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美协赵洪霞《峡江胜景》赏析:胸怀山河秀,笔墨写丹青

 颜良文墨 2019-09-25

  这是一幅超然物外的境界之画,这是一幅充满着哲理的人文之画。

  没有境界就凸显不出山水画的那种悬崖峭壁般的景色,也感受不到画家对俯远法高远法娴熟的运用,从《峡江胜景》中我们感受到画家多次写生于峡江,才能汇聚成这样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画作,这样的境界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此感受,幻化出这样的作品出来的。

  赵洪霞《峡江胜景》 (95*237cm) 编号:E70643308

  中国画的境界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世俗文化的一种超越,也可以说是一种回避、一种文化意义上的逃跑,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至高境界中热爱思辨与哲学是一脉相通的。应该说境界是一种超越世俗的认识与处世状态,这与中国文化中所一贯倡导“知行统一”的修为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认识、认知与行为、行动的一致与统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与“养”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谈到境界,就不能不说修养;而境界的达到,仅靠修养还不够,还需要一种精神,需要一种追求。这一点对中国画家来说尤为重要。

  佛曾有言:“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对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中国画来说,我们要随时随地保持一种慎重、诚敬、庄严的心理状态,仿佛入定的样子,专注内心的修养,有了这种超脱的精神追求,那么在社会上不刻意追求成为达人,也必然是达人。这是由中国画的内在精神要求决定的。中国画重意趣、轻功用,重主观意识、重灵性的自由发挥。自六朝以来,经唐宋元明清,中国画家一直延续着与自然为伍,散怀山水之情节,身心自由而释放、与世无争而明志,追寻着“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之高境。因此作为画家,只有在精神上获得自由解放,艺术上才能达到无我境界。

  感觉得出来,赵洪霞是在获得精神自由的解放中,与自然为伍,与峡江为伍,才有这样的一幅《峡江胜景》出现,才有了峡江中最富有情怀的一段,成为画家精神生活的写照,成为一曲对峡江生命赞歌的抒怀,这是何等的豪迈。画家准确地把握住了峡江中最耀眼的地方,成为写就峡江丰富思想的交流电,让峡江在画家的笔下得到了升华,得到了眷恋。读到这样的一幅峡江好画,想去欣赏的人一定会去的,艺术的超越一切,艺术感染一切,精神实质的变化融入进自然,又幻化出自然少有的魅力,何其美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