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河汉界对弈场上的文化与谋略(上)

 木桩指路 2019-09-25

——谈古论今话管理之九

中国象棋出现很早,普及很广,是普遍受欢迎的娱乐游戏工具,从深宫内苑到市井村镇,从帅府军营到村舍草堂,从高等学府到民工工棚,到处都有人在玩中国象棋;从帝王到平民,从帮会老大到书院的山长,从百岁老人到稚气孩童,从专家学者到石匠木工,其中都有人喜欢上了中国象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玩中国象棋的人在玩棋类游戏的人中,一定是世界上最多的。中国象棋从其普及面之广,大众兴趣之强烈,流传时间之长久等方面看,完全有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且,中国象棋富有深厚的文化韵味,它融民间习俗传说于深刻哲理之中,寓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于古棋局中,既通俗趣味好玩,又深刻丰富激烈,或许可以说,中国象棋与古代围棋,与兵书、易经、哲学,甚至与算盘、古建筑、古代文化习俗,都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象棋的文史渊源很值得追寻,中国象棋的哲理意蕴,很值得认真探索,很值得深入地对其进行思考。

楚河汉界对弈场上的文化与谋略(上)

对弈图

考古的发现有时很令人惊喜,1972年,在江西安义县出土了一幅完整的宋代铜质象棋,三十二枚棋子,每个棋子正面用阳文楷书写着各自的名目,而背面则刻着棋子各自的象形图案;另外,黄河以北的鹤壁集窑址也出土了宋代制作的瓷质象棋;1964年,在福建泉州湾打捞的宋代沉船中,则发现了色分黑、红的木质象棋子。这些象棋文物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象棋的起源和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楚河汉界对弈场上的文化与谋略(上)

楚河汉界

据研究者推测,中国象棋制艺成型大约在唐末至宋初,而在其成型之前,早已有流传于各地的各种不同的棋式,比如,有的棋盘有“河界”,而有的则没有双方的山河疆界;有的将棋子放在在棋盘的方格内,有的则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有的双方的棋子的名目颜色相同,而有的却分出不同颜色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唐末宋初,棋子已经有“将、士、象、车、马、兵”,并分黑、红二色,在那个时期,这样的棋子称“象戏”,而不是现在所叫的“象棋”。有专业人士考证,“象棋”一语最早见之于《楚辞》和《国策》,当时,对弈棋的指称说的是“象戏”,传说中,“象戏”是来自黄帝的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宋朝晁无咎说:“黄帝驱蠢兽为阵,象之雄也,故戏兵而以象戏名之。”《韩非子·十过第十》有这样的记载:“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清角”是古代一支悲凉激越的乐曲,以这么大的阵势来奏乐,可见这是非常严肃的仪式,而其中有“驾象车而六蛟龙”,或许与“戏兵而以象戏名之”是有关系的,这至少表明,中国古代所奕的棋子,称为“象棋”是有来历的。

楚河汉界对弈场上的文化与谋略(上)

普及极广的中国象棋

此外,还有各种关于中国象棋起源的说法,有观点认为,中国象棋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还有观点认为:象棋是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期,史书称:“象棋,武王所造,其进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争国用兵战斗之术。以象牙饰旗,故曰象棋。”另外,还有传说认为,象棋是汉代名将韩信发明的,象棋的发明与秦末的楚汉相争有关,韩信用象棋来锻炼将士的攻杀能力和用智用谋。

实际上,中国象棋产生的具体时间现在已难以弄清楚了,但是,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撰写《象经》一卷中,有关于“象戏”的着棋之法,这说明“象戏”在当时一定是比较流行,才会有《象经》,才会有对于着棋子法的记载。此外,南宋诗人刘克庄写了《象弈一首呈叶潜仲》的诗,诗中描绘了棋盘、棋子的形式和下法。这明确表明,唐宋时一定是有人在下中国象棋了,象棋(象戏)的存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了,只不过,当时象棋的下法和现在的下法不一样罢了。到明朝,中国象棋已经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史书记载,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的太子朱高炽(明仁宗)见两个小太监在宫中对弈,遂命进士曾棨写诗咏棋,曾棨稍一沉思,便吟咏出七律一首:“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千里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虞姬歌舞悲垓下,汉将旌旗逼楚城。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棋枰”。这首诗写于十四世纪初叶,被后世誉为是吟诵象棋的代表作,诗中巧妙地将棋盘比作战场,写两军对垒,写金戈铁马,写坐运神机、决策生死,特别是写楚汉相争,虞姬悲歌,汉军兵临城下,楚军似是被困,诗很悲怆。诗人以此来比喻棋逢敌手,较量激烈,似是战鼓擂,旌旗裂。明初,已经有象棋棋谱,流传下来的是《百变象棋谱》等,在此棋书中,已能清楚看到,棋分黑、红双方对垒,双方阵营之间,已明确地标出了“河界”或“楚河汉界”,象棋的棋盘布局,对弈的规则和棋子的着法,已经同现在差不大了。

