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付出看似无私,其实都是“明码标价”

 大连兰草 2019-09-25

来源:深度育儿

1

在节目《做家务的男人》中,魏大勋说:成年之后,父母一直在自己的身边照顾自己,这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但他不想这样。

说他爸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可怕,那就是:“爸爸就是跟着儿子走嘛,不跟着也没意思啊。”


这句话,或许是说者无心,可听者绝对是有意了。

后来,魏大勋主动和爸爸谈了心,说“你的有意思没意思,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我没有办法保证你的人生一直有意思,你得自己去找你自己的快乐。”


其实,像魏大勋爸爸这样,三十年前围着孩子转,事无巨细地照顾。在孩子成年后,依旧把自己的生活,和孩子完全捆绑在一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他们以孩子为中心,无怨无悔。偶尔会给孩子“指点”迷津,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密不透风的爱,让“羽翼”渐丰满的孩子没有温暖,反而有一种窒息感。

给魏大勋这种勇气点赞,能够对父母无限制的付出说“stop”。会很理智地告诉父母,即使我是你们的儿子,但我们应该有各自的生活、乐趣。

去年,朱雨辰妈妈因对儿子“无底线付出”,引起网友们一番热烈的争论。

她在节目中说,自己完全没有自我,在家里的位置是顶两个菲佣。


每天凌晨4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里面还会加薏米,熬上一个半小时,而且,还会榨果汁。

有一次,朱雨辰着急出门,喝不完梨汁和果汁,也不方便带,妈妈便强迫他喝下去,惹得朱雨辰冲着妈妈发飙了:“我在你眼里还是个人吗?我怎么觉得我是桶,你有什么就倒。”

面对已成年的儿子,朱妈妈表示,只有离儿子近一点,她才会觉得心里踏实。


朱雨辰无奈地说:“妈妈给这种爱,压力太大了。”

父母的过度付出,势必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成为一种负罪感。

聪明的父母,懂得父母和孩子的缘分,是相互搀扶,并肩前行,而不是一人为树一人为藤蔓,纠缠不清。

孩子的一生,需要父母这三次得体的退出。

2

1、行为上的退出,这是父母的第一次退出。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独立意识也在发展,他们感受到自我的力量,更愿意自己去做事,虽然做的不是那么好。但是,只要被给予足够的机会来练习,他们会越来越好。

《少年说》里,上高中的女孩郝睿涵,她说自己“高商低能”的人。

小时候,她不会用筷子,家人只是给了她一个小勺子,并且帮她夹菜。


她从来不被允许自己倒热水、穿衣服、扎辫子。

在父母的“保护”之下,上高中的她还不太会使用筷子,不懂得衣服的号码,只会扎简单的马尾辫……


站在高台上的她,只想告诉家人,她长大了,希望家人们放手,这样她才能独立一点,才不会活成别人的笑话。

2、态度上的退出,这是父母的第二次退出。

父母态度上佛系一些,孩子便会多一些自由,才会活出真正的自我。

父母爱孩子,总希望他们少走弯路,尽可能把自己所有的经验都传授给他,可却不知欲速则不达,有一些弯路,是为了让孩子走的更稳,更远。

台湾著名主持人吴淡如说有一次,自己给女儿买了一件新衣服,女儿很喜欢。

衣服很厚,天气又很热,可是,女儿偏要穿上。

也许很多父母,会为了孩子好,去阻止孩子:“太热了,捂坏了,脱下吧。”

当孩子拒绝的时候,他们可能还是会强行脱下孩子身上不合时宜的厚衣服。

可是吴淡如没有这样,即使知道会热,还是忍住了,当了一个“佛系妈”,任由女儿穿着厚衣服出去,不一会她女儿就说:“太热了,还是换掉吧。”

家长每一次“为孩子好的控制,都是在削减孩子的自由创造力,消耗孩子的生命活力。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孩子的成长,便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承担后果;在改正错误中,学习到辨识的能力。

