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书中的内势

 不易齋2 2019-09-24
内势,即是指势行内出,或亦可称之为暗势。晋人的行书多为此种内势。笔断而意连,王珣《伯远帖》观之,用笔如快马斫阵,锋随势走,笔不离纸,形不贯而气贯,笔虽断而意还连。笔意十分蕴藉含蓄,血脉又颇为调畅融和,是一种最奇妙的取势之法。前人于此,颇多论及。



王珣《伯远帖》



《书诀》云:“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云形,无少间断,永存生意。”又如倪苏门《书法论》曰:“行书点画之间,须有草意,盖笔笔飞动,纯是天真横溢,无迹可寻,而有遒劲萧远之致,必深得回腕藏锋之妙,而以自然出之也。”内势之取得,贵在自然,要在中贯,自然筋脉相连。如果故意因形而求,则往往造作,流于俗气,赵孟频的行书即往往有此弊病。故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势从内出者,已得也;从外出者,未得也。已得则无论大小、短长、平直、欹侧,无往不佳,钟、王诸人是也;未得则临卷结构,思前算后,其书稍不方正,大半解体矣,智永、孟頫诸人是也。”这一段话很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行书用笔的内势。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