楚河汉界对弈场上的文化与谋略(上)

刘邦和身边的文武大臣

令人感兴趣的是,历史上到底是谁把“楚河汉界”用来称呼象棋棋盘上的分界呢?想要确切搞清楚这一答案,怕是有很大困难的,要找到明确的考证资料,几乎是不可能了,但是,“楚河汉界”的称呼,一定是与楚汉争斗的历史有关系,这名称多半是在秦末汉初时出现的。首先,“楚河汉界”的称呼很妙,它表明中国象棋和古代战争一定是有关系的,象棋是对战争经验的总结,同时,它又为象棋注入了历史和战争的内涵,让娱乐游戏含有历史军事的韵味,这大大增加了弈棋的趣味性,增强了弈棋的丰富想象空间。“楚河汉界”不一定是汉代人“移入”象棋的,但是,楚汉相争的激烈战争历史被注入象棋之中,这就是与楚汉历史有关的某种机缘。

古棋盘上激烈的对弈较量,表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楚河汉界”的指称让人联想起楚汉争斗的历史画卷。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引兵出函谷关,向东出击,三月,与诸侯会盟于洛阳,刘邦集结了五十六万人马,大举伐楚。当时,楚霸王项羽率兵征齐,后方空虚,刘邦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率兵一举攻下楚都彭城,项羽闻讯后,急忙回师,欲救都城,两军在灵壁一带展开激战,虽然汉军有备而来,且已攻破楚军都城,而楚军远征匆忙返回,然而,项羽的军队实力仍比较强,能打敢拼,激战后汉军大败,溃不成军,刘邦在数十骑的护卫护下,匆匆逃出重围。五月,刘邦到荥阳招集残部,与萧何从关中带来了较多的人马会集,汉军兵势重振。

楚河汉界对弈场上的文化与谋略(上)

刘邦与项羽

这一时期,楚、汉势均力敌,双方在荥阳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拉锯战,争斗十分激烈。至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楚军占领了东广武城;汉军占领了西广武城,中间只隔着一条广武涧,这是古运河鸿沟流经广武山连接黄河的一段。这一条小河涧把对垒的楚、汉两军隔开,双方在河的两边相持立营,严阵对垒。争战十分激烈,战争空前残酷,但因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无法逾越河涧一步,或许是双方都打累了,皆需要休整,或许是谁没有胜算,都在等待机会,所以,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暂时中分天下。《史记》对此称“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河汉界”。

了解楚汉的这一段历史,就会知道,用这“楚河汉界”来说明棋盘上的对弈双方之间的中界,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楚河汉界”,“中分天下”,黑、红两军隔河相对,相持立营,严阵以待,接着就你侵我犯,出兵进卒,跑马推车,高架炮,动士象,屡出奇兵,千方百计想擒“帅”而制胜。棋盘就是战场,楚汉相争的激烈争斗,在棋盘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只不过,战场上是刀光剑影,惨烈厮杀,而棋盘上却是斗智比谋,是意志和智谋的较量。历史上十分惨烈的争斗和非常典型的相持对垒,在棋盘上以游戏的形式极为精彩地演绎开来了。棋局和历史上的战争一样,较量着智慧,比拼着意志,运筹着谋略,争夺着输赢。同样有心理上的较劲,兵法上的较量,有战略和竞争方面的深刻哲理。

其实,中国象棋双方分黑、红两色,而不是像围棋那样分黑白两色,这也是有历史来历的,很可能也和楚汉两军的争斗历史有关系。

西楚霸王项羽继承了项梁的主张,崇尚服饰的黑色,而项梁继承的是秦朝的服饰风格,推崇黑色。对秦朝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秦崇黑色,“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更名民曰‘黔’”(《史记·秦始皇本记》)。而且,项羽年轻时,有一次恰遇秦始皇出巡会稽,见士卒前呼后拥,旌旗招展,宛如一条黑龙,不胜羡慕地说:“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后来(公元前209年),会稽郡郡守殷通,欲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而发兵,项羽的叔父项梁便趁机杀殷通而夺其兵权。接着,项梁、项羽率八千子弟出江东,其基本队伍服色制度皆依秦制,秦国兵将的服饰基本上是黑色的。如史所载,项梁而后传于项羽为霸王的楚军旄旌节旗和服饰皆为黑色。很可能,中国象棋棋子一方著黑色即源于楚军崇尚黑色。

