猛育,而后傅恒乃慎重将事,有温福之战死木果木,而后阿桂乃坚忍成功。天下事经一度失败,始增一番惩创,明瑞温福之不幸,即所以成傅、阿二人之幸耳。傅、阿二人殁,嗣后有名将,少福将,故乾隆朝为清室极盛时代,亦即清室中衰时代。

  • 萧一山:“乾隆中,满大学士之声威卓著,备蒙恩眷者,前有傅恒,后有阿桂,而中叶尹继善、舒赫德亦并以阃外之功,入赞纶机,皆满人中之佼佼者也。”“乾隆之盛,斯亦用人之效已。初年有张廷玉之勤慎,鄂尔泰之练达,中年有刘统勋之干济,傅恒、兆惠之勋功,其余嵇氏父子,陈世倌、史贻直、陈大受、汪由敦、梁诗正、尹继善、孙嘉淦、陈宏谋、刘纶等,亦皆忠正有为。即晚叶和氏专政,朝纲大坏,亦尚有阿桂、王杰之持正不阿,故人才济济,得佐明堂,而后乃有政治之可言。

瓜尔佳氏(满文:ᡤᡡᠸᠠᠯᡤᡳᠶᠠ ᡥᠠᠯᠠ,转写:gvwalgiya hala),满族姓氏 ,人口众多,为满族八大姓氏之一

瓜尔佳氏按不同的地区有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入关后又有凤城瓜尔佳氏、金州瓜尔佳氏等分支。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古代建州女真瓜尔佳部,以部族名称为氏

瓜尔佳氏(满文:ᡤᡡᠸᠠᠯᡤᡳᠶᠠ ᡥᠠᠯᠠ,转写:gvwalgiya hala ),是一个古老的女真族氏族部落名称。瓜尔佳(满文:ᡤᡡᠸᠠᠯᡤᡳᠶᠠ,转写:gvwalgiya)本系地名,因以为氏。该氏族部落祖居东北牙尔虎地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是古老的女真族的氏族部落,历来被称作"满族第一氏族",被排在清朝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首位。公元十六世纪末,牙尔虎女真族族始祖瓜尔佳·松阿力之子瓜尔佳·噶哈为萨尔浒城酋长,后归附于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并与爱新觉罗氏家族联姻,成为佟·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基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曾协助佟·努尔哈赤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

瓜尔佳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族加古氏部落,亦称夹谷氏古里甲氏。其族甚繁,多散处于苏完(今吉林双阳)叶赫(今吉林梨树)讷殷(今吉林抚松)哈达(今辽宁开原)乌喇(今吉林永吉)安褚拉库(今吉林安图)蜚悠城(今吉林珲春)瓦尔喀(今俄罗斯滨海)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尼马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辉发(今吉林辉南)、长白山及各地方,即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流域及长白山区的广大地区。

起初,满语"瓜尔佳"被汉译为"围绕菜园子的水沟"之意,又译为"捣乱"之意。瓜尔佳氏族人不喜欢这种汉译之意,后来这种译意被逐渐从满族的各种文献中删掉了。后来,满洲瓜尔佳氏人因崇敬三国英雄关云长,便大多冠以汉字姓氏称"关"氏。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抚吞并战占据辽东七十余城,瓜尔佳氏(关氏)也随之进入辽沈地区。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问鼎中原,瓜尔佳氏(关氏)随之从主入关,住进了北京的寿比胡同。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康熙大帝为了确保满族发祥地的安全,特派遣瓜尔佳氏(关氏)的八世祖瓜尔佳·翁窝图和其弟瓜尔佳·琰布率军迁驻于丹东凤凰城卡巴岭,即宝山一带(乐善屯,今辽宁丹东凤凰城红旗村),其后代便世居于该地。后裔散居于凤城的草河、白旗、大堡、红旗、岫岩汤沟等镇,至今已传二十二世。

