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前因后果你了解了吗?对症治疗是关键!

 昵称65909489 2019-09-24

导读: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缓慢进行的共济运动障碍为突出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先来讲讲什么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

因为有遗传性,大多数是中年时期发病。临床表现除了共济失调症状外,还有眼球活动异常,眼球活动比较慢,部分病人还会出现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变性,部分病人行走出现异常,肌肉出现萎缩,周围神经出现疼痛。

另外一些病人还会出现痴呆,主要临床表现还是在初期,表现为不稳定、肢体摇晃、动作反应比较缓、准确性比较差,到中期后可能会含糊不清,眼球转动不平顺。到晚期后,病人可能会失去意识,理解能力下降,不能站立,只能依靠轮椅代步。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在中医中无特有病名,根据其主要症状,中医常归之于“痿证”、“痿蹙”、“颤证”等范畴。此病是遗传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是由于非外感之邪所侵,多为先天之本肾虚之故,且其临床以共济运动障碍为主,系筋、骨、肌肉之病。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病涉肝、脾、肾三脏。

中医辨证之肾虚骨摇: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多因高年肾气虚衰,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骨痿而致崎形,肾督阳虚,支撑无力,以致站立时身体前倾或作左右摇晃,而成骨摇之症。且肾生髓通脑,肾虚则脑髓失充,筋骨失荣,脑散动觉之气,无气则肢动失常,甚则痿璧不用;

中医辨证之阴虚风劫:
肾虚为本病之本源,肾精亏乏,则肝阴不足;肝肾阴虚,则筋膜干涩,筋挛而致运动失灵,呈现共济失调之症。阴血不足,虚风内动,其振摇抖动,尤以动作之始末为剧,书写之动作也失之协调,均系肝风之候,且肝失所荣,而可兼有目琉色盲,月经不调等。

中医辨证之脾虚肉痿:
肾虚则脾阳失健,脾虚则四肢不用、四肢不收,尤以肢体动作力缓,肌张力减低为其主要表现。故初病之时,以肌肉无力、步态蹒跚为主,并努力使用双上肢协助以维持身体之平稳,以解摇摆不定之势,是为特异之行态。后期脾虚,发为肉痿,且与骨枯而髓减之骨痿并存,遂成痿蹙之症。

刘家峰大夫辨证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健运脾胃,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使得人体具有一个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血行畅通,关节疏利,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

补益肝肾“肝肾同源”,肝与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在脾胃功能虚损较轻或是运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顾肝肾不足的问题,根据患者个人病情体质情况也可一二步同时进行。

修复正气,固本培元,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的理论中有这么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人体的抵抗力。祖国医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人体的正气旺盛,如功能正常,气血充沛,卫气固密,使得外邪的侵袭得到防御,不易发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