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郯城荒诞剧 中华徐氏始祖陵 ❸ 新安谱说

 敬史崇实 2019-09-24

新安郡(公元280-758),即徽州与严州大部,古称新安,后成为徽州、严州地区的代称。本郡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属于古代的浙西地区,所辖地域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浙江建德市(寿昌)、淳安县(含原淳安县、遂安县)。

郯城县臆造赝品古迹“徐陵”,与《新安徐氏宗谱》有着特殊的关系。郯城县所引用的家谱,即是南宋淳熙乙巳年(公元1185年)由西山蔡元定作序修订的《徐氏宗谱》。对“新安谱”作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利于我们认清“徐陵”的本来面目。

《安徽史学》2012年第04 刊发了历史系教授、博导 江小角先生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讲述汪由敦为《新安徐氏宗谱》作序这件事的,其中包含了不少常人不易知悉的信息,看过以后应该会让我们感到收获不小。

江小角先生言(汪由敦佚文):

                                     佚文二:    《题新安徐氏宗谱》

伊川先生谓:“管摄天下人心, 收宗族, 厚风俗, 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 收世族。”⑨夫情见于亲, 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递降,以至于尽。 谱之作也, 所以引未尽者,使之亲而留;既尽者,使不至于疏。 且世世子孙晓然于吾宗发祥于某代某官某地, 慨然想见忠孝文章之遗,而继继承承保以不坠。 虽累百世而不能忘。苏明允曰:“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盖所系若斯之重也。

吾邑长干徐君松亭,分司宁绍盐运,历十余年,以才能著称。 摄郡邑篆,所至有惠绩。乾隆丁巳( 乾隆二年。作者注。) 引见, 授太原府同知。 濒行, 奉所葺《徐氏新谱》,谒序于予。

谱称徐氏系出偃王, 至南唐昶公为歙州刺史, 其子孙遂留居治所,散迁歙、休间。 于今蕃衍勿替, 两邑多衣冠望族,孝享敦睦,蔼然古风。 松亭方出佐名郡, 其族子光文,以丙辰( 乾隆元年。 作者注。) 举顺天乡试, 宦绩科名接踵而起。 先儒张子有言:“子孙才, 族将大。” 吾见歙、休徐氏之为望族冠冕也。 观是谱也, 而其尊祖收族,所谓油然生其孝弟之心, 不能忘所自来者, 于是为知本矣,不益可重欤! 其纂辑是谱者, 曰路口⑩维镐昆玉, 曰徐村①毂符,识载备而用力勤,当得附书。 是为序。

时乾隆二年丁巳夏五,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内廷供奉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汪由敦拜撰。

⑨原句为“管摄天下人心, 收宗族, 厚风俗, 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程颐、 程颢:《二程集》,中华书局 2004 年版,第 85 页。      ⑩路口为歙县地名。    ①徐村为歙县地名。

江小角先生言:

汪由敦这篇文章收在 《新安徐氏宗谱》②卷首之一,此谱自雍正十三年冬十月开始纂修, 乾隆二年秋八月完成 。 《新安徐氏宗谱》所收旧序 8 篇, 撰者分别为宋代蔡元定、汪彻、徐申、文天祥, 元代许衡, 明代祝世禄、许国、徐文清。 新序有: 雍正十三年徐寊序, 乾隆元年徐禋序,乾隆二年有徐本、汪由敦、程盛修、徐景京、徐有纬、徐璟庆所作序及徐亦政所作跋。 此谱体例周严,纂修刊刻皆各有专人。 主持其事者为徐禋高祖辈长公徐景京、徐璟庆,执笔者徐禋,访求支派及校正者徐道鸣、徐亦政。 此文为乾隆二年( 1737) 夏徐有纬向汪由敦请求撰写, 不见于汪由敦的别集 《松泉集》。 序文涉及汪由敦的谱学观,对徐有纬的生平、徐氏宗族源流等,均有记述。

汪由敦, 字师茗, 号谨堂, 又号松泉, 安徽休宁人。生康熙三十一年( 1692) ,卒乾隆二十三年( 1758) 。 康熙五十年,汪由敦十九岁,以商籍补钱塘县学附生, 康熙五十四年入敷文书院读书, 五十六年, 随徐元梦入京。 当是这一时期与徐有纬结交。 雍正二年, 汪由敦中进士,十三年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乾隆元年入直南书房, 授内阁学士。 钱维城云:“由敦学问淹贯, 于书无所不窥。 为文章典重有体,词约而旨深。 少负重望。 自以诸生直史馆,当时即以公辅期之。 及官翰林, 朝廷大制作必属之,一时奉为矜式。”③汪由敦当时就有极高声望, 当属徽州名人,因此有乾隆二年徐有纬赴太原府就任同知之前,在京城请序于汪之事。

②徐景京、徐禋等:《新安徐氏宗谱》, 清乾隆五年刻本。③钱维城:《松泉集· 原传》,清乾隆刻本。

通过江小角先生,我们一是见识了外姓人为徐氏宗谱作序的具体实例,二是比较充分地了解了《新安徐氏宗谱》旧谱与新谱的不同。汪由敦作序的这一版宗谱,是二年编纂完成乾隆五年刻制成册的。主持者执笔者分工明确、负责访求支派者包括赴郯城实地考察者为道鸣、徐亦政乾隆元年赴郯城实地考察以后,由徐禋执笔写了《新安徐氏开族始祖昶公考》一文,其中言:“……不惮往还四千余里,泛舟钱塘,涉扬子,渡淮而航东海,越海州,历赣榆,抵山左之郯城,遍访徐之故家巨族,茫然不识先代渊源,未有能出其典故者,则亦灾于兵焚水溢也,不得不废然返而还……。”至此,对新安徐氏而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自宋代开始的误传了好几百年的“...葬郯城北七里...”问题得以澄清。

一、 在赴郯城实地考察以后,新安徐氏在旧谱的“...葬东海郯城北七里”处注明了“今往无考”(印影件将择机推出)。今往无考的具体含义,就是“经过乾隆元年赴郯城实地考察,旧谱中所称的'葬东海郯城北七里’那些事,都是不存在的”。

二、 乾隆元年赴郯城实地考察以后续修的宗谱,都需加注“今往无考”。这样,既可保留老谱的记载,又能反映乾隆元年实地考察的结果。

三、 在新安一带,因为南唐昶公的后裔支派很多,据载,历元明清三朝,由新安迁徙者共69处,所以新谱的版本也是非常多的,以下就是其中之一。

   《新安徐氏宗谱》清乾隆三年刻本      四为考证     十三为宗谱前记

郯城县,对新安徐氏在三百多年前的清代,经艰苦的实地考察后得出的明确结果,采取如此熟视无睹的态度,到底表明了什么?

呜呼,公元 1994年至2004年,在这新世纪的门槛处,中国大地上不但出现了牡丹江的“曹园”,邯郸市的“袁府”,还冒出了郯城县的“徐陵”...

尊重中华文明     坚决铲丑打假

*****************************

温馨提示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公开的媒介,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指出,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