当然,瓜尔佳氏后裔族人所冠的汉姓,还有石氏、鲍氏、汪氏、李氏、高氏、顾氏、白氏、胡氏、郭氏、果氏、苏氏、叶氏、常氏、喜氏、侯氏等。例如:世居苏完的瓜尔佳氏族人多取汉姓为苏氏,世居叶赫的瓜尔佳氏多取汉姓为叶氏、关氏等,居住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瓜尔佳氏取汉姓为常氏,内大臣瓜尔佳·华善的后裔取汉姓为石氏,川陕总督瓜尔佳·音泰一族取汉姓为胡氏,瓜尔佳·车克的后代取汉姓为果氏……等等。

迁徙分布


瓜尔佳氏是女真族加古部落的称谓,一作瓜尔佳,后讹称为夹谷氏。而他们就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到明朝末期正式称为瓜尔佳氏

宋朝时期,北方女真族立国为金,与当时的北宋王朝分庭抗礼。而金国中多有夹谷氏,所以夹谷氏名盛一时。如今上海,沈阳等地有人姓夹谷复姓。夹谷氏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丹东岫岩偏岭乡满族瓜尔佳氏(关氏),原居长白山区,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由京拔驻丹东岫岩。到清末民初,改支瓜尔佳氏(关氏)人口逾千,国民政府对满州旗人政策放宽,允许并鼓励其到吉林和黑龙江等地荒垦,因此大批瓜尔佳氏(关氏)人口开始向北迁移,主要有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双城堡、富锦县、依兰县和嫩江县,吉林的通化县、海龙县和辉南县等。

另外,瓜尔佳氏(关氏)家族还广泛分布于东北各地,如本溪、西丰、铁岭等。

郡望堂号

折叠郡望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

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

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

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

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折叠堂号

辽东堂:以望立堂。

家谱文献


佛满洲苏完瓜尔佳氏续修谱书,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沈阳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所。

字辈排行


满族瓜尔佳氏(关氏)字辈:"裕联荣济广,庆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世,保元允呈祥,宗贤启宏运,懋仁崇义芳,宪德沛卓智,哲胤绍泽长"。

历史名人


金朝,该氏族的著名人物有:工部尚书夹谷谢奴 ,芮国公、百岁老臣夹谷吾里补,左丞相夹谷清臣 ,平章政事、英国公夹谷衡,工部尚书夹古谢奴,元帅古里甲石伦

清朝,瓜尔佳氏涌现出许多显贵家族。其中第一望族是开国元勋,苏完部长索尔果家族,他的儿子费英东 是太祖最倚重的四大臣之一,受命总领八旗左翼四旗,屡建战功,被授予一等总兵官。

苏完瓜尔佳有:开国第一功臣、三等信勇公费英东额驸,十六大臣杨善,十六大臣宜荪,尚书兼议政大臣郎格,十六大臣卫齐,顾命辅政大臣、一等公鳌拜,大学士车克,国史院大学士、巴什克刚林,工部尚书石国柱,刑部承政石天柱,兵部尚书石廷柱,内大臣华善和硕额驸,三等伯石文炳,工部理事官禧福侍郎、三等伯三泰,两江总督麻吉勒,西安将军皂保

叶赫瓜尔佳有:刑部尚书叶成额,理藩院员外郎罗多礼,云贵总督、户部侍郎巴锡

乌喇瓜尔佳有:十六大臣多鼐,都统鄂莫克图,都统索浑,内大臣满都礼,都统、一等威勇侯额勒登保,副都统、三等子吴巴海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努三

另外,荣禄 、文祥、桂良、雅德金梁、胜保等也是瓜尔佳氏。

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瓜尔佳氏也诞生不少名人,如著名八路军抗日将领关向应、经济学家关梦觉、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台湾影星胡因梦、香港艺人关山关宝慧关之琳周海媚、大陆艺人关晓彤、前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中国国民党现任副主席、台湾政治家关中,以及2010年美国乔治亚州第五选区州参议员共和党候选人关学君

