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知道一个字的平仄?如何快速学习?

 行之zlvl38pms2 2019-09-24

给孩子看病,诊所里人满为患,我正在排队。利用排队的间隙,在想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快速学习”这些字眼让我很反感。这不是一个人的病,这是这个社会的病。我们什么都求快,这实在是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些事宜快,如急救,如救火,如赛跑等,但还有很多事宜慢,这学诗就是其中一件。

我这个回答可能有些文不对题,因为题主要求“快”,我却啰啰嗦嗦说一些“慢”的事情。但学诗这个事却的的确确需要慢功夫,尤其是这格律诗。

画龙画虎难画骨,格律诗的形式好学,难在意境上。许多人将功夫用在研究形式上,在意境的营造上却很少见用工夫。这大概是因为形式有很多明晰的理论,学起来总能抓住点什么;意境却是件很模糊的事情,主要靠悟,靠揣摩,学起来总觉得空空的,什么也抓不住。

题主学诗,从判断字的平仄开始,这没错,因为这是最基础的。如果不知道平仄,那么对仗、相粘、拗救等等就无从谈起了。要判断一个字的平仄,得先知道什么是平仄;还得知道,古代的平仄与现代的平仄有何不同,这是个难点;最后才能讲学习的方法,至于快不快,这个还真不敢保证。

什么是平仄?

现在有很多人是反对学习格律的,因为他们只看到格律对自己的束缚,实在是没有理解格律的本质。王力先生曾经说过:

“不了解诗歌的形式格律,将影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谈不上充分地欣赏。”

在当代基础教育阶段,欣赏诗歌只重内容,忽视形式,实在是难以透彻地理解诗意。这种习惯,也影响了孩子之后对诗歌的理解。题主学诗能从判断字的平仄开始,从形式开始,我是很赞同的。

平仄实质是对声调的分类。

声调是我们汉语里客观存在的东西。学过普通话的人都知道,现代汉语里有四种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这种叫法实际不标准,但用在日常教学中,却非常容易让我们区分四声。其实所谓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是指:阴平声(一声)、阳平声(二声)、上(shǎng)声(三声)、去声(四声)。

平,就是平直的意思。仄,就是不平的意思。据此,这四种声调就可以分为两类:平声与仄声。平声的调值平直,可以延长。仄声的调值或曲折不平,或短促,难以延长。现代普通话的声调中,阴平声和阳平声属平声,上声和去声属仄声。

但是,我们学习的格律诗却不是用现代音韵写成的,用的是中古音韵。中古的声调与现代普通话是不同的。中古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三声都属于仄声,只有平声属于平声。正是这种不同,让很多人在判断古诗当中字的平仄时常常失误。

难点:从中古音到现代音的变化

从中古音到现代音的转变,有一个说法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平分阴阳,是说中古音中的平声,到现代普通话中分为阴平声和阳平声两种。这种变化不影响平仄的判定,所以学诗时可以不管。现代普通话里读阴平声和阳平声的汉字,一般都可以归为中古时期的平声。

入派三声,是说中古音中的入声,到现代普通话时已经消失。原先读入声的汉字分为了三部分:一部分并入平声,一部分并入上声,一部风并入去声。并入上声、去声的入声字,因为都同属仄声字,所以也不影响平仄的判定,所以学诗时也可以不管。最紧要的是并入平声的入声字,它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古为仄声,今为平声,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如果碰到这类字我们不加以分辨,就会错误地认为古人作诗,在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判他们个出律之罪,实在影响我们学诗。

以下是《古入声今读平声字简表》,图片截于胡安顺、郭芹纳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汉语(下册)》。

怎样知道一个字的平仄呢?

题主在题目里,并没有说为什么要去判断一个字的平仄。但我想了一想,判断平仄这种事情,似乎也只有在学习格律诗、填词等情况下才会用到,所以我就默认题主在学诗。

如果不是学诗,只是区分现代普通话里的平仄,那就太容易办了:把普通话的四声读准,能分辨出声调,自然就能分辨出平仄。不知道读音声调的,去查字典。

如果是学诗,就要稍微难一点,但其实也是很容易的。读准普通话的四声,这就解决了大部分字的平仄判断问题。剩下最难搞定的部分就是古入声今读平声的字。这一部分有好几个办法供选择。

一、全部背下来。把上面图片中的《古入声今读平声字简表》全部背下来,这是最笨、最下功夫,却也最有用的办法。

二、碰一个,查一个,记一个,慢慢积累。读“风急天高猿啸哀”,就记住“急”是古入声字;读“白日依山尽”,就记住“白”是古入声字;读“恨别鸟惊心”,就记住“别”是古入声字。就这样一个一个记,慢慢的,大部分入声字也就记住了。

三、寻找规律,以律而记。如史存直先生总结的方法:

(1)b、d、g、j、zh、z六个声母阳平字是入声。

(2)fa、fo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

(3)d、t、n、l、z、c、s七声母拼e[ɤ]韵母,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只有阳平、去声)都是入声。

(4)zh、ch、sh、r 四声母拼uo韵母,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没有上声)都是古入声。

(5)b、p、m ,d、t、n、l 七声母拼ie韵,除了“爹”(diē)字是古平声外,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

(6)üe 韵除了“嗟”(juē)“瘸”(qué)“靴”(xuē)之外,都是古入声。

(7)g、k、h、z、s五声母拼ei韵母(c不拼ei),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没有去声)都是古入声。

(8)有些字文言白话读音不同,文言读开尾韵,白话读“i”尾韵或“u”尾韵,这些字是入声。

四、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形声字的声旁是入声字的,那这个形声字很大几率也是入声字。如“白”是入声字,“伯”“柏”都是入声字。

五、利用律诗的平仄规律来倒推入声字。如果一句诗的某个地方,按照普通话的平仄去衡量,不符合格律,特别是应仄而平的地方,我们就要查一查是不是入声字搞的鬼。如“一岁一枯荣”按普通话的读法,其平仄为:平仄平平平,最后三个字全是平声,这是诗家大忌,称为“三平尾”。我们就要查一查这里平的蹊跷的“一”是不是入声字。“一”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所以这句诗的平仄应该是:仄仄仄平平,完全符合格律。这样我们就认识了入声字“一”。

结束语

平仄是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在现代普通话中,平声指阴平声(一声)和阳平声(二声),仄声指上声(三声)和(四声)。在中古音中,平声指平声,仄声指上声、去声和入声。

现代人学习古诗,最难的是分辨变成平声的古入声字。不过对于会说南方方言的人来说,也是比较好分辨的,因为南方方言中保留了入声。方法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终会有进步。至于快不快,本人真是无法保证,在此真诚致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