中国象棋的另一方棋子是著红色的,这很可能是源于刘邦的汉军,汉军崇尚红色。这在历史上也有记载的。《史记·高祖本记》中,记述了刘邦集团利用当时民众迷信天命的意识,发动民众跟随刘邦反秦的故事:“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折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器?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靠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知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这一衔天命,斩白蛇的传说,刘邦被形象地称为“赤帝子”。此外,在在《高祖本记》的另一处还记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乃立季(刘邦)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刘邦最初举兵起义,崇尚赤色,他被称为“赤帝子”,后来他称为汉王,刘邦的军队就崇尚红色,赤帜红旌成为汉军的标志。棋盘上,有“汉界”与“楚河”相对,而与“黑”方对垒的是“红”方,这很可能是来源于汉军标志的文化印记。

此外,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象棋开局的俗语:“红先黑后,输了不臭。”这很可能也是有文化历史来历的。项羽、刘邦本来是联手的,还曾结拜为兄弟,公元前205年,楚汉开战,是刘邦的汉军率先攻划项羽的楚军,正式拉开了“中原逐鹿”的序幕,因为势均力敌,形成了广武山汉军、楚军的两军对垒,而且,当楚、汉相约“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后,又是汉军率先毁约举兵进攻楚军,最终大败楚军于垓下,刘邦的汉军最终以巨大的胜利而谢幕。汉军崇尚红色,楚军崇尚黑色,这或许就是棋局中“红先黑后”俗语的由来。

还有,中国象棋对弈中强调斗智不斗勇,斗智成了象棋的基本特点,这也反映了楚汉相争的历史。论勇武,刘邦绝对不是项羽的对手,但最终获胜的却是刘邦,斗勇的胜不了斗智的,王公大臣出身的勇猛将领(秦时,项羽曾被鲁怀王封为鲁公)斗不过基层小小官员出身的刘邦(秦时,刘邦只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泗水亭长)。项羽是史上最勇猛的战将之一,而刘邦则善于用人,善于用谋。《史记·项羽本纪》曾记载:“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刘邦不仅自己善用谋,而且更是很善于用谋士,善于听取谋士、智将们的智谋计策,汉之所以能胜楚,主要就是胜在谋略上。刘邦用陈平的“反间计”,离间范增和项羽,使项羽怀疑范增,并夺了他的兵权。项羽中了陈平之计而自折股肱,楚军力量大为减弱;刘邦还用张良的“笼络计”,及时封韩信为“齐王”,满足了韩信的虚荣心,解决了君王与军事统帅自己的矛盾,避免了王与帅之间的分裂;刘邦的父亲“太公”被项羽捉去,当项羽要烹煮“太公”时,刘邦故作镇静说他与项羽曾结为兄弟,他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父亲,如项羽烹了他父亲,就分一杯羹给他吃,刘邦很会演戏,善于耍阴谋;刘邦在阵中被项羽射中胸膛,摇摇欲倒,他怕影响士气,便趁势俯身摸着脚,说是射到了脚趾头,他强忍着痛,继续巡视军营,慰问士兵,他以假乱真,善于掩饰。刘邦确实是很会“用心”,以一次次的巧妙斗智,迷惑项羽,瓦解楚军,最终战胜了刚愎自用、急燥鲁莽,只知斗勇而不善斗智的西楚霸王。

无论从中国象棋的起源或它的中界指称来分析,都不难看出,象棋中有历史,象棋中有智慧,象棋中更有谋略,棋逢对手,对弈拼智不比勇,这也是楚汉相争“智”胜于“勇”的一种特殊表现。在楚河汉界交错的疆域上,对弈的双方,分别指挥着红、黑两军,在棋盘天地上,运筹帷幄,比拼智慧,较量智谋,通过激烈的角逐来拼出高低,看看最终谁是棋高一筹,棋盘如战场,对弈如战争,楚河汉界两边黑红两军的厮杀,浓缩着历史,演绎着古人拼智慧、比谋略的精彩大戏,中国象棋真可以视为是中国古典谋略的形象而奇妙的表现。(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看此文的中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