清帝众妃


清帝后妃中亦有多位瓜尔佳氏:

康熙帝: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

嘉庆帝: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

康熙二子爱新觉罗胤礽嫡福晋:瓜尔佳氏;

康熙五子爱新觉罗胤祺侧福晋:瓜尔佳氏;

康熙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侧福晋:瓜尔佳氏;

康熙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嫡福晋:瓜尔佳氏 、侧福晋:瓜尔佳氏。

姓氏研究


满族老姓翻译成汉字,经常出现同姓异译的现象。美国满族学者关朝君先生认为,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是一个"历史之谜",于2006年初悬赏万元人民币,欲解开这个谜。沈阳新闻媒体还专门报导了这件事。

清朝灭亡后,满族历史不被重视了很长时间。满族姓氏彻底改成汉字姓后,老姓逐渐被淡忘。今天,绝大多数满族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本来姓氏,更不知道姓氏本身的意义所在。为了响应朝君先生,笔者就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的"千古之谜",谈谈个人的认识,不为赏金,只为民族文化尽绵薄之力。

折叠特殊的音节

满语中有一个音节,是用舌尖发出的"嘟噜"音,这样,最初的翻译者,就把这个音节译作汉字的"尔"或"勒",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简明满汉词典》,有"瓜尔佳"的满文,其罗马音标是"Guwalgiya"。其中的"l"在满语词组中间使用时,既可以译成汉语"尔",也可以译成"勒"。由于,《八旗通志》、《清史稿》等官方文献采纳了"瓜尔佳",其他就成了异译。

这种情况也同时出现在满族其他姓氏上,如本人的家谱就是"伊勒根交罗"。再如,《黑龙江志稿》中载"卦勒察,亦曰瓜尔察"。

这种情况还表现在满族姓氏的历史传承上,如满族的"珠尔根氏"就源于女真族的"阿勒根氏"。

另外,黑龙江地区地方满语,"尔"的发音更接近"勒"。如哈尔滨的民间发音为"哈勒滨","勒"仍保留一点舌尖"嘟噜"音。

折叠同姓异译

"瓜尔佳"与"瓜勒佳"是典型的同姓异译

清朝国史馆编撰的《国史列传》,应该说是研究考证满族姓氏最具权威的历史文字资料。在《国史列传》中,多次出现"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为我们考证二者的关系,提供了足弥珍贵的材料。

1.华善家族(苏完)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清初开国勋臣一等伯《石廷柱列传》载"先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曾祖布哈,明成化中任建州左卫指挥佥事。祖阿尔松阿袭职。父石翰始家于辽东,遂以石为氏。"最初,他的家族被隶于汉军正白旗

华善是石廷柱的第三子,豫亲王多铎的女婿,累官内大臣、定南将军。康熙27年3月,他上疏康熙大帝,强调自己的高祖"原系苏完人,姓瓜尔佳氏。"要求"乞恩改入满洲旗籍"。这件事,在当时没有成功(按《实录》记载成功了,瓜尔佳氏康熙27年起,改入满洲,但佐领仍留汉军),他的家族也恢复了老姓。华善的曾孙户部侍郎、三等子三泰,以及三泰之子领队大臣佛住的列传中都有记载。

《三泰列传》载:"三泰,汉军正白旗人。曾祖内大臣华善,以其先系苏完人,姓瓜勒佳氏,奏请改入满洲旗籍。"这里用的是"瓜勒佳氏"。

《佛住列传》载:"佛住,满洲正白旗人。其先苏完人,姓瓜勒佳氏,高祖内大臣华善,由汉军奏改入籍。"这里也用的是"瓜勒佳氏"。

这样的现象还出现在其他家族。

2.劳萨家族(安褚拉库)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劳萨,满洲镶红旗人,开国勋臣。《国史列传‧劳萨列传》载:"劳萨,姓瓜尔佳氏,其先世居安褚拉库。"