每一步弯路都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为他们的独立提供垫脚石。

3、思想上的退出,这是父母第三次退出。

很多父母会为孩子规划他们的人生,要求他们在设定好的轨道上行走,却从不会蹲下来问一问孩子的想法,也不会聆听孩子的内心。

套用最近流行的“明语言”,便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林真理子在小说《平民之宴》里,很好地讽刺了那些“怪兽家长”。

主人公由美子是一个全职妈妈,送孩子去读重点学校,上很贵的提高班,风雨无阻地为孩子送上热乎乎的便当,任劳任怨,但最后翔却离家出走了。

只因为翔和妈妈说了,自己只想当一个平淡的打工仔,而不想当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

妈妈激烈地否定了翔的想法,而且告诉他,家里每一个人都很优秀,所以他也必须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失去了努力的动力,翔选择离家出走。

伦敦大学的科学家在《积极心理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二者之间存在关联。

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帮孩子做决定,思想上限制他们,这会封杀了他们成长的空间。

一个人有了付出感,TA就会想要得到他人的关注、赞美、感恩,特别是希望他人表现出愧疚感,TA会形成情绪主导的思维模式,'我辛苦所以我正确’。

父母的付出,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当孩子不听话、不服从时,它们便会摇身一变,成为控制孩子的筹码。

付出感能杀死一切亲密关系,包括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孩子,需要的是会慢慢退出自己生活的父母,而不是一味付出的父母。

3

BBC曾拍摄了一部关于帝企鹅宝宝成长纪录片《Snow Chick--A Penguin’s Tale》。

帝企鹅宝宝出生后,由父母轮流把小企鹅放在温暖的育儿袋里,抵抗南冰洋零下几十度的寒冷。

因为居住的地方,有厚厚的冰层,企鹅父母只能在海洋和居住的地方,耗费数周的时间,给帝企鹅宝宝们捕新鲜的鱼类。


在帝企鹅宝宝5个月以后,他们的父母就不会再喂养他们。

Snow Chick雪宝是帝企鹅宝宝中个头最小的,于是,它的父母在离开之前,特意一起回来,给他喂了双份的食物。

正因为雪宝的个头小,它的父母在平时尤其用了心思。


抵御暴风雪,帝企鹅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便紧紧站在一起。

于是,在雪宝只有两个月大时,它的爸爸逼着它去交朋友,这样在暴风雨来临时,他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妈妈也会教它如何在光滑的冰面上行走。

有一次,雪宝的爸妈外出觅食,因个子小,她遭到了海燕的偷袭。后来,它在一个“怀孕”的帝企鹅阿姨的引导下,顺利逃离。

分离这一天终于到来,帝企鹅的父母们决绝离开了。

毫不知情的帝企鹅宝宝们依旧在翘首以盼父母们的归来,可是,这是一个没有归期的等待。

耐不住饥饿的帝企鹅宝宝们,冒着风雪,结伴往大海的地方走去。


帝企鹅宝宝们走累了,便休息一会。

他们啄掉身上的绒毛,长出了更厚重的羽毛。

个头最小的雪宝,在冰层裂开时,是第一个掉入大海中的,但是,在海里他却尝试了很多方法在海水里游泳,带领大家游向了大海。

生命的最初阶段,不论是帝企鹅宝宝,还是孩子们,都是需要父母们的保护。


可是,即使世道险恶,孩子终有一天,也要独自去面对,分离是为了孩子更好的独立。

父母再爱孩子,也无法陪他们走完人生下半场。

如果人生上半场,父母没有做到退出,给予孩子独立的机会。那便是在孩子的人生,挖了许多坑,不仅让孩子崴了脚,甚至也让自己受牵连。

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所说:“这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懂得适时退出得父母,才能养出独立的孩子,而独立,才是孩子闯荡世界最好的铠甲。

来源:深度育儿(ID: baomabaobao ),每天为您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