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球前的判断是指球员在对手接触球之前预测来球的位置,也称为提前判断。 球从球场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时间很短促,平均用时0.5秒,为了做好更充足的准备,球员需要在对手触球以前判断出对手的击球状况,利用提前判断获知有效信息进行合理回球。 球员从准备动作到移动击球平均用时在0.5秒左右,因此在高水平的竞技对决中非常重视提前判断。 提前判断共分为两大类别,其中包括整体判断和排除法判断。整体判断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对手在一定情况下即将要做什么;排除法判断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对手在一定情况下不做什么。 判断的类型与特点 1.战术判断和动态判断 通常是在对手触球前产生这种判断,这种判断主要在于观察对手的身体形态。 通过观察对手的每一个细节动作来预测对手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例如观察技术动作(底线技术、拦网技术、高压技术……);握拍(大陆式握拍、半西方式握拍……);挥拍(拉拍大小、挥速的快慢、包裹动作的完整性……);身体动作(重心的高低、平衡状况……);步伐(关闭式步伐、开放式步伐……);站位姿势(站位的前后、迎前动作的站位……);抛球(球的高低、偏左偏右……);击球类型(随球上网、中场进攻、抢点击球……),等一系列的身体形态。 2.临场几何判断 通常是在对手触球前产生这种判断,这种判断最重要的是考虑对手在球场上的位置(此种判断较为复杂,其有效性最终取决于球员经验的丰富程度)。 从对手在场上的站位可以观察到对手的意图,这包括感性判断、临场判断、战术判断、技术判断以及对球场上角度的了解深度。 例如,对手的站位角度较大,那么回球的角度也会增大;对手的站位居中,对手的回球角度是比较有限的;对手的站位大幅度的偏离防守位置,对手的回球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搏杀或者超级防守;对手经常偏离一侧站位,则是有意识的发挥优势技术,保护劣势技术。 另外,这一判断还直接影响防守范围,例如根据来球路线封堵来球角度,则是缩短防守范围。 3.跟踪判断和感性判断 通常在对手触球后产生这种类型的判断,这种判断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 根据预测对手触球后的飞行路线进行判断来球在落地前后的飞行路线。主要目的是确定移动的大体方位,选择最有效的移动方式和最佳的移动路线。 ② 观察来球的具体状况,如速度的快慢、弧度的大小、旋转度的强弱以及左右方向等等。主要目的是预测球在飞行过程中或者是落地后可能产生的种种变化,提早做好准备工作。 ③ 必须考虑球场的环境(室内球场、室外球场)、不可抗拒的因素(风向、阳光、湿度)、场地性能(红土场、硬地、草场)、球弹性的好与坏。主要原因是这些细节因素会导致判断出现误差。 4.临场战术判断 通常是与对手曾经有过交手经历或者正在进行时才会有这种类型的判断,这种判断需要考虑下列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 球员在一定的战术条件下采用的习惯性回球。主要目的是根据对手的回球习惯捕捉回球路线,提早做准备。 ② 细心观察对手有助于了解对手击球喜好。主要目的是提前预测对手的战术部署。对手的战术处理和打法类型能够表明对手将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对来球做出更快的反应。 判断的依据 判断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了解对手的击球习惯。我们需要做的是捕捉对手在正常情况下和特殊情况下的击球习惯,为判断做出合理的依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球员都有各自的技战术风格,击球习惯会各有不同。 正常情况指的是对手在通常情况下可能做出的击球选择、对策和应变。 特殊情况指的是对手在强大的击球压力下所产生应激反应的回球。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比赛中的精神压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紧张心理。在判断对手的同时也要把对手的心理因素考虑在其中,往往在比赛中由于紧张心理会导致竞技水平上升或者下降,通常在轻度紧张时球员会表现出超水平发挥;重度紧张时球员会表现出低水准发挥,这对来球的预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何提高判断力 重要的是通过一些因素提高观察能力。例如,观察球员在场上的站位、对手的握拍和姿势、挥拍的幅度大小、场上的击球位置、击球时的声音等因素。做到从细节出发,不忽略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具体状况。先由观察单一的因素逐步增加观察多种因素的观察方法提高判断力。对于中低等水平的球员来说,使用语言来帮助他们提前辨别来球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例如,提示来球的旋转(上旋、下旋)、球速(快速、慢速、中速)、高度(高球、低球)、方向(左、右)、深度(深球、中场球、小球)。 对于众多的网球爱好者来说,通过增加练习时数累积击球的实践经验是最直观的办法,能有效地提高判断力。另外,多参加一些比赛,接触更多的对手也易于累积多元化的实战经验,为判断力建立强大的“数据库”。 对于众多的网球爱好者来说,通过增加练习时数累积击球的实践经验是最直观的办法,能有效地提高判断力。另外,多参加一些比赛,接触更多的对手也易于累积多元化的实战经验,为判断力建立强大的“数据库”。{来源:网球进阶训练} |
|
来自: 千里马33738602 > 《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