《国史列传‧钦拜列传》载:"钦拜,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勒佳氏,曾祖罗璧,国初随兄劳萨来归。"钦拜累官绥远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这里用的是"瓜勒佳氏"。

3.五岱家族(黑龙江)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五岱,黑龙江人,官拜领侍卫内大臣、尚书房总谙达,满洲正黄旗人。《清史稿》、《黑龙江志稿》《国史列传》等文献都有他的传记,均为瓜勒佳氏。

但是,他的儿子佛伦保却用瓜尔佳氏。《国史列传‧佛伦保列传》载:"佛伦保,姓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父领侍卫内大臣五岱,自有传。"

以上3个不同的家族出现的同一现象,足可以证明:瓜尔佳和瓜勒佳是同姓异译。

折叠混用现象

笔者还注意到,在不同的文献上,同一个人存在混用瓜尔佳与瓜勒佳的现象。

1.满福一人用二"姓"。

《国史列传‧满福列传》载:"满福,瓜勒佳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五十二年袭世管佐领……。"但是,同一个人在《清史稿‧满福传》却是:"满福,满洲镶蓝旗人,姓瓜尔佳氏。自世管佐领累迁拉林副都统。"

2.富德一人亦用二"姓"。

《国史列传‧富德列传》载:"富德,满洲正黄旗人,姓瓜勒佳氏。"累官领侍卫内大臣,封靖远一等侯,因罪被斩。但在《清史稿‧富德传》中则是:"富德,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驻防吉林。"

折叠其他异译

1.关佳氏。"瓜尔"快读近似"关",因此,有的家族用"关佳氏"。如三等公额勒登保,《清史稿》为关佳氏,但他的侄子侍卫内大臣哈郎阿,同在《清史稿》中为瓜尔佳氏。

2.郭佳氏。这是达斡尔满洲瓜尔佳氏经常使用的别译,还译做郭尔佳。《国史列传‧阿满泰列传》:"阿满泰,姓郭佳氏。本黑龙江达斡尔披甲。"民国编修的《黑龙江志稿》载:"阿满泰,达虎里瓜尔佳氏。""达虎里"是达斡尔的别译。

3.瓜勒嘉氏。《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表》:"瓜勒嘉氏,镶白旗兵爱西勒岱妻,守节,乾隆年旌。"在这个表中,瓜勒嘉氏频频出现。瓜勒嘉,就是"瓜勒佳"的异写。

4.固尔佳氏。近些年调查,双城市锡伯族中有姓"固尔佳"的。关于满洲姓氏的文献没有"固尔佳",应是锡伯瓜尔佳氏的同音异写。

四、瓜尔佳氏的历史渊源和含义。

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后族尚主,人才辈出,最为兴旺。关于瓜尔佳氏有许多说法,主要是:

1.以部为氏。

《皇朝通志‧姓氏略》载:"瓜尔佳本金部名,见《金史》,以部为氏。"这里说的"部",在《金史》上写做"夹古部"或"加古部"等。

双城市水泉乡大庆村满族农民关春华的家谱记载,他家的远祖是瓜尔佳部人,因此,族人以瓜尔佳为氏。

2.源于金代白号之姓"夹古"和"古里甲"。

这个观点和《皇朝通志》基本一致。

夹古被异写为"瓜尔佳",最早见于金元时期,如比较著名的元代"兴元省瓜尔佳公神道碑",就是最权威的实证。

在《金史》中,还有乾隆皇帝"钦定国语解"。这位崇尚"国语骑射"的清朝皇帝,把这两个金代姓氏的发音进行了订正:夹古,即喀哷固。古里甲,即顾斡勒基雅。这样,两个金代女真姓氏更接近了"瓜尔佳"的发音。这个订正被清朝史学家广泛采用,如清末李有棠撰写的《金史纪事本末》。

《金史纪事本末‧帝基肇造》载:"准塔、苏拉布,皆瓜尔佳部人。"同样内容,《金史‧始祖以下诸子》则为:"准德、束里保,皆加古部人。"加古即瓜尔佳。这个的部人以部为氏,在金代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工部尚书夹谷谢奴,西北路招讨使夹古查剌,芮国公、百岁老臣节度使夹谷吾里补,左丞相夹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国公夹谷衡、翰林学士承旨夹谷必兰等。他们的姓在《金史纪事本末》,以及《续资治通鉴》中,均改为瓜尔佳氏。

3.俄国学者的3个解释。

俄国学者史禄国曾对部分满族姓氏的含义进行了考察。他在《满族的社会组织──满族氏族组织研究》一书中说:瓜尔佳,古老的满族氏族。人口众多。从宁古塔移居各地。有四个分支:舒舒、苏完、可斯克亚和苏阿颜。这个氏族与奇塔尔和尼马齐哈拉形成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阔雅里满洲",他们同时用猪和羊祭祀。他还说,这个名称的意义满族人自己也不甚了然。一些满族人由此联想到一个表示"关厢"的词。另一些满族人由此联想到另一个表示"捣乱、懦弱"的词,如此等等。满族人并不很喜欢这种解释。

史禄国接下来又有一个调查记录:这一名称可以翻译成"围绕菜园的水沟"。

史禄国的上述解释显然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不符合满族先世的意识形态和生产生活环境。在"瓜尔佳"一词出现时,满族先民绝不可能有什么"围绕菜园的水沟"。

4.瓜尔佳即"官家"。

老北京传说,瓜尔佳与"官家"有关。但是,这个传说没有可靠的依据,因为满语"官"的发音是"哈番"。

5.地名。

满族的世居地有"瓜尔佳",如满洲镶蓝旗人喀喀齐,世居瓜尔佳,以地为氏。瓜尔佳为建州女真苏克素护河部属地,是钮祜禄氏、瓜尔佳氏、佟佳氏、章佳氏世居地。据考证,为今辽宁省新宾县上夹河镇。此外,还有"叶赫瓜尔佳",今地待考。

据史料记载,瓜尔佳氏散居在苏完(酸尼、苏完呢)、叶赫、讷殷、蜚优城、安褚拉库、尼马察、瓦尔喀、费德里、哈达、乌拉、呼尔哈、嘉通阿、嘉木湖、辉发、长白山等地。《清稗类钞》说,瓜尔佳氏以苏完为贵,荣禄当户部尚书时,遇到一个同姓都统,对他说:"我们是同族啊!"都统反问:"是世居苏完吗?"荣禄说不是。都统摇头说:"咱俩不是一家子。"

以上说法,孰是孰非?尚待进一步考证。笔者倾向于第一、第二种说法。

折叠其他民族

锡伯族、达斡尔族等东北少数民族都有瓜尔佳氏。尤以锡伯族为最多,他们的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清朝开国元勋、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是锡伯族人。

据《八旗氏族通谱》苏完地方瓜尔佳氏条载:"其先有同胞兄弟三人,长曰佛尔和,次曰尼雅哈齐,三曰珠察。佛尔和仍居苏完,尼雅哈察迁于席北,珠察自瓦尔喀再迁于西尔希阿齐哈渡口。"席北,即锡伯。可见锡伯族瓜尔佳氏与满族瓜尔佳氏同宗同源。

达斡尔族中瓜尔佳氏,别译为"郭佳氏"。著名历史人物道光朝权相大学士穆彰阿。

六、瓜尔佳氏的汉字姓。

瓜尔佳氏多冠汉字姓关。还有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森、佟、唐、荣、敖、文等。

世居苏完者,多姓关、苏;世居叶赫者,姓关、叶;内大臣华善之族,姓石;川陕总督音泰之族姓"胡";大学士车克曾赐姓"觉罗",其后多姓果;一等公鳌拜之裔姓"敖"、"金";二等男爵巴山之后姓鲍;大学士荣禄之后姓"荣";世居雅尔古地方的姓"唐";居住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姓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